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天是父親節。這顯然不是一個中國的傳統節日,因此對許多中國人來說,並不記得這個節日,只不過被商家廣告提醒的,該買個禮物送給父親了,這是表達感恩的最好方式(真的嗎?)。不過,我覺得商家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做的宣傳活動,常常無心插柳的在傳遞一些好的觀念。筆者認為,父親節是一個值得所有人記念的一個節日;每個人都有父親,它跟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感恩有父親節
和許多父親一樣,筆者喜歡這個節日。首先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可以對我的父親表達感謝。雖然我自己跟父親的關係不是那麼親近,“爸,我愛你。謝謝你!”真的是很難說出口的,估計我父親聽了也會渾身起疙瘩,但這種尷尬的場景,說明我們父子之間關係的一些堅固的營壘正在被打破,一些隔膜正在被戳破。再說了,哪一個父親的內心深處不渴望自己疼愛的兒女說一些直截了當的溫情的話呢?我理解東方人的含蓄隱藏和西方人的大膽奔放,但或許這正是我們可以向西方人學習的地方。
其次,作為3個孩子的父親,父親節再一次提醒我作為父親的神聖職責。父親承擔著養育、教導、管教孩子的責任。“子不教,父之過”,自古以來,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傳統美德。
現在做了基督徒,父親節讓我更多思想天父上帝的慈愛。祂在基督耶穌裡面靠近我,無條件的接納我,肯定我,忍耐我,陪伴我;祂不是嚴厲、掌控,冷酷,不可親近的;而是溫柔,謙和,體貼,互有情趣的;祂對祂的孩子充滿了愛的深情,奔流而出:你是我的愛子,我喜悅你。這對我這樣一個感覺父親比較遙遠的人來說,是一種醫治。因為在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在切切渴望這樣一種來自父親的完全接納的愛,正是這份愛賦予了孩子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同時,天父的慈愛並不是溺愛,以至於無視縱容孩子的罪;祂的愛是一種聖潔的愛,頑強的堅決的對罪說“不”。就像經歷生命滄桑、歲月磨礪,體會人間冷暖的老父親,對天真的、入世不深的孩子總會帶著一種透視生命本質的威嚴,天父上帝——我們生命的源頭,祂威嚴的愛是我們生命存在的根基。因此,敬畏上帝實在是智慧的開端,遠離惡實在便是聰明!
天父上帝既是我的榜樣,又是我的力量源泉。
正是因為這樣,作為牧師,從個人的情感上來說,筆者自然也從心裡認可這個美好的節日,也鼓勵弟兄姊妹記念這個節日,使父親節成為自己生命中富有意義的一天。
教會不適合在主日慶祝父親節的4個理由
但是,若一個教會使用主日來慶祝父親節(甚至是每年的固定服事),則是另外一番場景了。從教會牧養的層面上來說,這遠比鼓勵個人慶祝父親節要複雜得多,筆者認為牧者設計整個禮拜程序以及準備講章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不然很容易造成一些相反的效果。
1. 主日崇拜的首要目的是敬拜神、頌讚神在基督裡的救贖恩典。
華理克教會在他的暢銷書《標竿教會》(Purpose Driven Church,是Purpose Driven Life標竿人生的前身)談到,教會首先是為了敬拜神而存在的。這是教會存在的永恆目的,因為神是創造的主,也是救贖教會的主。教會是父神藉著祂兒子耶穌基督的寶血從罪中拯救出來的,又使教會成為國度,做父神的祭司(聖經·啟示錄1:5–6)。
敬拜神是教會的首要特質,而透過耶穌基督彰顯祂自己的神理當成為主日崇拜的首要關注。因此,教會在主日的核心話題,應該是神在基督耶穌裡的啟示與救恩;這包括神透過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身上所有的工作,主要是新約4卷福音書向我們描述的祂的出生、服事、受死與復活;還包括神透過聖靈在初代教會中所有的作為,主要是新約使徒行傳和書信向我們傳遞神救恩的真理。
因此,耶穌的教會若在主日準備父親節慶祝,以之為出發點來設計教會當日的崇拜環節——比如:為教會的父親們鼓掌、講道中歌頌父愛的深沉偉大(常說,父愛如山)、講道後有送給在場父親們的特別禮物等等,要謹慎,不要使整個崇拜偏離了中心——在基督耶穌裡愛我們的父神。
2. 教會崇拜生活不應該跟隨世俗的日曆。
