上帝會揀選什麼樣的僕人?

( 作者: 約翰·麥克阿瑟 )

 

上帝會揀選什麼樣的僕人?

本文選自:約翰·麥克阿瑟《布衣聖徒》

 

如果你曾經參觀過歐洲的大教堂,可能會認為彩繪玻璃上那十二個門徒是超凡入聖的偉人,他們頭上發亮的光環,代表著備受人們讚賞的深厚靈命。其實,他們都是極其平凡之人。

 

可惜,他們卻常常成為大理石柱上宏偉雕像的題材,或在圖畫裡被描繪成羅馬諸神的模樣,其實這種做法剝奪了他們身為人的本質。他們只不過是十二個平凡無奇的人,不管從哪個層面來看,他們都具有真實的人性。我們不應該忘記他們的本質。

 

我最近讀了丁道爾(William Tyndale)的傳記,丁道爾是把聖經翻譯成英文的先驅。在這之前,一般人只能聽到用拉丁文讀聖經,但自己不能用母語來研讀,丁道爾認為這種現象是錯誤的。不可思議的是,當時的教會領袖不想把聖經翻譯成一般百姓所用的語言,因為他們害怕失去在教會裡的權勢,他們就像耶穌那個時代的法利賽人一樣。然而,丁道爾不顧他們的阻撓,把新約聖經譯成英文並出版。可惜,他這樣的努力換來的卻是流亡、窮困和迫害,最後於1536年被處以火刑。

 

促使丁道爾將聖經譯成一般語言的一個主要原因,源自一份針對英國神職人員的調查。這份調查顯示,在神職人員中,大部分人不知道耶穌的十二使徒是誰,只有少數幾個人能說出四、五個使徒的名字,其實現今的教會領袖和基督徒也好不到哪兒去。制式化的教會把十二使徒封為聖徒的做法已經奪去了他們身為人的本質,使他們變得好像遙不可及、超脫塵俗。這是一個矛盾的現象。因為當初耶穌揀選他們,並不是因為他們有超凡的能力,或是在靈性上高人一等,相反,耶穌好像是刻意揀選平凡的人。

 

是什麼條件讓這些人成為使徒呢?顯然不是他們天賦秉異或傑出的才幹。他們是加利利人,不是精英分子。加利利人被視為低下階層、未開化的鄉下人,是凡夫俗子、無名小卒。但不要忘了,他們被揀選,並非因為他們比當時其他的以色列人更出色或更有才華。

 

timg (11).jpg

 

當然,任何人要在教會中當領袖,都必須達到一定的道德和靈性要求,事實上,教會屬靈領袖的標準非常高,我們可以看看《提摩太前書》3章2-7節對教會長老和牧師列出的標準:

 

(他)必須無可指責,只作一個婦人的丈夫,有節制,自守、端正,樂意接待遠人,善於教導,不因酒滋事、不打人,只要溫和,不爭競、不貪財,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初入教的不可作監督,恐怕他自高自大,就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罰裡。監督也必須在教外有好名聲,恐怕被人譭謗,落在魔鬼的網羅裡。

 

《提多書》1章6—9節列舉出了類似的條件,《希伯來書》13章7節也主張教會領導人必須在道德和靈性上做眾人的榜樣,因為他們的信仰要能讓眾人傚法,他們也必須要能在神面前顯明自己的行為,這些都是極高的標準。

 

在此順便一提的是,教會信徒應該持有的標準絕對不是比較低,教會領袖是信徒的榜樣,所以不能用較低的標準來規範平信徒。事實上,耶穌在《馬太福音》5章48節對所有信他的人說:「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坦白地說,沒有人能達到這個標準,從人的觀點來看,這標準是要求全然完美,所以沒有人「夠資格」,沒有人配在神的國度裡,也沒有人天生就配服事神。所有的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3:23);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羅3:10)。請記住,那位成熟的使徒保羅曾作出這樣的告白:「我也知道在我裡頭,就是我肉體之中,沒有良善」(羅7:18)。他在《提摩太前書》1章15節,甚至稱自己是「罪魁」。

 

因此,沒有人天生就夠資格,神自己必須拯救罪人,使他們成聖、變成他可以使用的器皿。

 

十二個使徒和你我一樣,是從不配、不夠資格的人當中揀選出來的,就像以利亞一樣。他們「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雅5:17),並非因為與眾不同而被提升為卓越不凡的人,而完全是在陶匠的陶塑下才變為榮耀的器皿。

 

許多基督徒的屬靈生命和見證在受到罪和失敗的影響時,會感到灰心喪氣,很容易就認為自己是毫無價值的無名小卒。當然,如果靠自己的話,這倒是事實!但是,毫無價值的無名小卒正是神要使用的人,因為他所要陶造的正是這樣的人。

 

