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社會上的種種不公平?

( 作者: 秦宇 )

1.jpg

(平等和公義)

這個社會公平嗎?只要你稍去觀察就會發現,社會上到處充滿了“不公平”。雖然居住在同一個城市,因為你沒有戶口,你就沒有買房買車的資格,你的子女就不能正常入學,更不能在這裡參加高考;同班的大學畢業生,一些同學在辛辛苦苦找工作,而另一些家境富裕的“官二代”、“富二代”早已經去待遇豐厚的單位上班了;勞苦大眾們缺房少屋、一寓難求,而房叔、房姐們則“以房連房、擁屋無數”.......如果認真數算,在這個世界上,不公平也許會像海沙一樣多。

 

世界果真如此不公平嗎?如果是這樣,上帝的公義又顯在何處呢?打開《聖經》,我們就會看到,世界的“不公平”並不是僅僅出現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歷世歷代都充滿了各種各樣的“不公平”。正如詩人亞薩在《詩篇》七十三篇中所抱怨的,“我見惡人和狂傲人享平安,就心懷不平......他們譏笑人,欺壓人,褻瀆上天,譭謗全地...惡人卻常享安逸,財寶加增。我實在徒然潔淨了我的心,我思索怎能明白這事?......”(詩73:3-16)從《聖經》中可以看到,亞薩、約伯、大衛等很多人也都曾經抱怨過眼睛所見到的不公平。

 

那麼如何看待我們眼中的種種不公平?這的確需要悟性和智慧,需要我們在《聖經》的啟示中感悟上帝的主權和美好旨意。

首先,《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是一個過程。

我們眼中所見到的乃是過程的一部分。任何事物都不能停留在一個時間節點上。上帝給亞薩的啟示是讓他思想惡人的結局。“你實在將他們安在滑地,使他們掉在沉淪之中。他們轉眼之間,成了何等的荒涼!......”(詩73:18-19)放開我們的眼目,從永恆看今生,我們就會重新領悟公平的真正含義。

其次,我們要認識上帝的主權和恩典。

我們出生在哪裡,我們擁有什麼樣的恩賜和才幹,這些都不是我們自己能夠決定的。這就是上帝的主權,他造我們就如窯匠造瓦器,各式各樣、有貴有賤,不盡相同。也許作為卑賤的器皿,就會抱怨上帝不公平,為何將我造成這樣?“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提後2:21)這就是上帝的恩典,他讓每一個器皿都有機會脫離卑賤成為貴重的器皿。無論窮人、富人,都可以成為上帝眼中有尊嚴的新人。如此看來,在上帝的恩典面前,我們可以成為一樣的人,同為上帝所喜悅。所以,我們要轉換視角,不要只從人的角度來看人,也要從上帝的角度來看人。

第三,我們要認識到自己的管家身份。

或許我們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有些人生來就擁有財富無數,有些人生來就一無所有?其實,《聖經》早就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屬於上帝的。我們不過是上帝在地上的管家而已。對於如何管理上帝的財產,《聖經》中也給了我們明確的交代。“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 12:48)上帝的意思在這裡已經表達得再清楚不過了。當你擁有五千兩銀子的時候,你就擁有了賺取另外五千兩銀子的責任。而當你只有五兩銀子的時候,你的責任就只是賺取五兩。只要我們承擔了自己該承擔的責任,賺取了與自己恩賜、資源相對應的銀子,就會得到上帝的獎賞。而且多得到的獎賞是一樣的。所以,一個盡職的總統與一個盡職的清潔工在上帝的眼中完全一樣,這就是上帝的公義所在。

第四,我們要動態來看所擁有的資源。

很多人也許會有這樣的疑惑:既然上帝給我們的都是不同的,也都安排好了,我們就這樣認命吧。這是典型的“宿命論”者。《聖經》所啟示我們的絕不是這樣。任何人的恩賜、財富都是在不斷變化中。“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 13:12)《聖經》向我們闡述了一個重要的規則:只要忠心良善、積極努力、與神同工,任何人都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倘若不忠心、不努力,擁有的財富再多,也會一點點失去,最終變為窮乏的人;恩賜也是一樣,越用就會越多,而懶惰的人,恩賜也會逐漸失去。這就是“天道酬勤”的道理。

最後,我們還要認識上帝的終極審判。

“不要為作惡的心懷不平,也不要向那行不義的生出嫉妒。因為他們如草快被割下,又如青菜快要枯乾。”(詩37:1)《聖經》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面臨著終極審判,上帝的審判讓公平、正義得以最終彰顯。“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來9:27)有一個人來到牧師面前,抱怨社會上的種種不公平。牧師風趣地回答:“如果這個世界凡事都是公平的,你要親眼看到好人得獎賞,壞人得懲罰。那麼上帝在審判的時候豈不是無所事事了嗎?”

 

綜上所述,我們要接納這個世界所看到的種種“不公平”,因為我們知道在這些“不公平”現象的背後,仍然有公平的真理,上帝在注視和掌控一切。

 

對領導者而言,不僅要認識《聖經》的真理,還要學會如何處理下屬們因不公平而產生的各種抱怨。

 

《聖經》記載,先知耶利米看到惡人的道路亨通,而自己勞苦且不得安息,社會充滿了各種不公平,就開始抱怨上帝。上帝回答他說:“你若與步行的人同跑,尚且覺累,怎能與馬賽跑呢?你在平安之地,雖然安穩,在約旦河邊的叢林要怎樣行呢?”(耶 12:5 )上帝告訴耶利米的意思是,一個人若要成長,就必須面對更多的不公平。越是更高的領導者,所看到和面臨的不公平就會越多。

 

事實也是如此,常常抱怨的人,往往他們的職位也很低;我們很難在卓越的領導者口中,聽到他們抱怨不公平。並不是他們的眼中沒有不公平,相反,他們看到的不公平會更多。只是他們已經明白並接納種種“不公平”,他們相信“不公平”是暫時的,公平是永恆的真理,而領導者的責任之一,正是在自己的責權範圍之內,主持公平和伸張正義。

 

所以,當領導者面對下屬的抱怨時,也要傳遞這個真理,讓他們學會正視和接納種種“不公平”的現象。只有敞開胸襟,接納社會的種種不公,他們才能真正成長起來,這也是成為領導者的必經之路。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