人們都會把重要的事情標記在日曆上,比如生日、結婚紀念日等,我們所用的日曆體現了我們認為什麼是重要的。同時日曆規定了我們的生活節奏和週期,它不知不覺也在模塑我們的視角和價值觀。白天、夜晚的勞作、休息,7天為一個小週期,4季的更替;這些生活的節奏都內化在我們的生命中了。除此之外,以24節氣為基礎的中國農曆是古代農業社會下的生活韻律。現代美國的日曆與美國家庭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連:以5月底的國殤日Memorial Day標記夏天假期生活的開始(學校基本上開始放假),以9月初勞動節Labor Day標記新一輪工作的開始(學校基本上開學,進入新的一個學年),一年中父親節、母親節、感恩節、聖誕節都跟家庭生活密切相關。舊約聖經中記載的猶太曆法節期,把古代猶太人的農業生產週期(創造)和對神與祂百姓以色列人的救贖歷史融合在一起;而救贖歷史是中心,比如:以逾越節為一年的開始,在住棚節(慶祝收割的節日,類似中國的中秋)慶祝神對在曠野漂流的以色列百姓的眷顧。
教會的崇拜生活不應該跟隨世俗的日曆,這並不是在說我們的崇拜要與這個世界的世俗生活脫節,不要與這個世界連在一起。
Nairobi聲明是一份由全世界路德宗聯合會產生的關於敬拜與文化的聲明,被世界各個地方、各個宗派的教會所接受。這份聲明提到敬拜與文化的四種關係:敬拜是超越文化的(比如,聖經所啟示的三位一體的神是超越文化的),敬拜是與文化相關的(即:敬拜處境化。比如,不同的文化使用不同的樂器來敬拜),敬拜是反對文化的(比如,反對物質主義、消費主義),敬拜是跨文化的(比如,不同種族的人在一起敬拜)。在慶祝父親節這個議題上,不屬於處境化的範疇,而應屬於超越文化的範疇,我們在不同文化中所謳歌的人性的光輝乃是神性榮耀的一個影子。
我們若專注在神在基督耶穌向我們這些罪人所彰顯出來的慈愛,那樣長闊高深的愛——父神差遣基督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了(羅馬書5:8),我們會向約翰那樣發出無盡的讚歎:你們看,父所賜給我們的是何等的愛,為要使我們被成為“神的兒女”(約翰一書3:1)!地上父親的愛就算不得什麼了,沒有什麼可誇的。而如果有什麼可誇的,那也是出於神,因為愛是從神而來。
筆者認為,教會的崇拜生活應該緊緊圍繞神在耶穌基督身上所彰顯出來的救恩工作。兩千年的教會在實踐中已經建立了一套相當成熟的曆法節期,來幫助普世的教會透過耶穌基督的救贖工作來敬拜神;這就是教會年歷[1]。簡單的來說,這是一個以耶穌的生平和祂的受死、復活、升天這些救恩史上的關鍵事件為藍本的日曆,它引導教會透過默想耶穌來記念神的救贖大工,並且呼召教會真實的活在其中。這個年歷中幾個重大的節期是:
世界以它自己的日曆彰顯它的所愛和關注,主的教會也應以自己的日曆表達她的心之所繫;這不只是排斥、拒絕這個世界,而是去向這個世界做見證,呼召這個世界完成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真正活在它所宣稱的“公元後A.D.”,A.D.的意思就是“我們主的日子裡”。
3. 這是個教牧敏感問題,很容易傷害人。
這一點涉及到教會在主日慶祝父親節的實際操作層面。一般牧師都會很高興的祝願說,願所有的父親節日快樂。但下面的聽眾,聽到這個祝願,心裡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感受。毫無疑問,有不少人會從心裡真誠的、喜樂的認同牧師的話,可能還會很感激牧師的提醒;這些人一般都有一個良善的負責任父親,能感受到父親的愛,與父親有美好的關係。
但會有人心裡充滿了悲傷(可能還有愧疚),因為他們剛失去父親(可能還是意外的),這是第一個沒有父親的父親節。
還會有人心裡很不舒服,因為他們生命中的父親是缺席的,父愛是殘缺的;他們感受不到父親的愛,甚至是傷害,極大的傷害。在我們這個充滿破碎的世界中,不是所有的父親都正直、善良、負責任,有父親不能或者不願承擔家庭責任,有父親無情的拋棄了妻子、孩子,更有父親毒打兒子,強暴女兒,給孩子的生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傷害。
愛、喜樂、悲傷、愧疚、傷痛、恨……這些複雜的情感會排山倒海而來;因為父子關係是每個人生命中切身的一種親密關係。如果牧師在講道中還談到父親的偉大,並不時舉個模範父親的例子。這更會加劇這些情感,好比在火上澆油。
