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明白上帝的呼召,就一定能夠委身順服嗎?答案是不一定。順服的功課是人生中最難的一項修煉。孔子在提到他的人生經歷時,特別提到“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孔子在五十歲的時候,明白了自己的“天命”,也就是上帝給他的呼召,然而,當他完全順服在呼召之下,“耳順”於天命的時候,已經是六十歲了。被譽為聖人的孔子,尚且需要十年的時間來學習順服的功課,更何況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凡人呢?
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以崇尚創新、喜歡挑戰和懷疑一切為時尚的時代。我們很少再聽到關於順服的教導。當然,我們承認,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的進步離不開創新。而創新乃是源於對常識的挑戰和質疑,創新帶來了科技的進步,也極大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然而,質疑和挑戰是有範疇的,並非是要我們懷疑一切。對宇宙的真理、上帝的呼召,我們的態度就應該是順服,而不是質疑和挑戰。
那麼,究竟何為順服?順服的對象又是什麼呢?中國的道家思想,對順服的闡述是最清晰的。老子所講,順就是順應天道。道家學者李道純在《中和集》裡,進一步解釋了什麼是順服,“何謂順?順天命,順天道,順天時,順天理。身順天命,故能應人;心順天道,故能應物;世順天時,故能應變;事順天理,故能應機。”所以,中國古人非常清楚順服的道理。他們深知,順服的對象是“天”,古人所得到的啟示是不完全的,無論是“天”還是“道”,從上帝啟示的《聖經》中,我們可以認定,那就是宇宙萬物的主宰——上帝。
《聖經》直接向我們闡明:我們要順上帝,順服他的律法、誡命,順服他的呼召。幾乎整本舊約《聖經》都是在描寫關於順服的故事。當以色列人順服上帝的律法和呼召,就會看到以色列所蒙受的祝福;當他們遠離上帝,頑固悖逆,不順服律法的時候,就能夠看他們所遭遇的苦難。
時至今日,這個規律仍然沒有任何改變。當我們順應上帝的呼召,我們的人生就會蒙祝福、有意義;當我們不去順服上帝的呼召,我們的人生就會陷入迷茫,並且毫無意義。
《聖經·約拿書》記載了上帝呼召約拿的故事。上帝呼召約拿去尼尼微城宣講悔改的信息。當約拿聽到這個呼召後,不願意順服上帝的呼召。《聖經》記載,約拿上了一艘大船,向與尼尼微城相反的方向逃走。上帝興起風浪,讓這艘船在海面上經歷風暴,所有船員驚恐萬分。當他們得知是約拿因為不順從上帝的呼召,而使大家遇此災難後,就將約拿仍入海中。約拿在魚腹中得以逃生,最終順服了上帝的呼召。他來到尼尼微城,宣告上帝的信息,使尼尼微城的居民得以拯救。
從約拿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無法逃避上帝的呼召。呼召乃是天命,我們為此而生。上帝或許不會用對付約拿的方法來對付我們,但是,如果我們不順從呼召,我們的內心一定會有責備的聲音,它會一直伴隨我們,直到我們甘心順從呼召。
約拿的故事並沒有結束,《約拿書》最後提到,尼尼微人悔改得拯救,約拿反而不高興,他希望看到的景像是上帝毀滅這座城市,而不是拯救他們。上帝讓約拿乘涼的一棵蓖麻數死掉了,約拿大發抱怨。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干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拿 4:10-11)
約拿的故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約拿的所謂順服,是出於對上帝的無奈,不得不順服。而真正的順服,一定是心甘情願的,生命中也必充滿仁愛、平安與喜樂。
順服不僅表現在順從上帝對我們的呼召上,《聖經》告訴我們,順服也要表現為對權柄的順從和尊重。《聖經·羅馬書》提到,“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羅 13:1)自古以來,我們所看到的就是,權力擁有者並非都是善良和公正的;法律、規條也不都是完美無缺的。但我們仍然要順服,這是我們維持正常工作生活次序的基本要求。
在企業裡,很多員工會對自己領導的決策不明白、不滿意,甚至認為不如自己的想法好,從而不願意順服。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領導的決策是正確的。因為我們的視野有限、看問題的角度不同,並不能完全理解領導的意圖。這個時候順從決定,就是對組織最大的的價值。在這一點上,我們要向軍隊學習。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執行命令不需要問為什麼,如果軍人只有明白命令才會去執行,這樣的軍隊,其效率可想而知,永遠不可能會打勝仗。
順服需要以信心為支撐,只有我們對上帝建立起強大的信心,深信上帝的仁愛、公義和不變的應許,我們才會有無條件的順服。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聖經》記載,“亞伯拉罕因著信,蒙召的時候,就遵命出去,往將來要得為業的地方去,出去的時候,還不知往哪裡去。”(來 11:8)亞伯拉罕聽見上帝的呼召就出去了,並沒有問要到哪裡去或要去做什麼,他相信上帝為他預備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不需要有任何的疑問,這是何等大的信心呢?正是因為亞伯拉罕有這樣大的信心,也讓他蒙受了神賜給他的巨大恩惠和祝福。
最後,我們還要認識到,順服也表現為一種虛心、接納和寬容的人生態度。對於古人提到的“耳順”,有一種解釋是,當人經歷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後,開始發現自己對於任何聲音都能夠聽得下去,不會再像年輕時一樣,一遇到不同的觀點,就會立即與人對峙、爭辯。能夠聽進去別人的話,正確的觀點,心裡認同;錯誤的觀點,可以在心中保留意見。能夠心平氣和地與任何人談論任何話題。不會帶著情緒與人交流,更不會激起他人的不滿情緒。不能不說,這樣的人生態度是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
就本質而言,順服就是一種關係的體現,即包括人與神之間的關係,也包括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對於缺少權力約束的領導者而言,順服,首先就是順於天道和天命,也就是順從上帝的呼召和帶領;其次,就是要體現在對下屬的“耳順”上,能夠聽進入各種不同聲音,做到兼聽則明。當我們如此去行的時候,就是在言傳身教,你的追隨者自然也就會尊重、順服你的領導。
來源:以琳領導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