撒但或許想說服我們,叫我們相信,缺點會讓我們在神面前、在教會裡成為無用的人。但是,基督揀選使徒時證明了一件事,就是神能使用不配的、不夠資格的人,他能使用無名小卒。這十二門徒能把世界翻轉過來(徒17:6),不是因為他們有非凡的才能、超人的智力、強大的政治影響力或是特別的社會地位,而是因為神在他們裡面做工。

 

神揀選謙遜、卑微、溫柔和軟弱的人。這樣,當他們的生命改變了世界的時候,人們就會知道,他們的力量不是來自人,而是來自神的真理和他在人裡面的能力(我們需要提醒現今的傳道人,能力不是來自他們的聰明或人格魅力,而是神的話語;能力是在我們所傳講的真理裡面,而不是在我們裡面)。主耶穌基督是超凡的人,是神道成肉身。神除了自己的工作之外,在世間工作的歷史,其實就是使用不配的人,將他們塑造成合用器皿的歷史,十二使徒的蒙召也是一樣。神塑造人,就像陶匠小心翼翼地塑造陶土。

 

timg (12).jpg

 

在救贖歷史中,這些使徒理所當然佔有崇高的地位,他們顯然值得被視為信仰的英雄。根據《啟示錄》的描寫,他們的名字將被刻在天城(新耶路撒冷)的十二扇門上,因此,天堂本身就是代表對他們永遠的尊敬。但這並不能抹殺一個事實,即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平凡人。我們對他們的印象不應該是彩繪玻璃上的圖像,而應該像聖經中顯示的那樣真實;我們不應該把他們看得那樣超凡脫俗、難以理解,而應該瞭解到他們是真實的人;每當想到他們,應記得他們是真實的人,而非供奉在殿堂裡備受推崇的圖像。

 

然而,我們也不要因此低估了他們的職分,他們一被耶穌揀選,立刻就成為以色列百姓的屬靈領袖,那些變節的以色列宗教精英分子就被象徵性地冷落在一旁。使徒們成為新約的第一批傳道人,最先承受傳講基督教福音的使命,代表屬神的真以色列人,代表誠心悔改、相信基督的以色列人。在基督成為房角石時(弗2:20),他們成為教會的基石。這些使徒雖如此平凡,他們所傳講的真理並未因此受到虧損,反而愈發顯得重要。

 

這完全符合主一貫的做法,《哥林多前書》1章20-21節這樣寫著:

 

「智慧人在那裡?文士在哪裡?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

 

我們由此可知為什麼蒙基督揀選的十二人中,沒有哲學家、傑出的作家、著名的辯論家、優秀的老師或任何以發表偉大演說而聞名的人。十二使徒是在聖靈的帶領下成為偉大的屬靈領袖和傳道者的,而不是因為他們擁有高超的演講技巧、領導能力或是學術方面的成就。讓他們這麼有影響力的因素唯有一個,就是他們所傳講的信息本身帶有大能。

 

從人的角度來看,福音是愚拙的信息,使徒是粗俗的講道者,他們的教導談不上出類拔萃,因為他們只不過是漁夫、無名小卒、佃農、低下階層之人,這是當時的人給他們的評價(在整個歷史中,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真正的基督教會,現今的福音工場也是如此。世人所認定的優秀知識分子、偉大的作家、卓越的演說家在哪裡?他們多半不會出現在教會)。《哥林多前書》1章26-29節這樣寫著:

 

「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神特別喜愛的器皿是無名小卒,這樣,人在他面前就不能自誇。換句話說,他所要揀選的人,為的是他能得榮耀;他揀選軟弱的器皿,免得人把能力歸於自己,而非歸於使用這些器皿的神。這種策略對那些畢生追求人類榮耀的人是難以接受的。

 

除了加略人猶大這個特例之外,其他十一個使徒都沒有以個人榮耀為目標,當然,他們一定和每個墮落的世人一樣,也會因為驕傲和無知而掙扎,但神的榮耀成為他們生命中的最愛,而他們之所以能為這世界留下如此不可磨滅的影響,也是因為他們深深愛慕神的榮耀,願意順服聖靈的帶領,而不是靠著自己的能力或才華。

 

Book Cover & Review

圖書封面和簡介

 

 ‧ 

 

耶穌揀選門徒最奇特的地方在於,他沒有選擇當時著名的拉比、聖經學者,而是揀選平凡的漁夫、可憎的稅吏、政治狂熱分子……

 

當我們以全新的眼光來看這十二位門徒時,會看到耶穌所揀選的人雖然是一些平凡無奇、毫無盼望的人,但是他們能夠遵循基督的呼召,全然擺上達成救贖的使命。在耶穌的教導與感召下,他們成為永遠改變世界的一股力量。

 

本書帶領你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與門徒面對面,體會他們的感受,明白他們的疑惑與盼望,並且以全新的方式,聆聽耶穌的話語。本書傳達的信息清晰簡明:如果基督能藉著這些平凡人成就他不平凡的旨意,試想他為今日的你預備什麼!

 

 

來源:鑄劍為犁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