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面對複雜的感受,往往是難以承受的。教會人數越多,事情越嚴重。當牧師站在會眾面前,進入這個話題的時候,要清楚的意識到,他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盒子,很多的東西冒出來,如果不處理,就會像醫生解開了傷口,卻不敷藥,整個會眾就讓瀰漫在這種複雜的情感之中,很多人的心無法專心的定睛在神的身上;如果處理,這似乎又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無可否認,牧師完全可以透過父親節引出天父上帝的愛,指出世間父愛的破碎、缺失。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我們要慶祝天父在基督耶穌身上向我們這些罪人所彰顯的奇妙大愛;但要慶祝父親節,從現實的層面,很難兼顧會眾全體。這跟會眾的成員組成密切相關,成員結構越多樣複雜,處理起來就越棘手。筆者認為,有智慧、敏感的牧者要很注意措辭、表達,以免傷害了聆聽的人。
4. 去掉中國教會的西方化色彩。
在中國教會特殊的歷史處境下,筆者還認為教會主日慶祝父親節要注意避免“西方文化”的色彩。雖然基督教信仰在中國扎根並發展已經兩百年了,也有相當的數量,但主流社會很多人還是認為基督教是西方的宗教,是“洋教”。不像佛教,那也是從“西方”外來的,但中國人總認為那是自己家的。
這個“洋教”的帽子固然是世界的看法,有其偏頗之處,也有當初宣教士所犯下的一些錯誤,但中國教會本身也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從教會內部的禮拜程序、禮儀、風格,教會的事工模式,神學思考到教會外部的建築風格,都沿襲甚至照搬了西方文化的元素。
而我們要避免被帶上“洋教”這個帽子,不是為了我們自己,乃是為福音的緣故;我們不想這個帽子成為耶穌基督的福音的障礙或者絆腳石。保羅在哥林多前書9:22–23說:
對軟弱的人,我就成了軟弱的人,為了要得著軟弱的人。對怎麼樣的人,我就作怎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一些人。我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福音的緣故,好讓我與別人同享福音的好處。
正是基於這個原因,筆者建議教會在主日禮拜這樣公開的場合中淡化父親節的西方色彩。父親節是美國人的節日,在社會上除了商家之外,宣傳它的並不多。而大家都知道商人是由他們的利益驅使的。耶穌的教會不需要在這件事情上,為自己已經背負的“洋教”色彩再加上一筆。靠著神的恩典,耶穌的教會可以連接世界的同時,同時高舉耶穌的名,把人的心帶到神的面前。
最後,我要以我們所在的美國教會主任牧師Pastor Randy在母親節的主日崇拜中的歡迎問候詞作為結束。雖然是在母親節當天所說,但內容完全適用於父親節,我就把其中的“母親”直接改成“父親”。反過來,我想此篇文章的觀點也同樣完全適用於母親節。他說:
今天,我要特別祝願所有的爸爸節日快樂。但我們作為一個教會意識到,這一天夾雜著許多複雜的情感。這是很開心的一天,也會是很難過、痛苦甚至憤怒的一天,也會是很憂傷、思念的一天。但這一切豈不正是我們今天在這裡的聚集的原因嗎?
他沒有說出來的話是,無論我們對地上父親的經驗是什麼,唯有在耶穌基督向我們啟示祂自己的天父上帝,能成為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的滿足和安慰!
作為一個牧者,筆者寫這篇文章是希望所有主的教會都能更深體會主耶穌的心腸,存一顆憐憫的心去牧養、引導、扶持那些失喪、軟弱的羊,我期待更多的牧者都有從神而來的洞察。
但如果你恰好是平信徒,看了這篇文章之後,深深的認同筆者的觀點,但你所在的教會以及牧者卻不巧落入筆者所描述的情境,請你首先在基督裡去接納、理解教會現階段的處境;然後存著尊重的態度,帶著禱告的心,去與牧者溝通自己的思考和感受。相信主在祂自己的教會中掌權,願教會中其他肢體因著你而蒙受祝福!
1. 關於教會年歷更多的信息,大家可以看這裡:教會年的意義和劃分,Christian Year Primer ↩
-
-
將臨節:11月底開始,有4周的等候、盼望,直到聖誕節——耶穌降生。
-
大齋期:一般2月份的聖灰日開始,40天的時間默想自己的罪和耶穌的救贖
-
受難周:一般在4月份,耶穌受死復活前的那一周。
-
復活節:慶祝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
-
復活節浪潮:復活節之後直到聖靈降臨,這50天的時間。
-
聖靈降臨節:耶穌復活之後第50天,聖靈降臨,教會被建立。
-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