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要拒絕的10種心理

( 作者: 佚名 )

 

心理一:嫉妒心理

 

許多人熟悉曹植的詩:「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七步詩》是三國時疾賢妒能的曹丕,逼其弟曹植在七步內完成的。幸虧曹植有出口成章之才,否則,曹家兄弟骨肉相殘。

 

聖經中,約瑟的哥哥們因嫉妒約瑟得到父親雅各所賜的綵衣,便商量謀害約瑟。掃羅為「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一句話而嫉妒大衛,置他於死地。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紛爭,大多是由嫉妒引起的。聖經說:「忿怒為殘忍,怒氣為狂瀾,惟有嫉妒,誰能敵得住呢」?(27:4)

 

心理二:攀比心理

 

三國裡的周瑜說:「既生瑜何生亮?」

 

白雪公主的故事裡,惡毒的王后總是一遍又一遍地重複著一個問題:「誰是這世上最美麗的女子?」

 

喜歡攀比的人總是發出這樣的感慨。人如果攀比心太強,必定煩惱叢生。有句俗語說「人比人,氣死人」。事實上,人比人並不要緊,但是人比人又要生氣的人,往往會產生負面的情緒。

 

聖經說:「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要凡事謝恩」(帖前5:1618)。

 

心理三:自卑心理

 

自卑,簡單說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自我認識不足,過低評估自己。比方說,有人認為自己的外貌不如別人,有的人覺得工作不如別人,有的人覺得自己身高不如別人,什麼事情都覺得「我不行」。這樣就產生了自卑。

 

保羅說:「要看得合乎中道」(腓立比23)「合乎中道」意思就是要正確地估計自己。不要過於輕視自己,也不要過高估計自己。一個準確的自我評價必須基於對自我價值的認識。每個人在神的眼中都有價值。

 

心理四:怯懦心理

 

怯懦,就是膽小,害怕的意思。其實,在生活中,人人都有怯懦心理,比如說,有的人害怕遭受傷害,有的人害怕遭到損失、有的人在工作中害怕完不成任務。這都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人過於害怕和恐懼,遇任何事情都退縮,人際關係也非常冷漠,這樣的怯懦就不對啦。

 

有解經家認為,聖經中的提摩太也是一個生性怯懦的人,但是他依靠主的恩典衝破了個人的限制,克服種種難處,完全委身事奉,專心服事神,成為一個剛強的傳道人。所羅門說:「你在患難之日若膽怯,你的力量就微小」(箴24:10)。

 

心理五:猜疑心理

 

《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曹操刺殺董卓敗露後,與陳宮一起逃至呂伯奢家。曹呂兩家是世交。呂伯奢一見曹操到來,本想殺一頭豬款待他,可是曹操因聽到磨刀之聲,又聽說要「縛而殺之」,便大起疑心,以為呂伯奢要殺他,於是不問青紅皂白,拔劍誤殺無辜。

 

猜疑的人通常過於敏感,生活中會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們總覺得別人在背後說自己壞話。看到別人說笑,便以為他們在議論。無法輕鬆自然與人交往。

 

聖經說:「愛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7

 

心理六:怠惰心理

 

「怠」這個字有輕慢的意思,惰是懶惰。怠惰是一種沉悶的心態,生命缺乏活力。怠惰往往會產生仇恨,怨恨,絕望,怯懦,呆滯,迷亂。尤其是基督徒,如果怠惰,就違背了聖經的教導。上帝的旨意是叫我們「六日要勞碌作你一切的工」(出209)。與怠惰相反的就是慇勤,甘心樂意地去行各樣的善事。慇勤是上帝所喜悅的。

 

所羅門說:「懶惰人的道,像荊棘的籬笆;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箴1519)。保羅說:「慇勤不可懶惰。要心理火熱,常常服事主」(羅1211)。

 

心理七:厭世心理

 

在一次老年人的感恩禮拜中,一個68歲的基督徒做見證:「我四十歲學鋼琴,五十歲學英語,六十幾歲學開車。上帝若讓我活到七十歲,我一定會開畫展」。一位充滿上進心的老人、一位充滿朝氣的基督徒。

 

人要發展自己的潛力,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缺失,積極的經營自己的人生。不要悲觀厭世。一個懂得克服自己,開發自己潛力,使自己在不斷的進步中,這才是快樂的人。不要覺得什麼都是「虛空的虛空」,為主而活是不虛空的。

 

保羅說:「所以我活著不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基督。(林後514)

 

心理八:暴躁心理

 

每個人都有脾氣,但如果過於嚴重,無論什麼事情即易上「火」,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又打又罵,屢屢發生,甚至不顧後果,不受控制,那就不好了。

 

聖經多次提到性格暴躁的人要改變自己,基督徒要禱告,求上帝一點一點的改變,成為一個安靜的人。聖經說:「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箴言1417)。所羅門還說:「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箴言1429

 

心理九:孤僻心理

 

僻」的意思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合群,不願意與他人接觸、經常離群索居。對周圍的人有厭煩或者戒備的心理。疑心較強,神經過敏,無論做什麼事情喜歡獨來獨往。

 

缺乏朋友或同事之間的那種歡樂與友《十條誡命》是基督徒所熟悉的,前面4條是講人與神的關係,後6條是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聖經教導當與人和睦,而不是離群孤立。

 

牧師說:「人生乃是合群而立,生命、生活決不可與世人脫節,要在人群社會中盡當盡的本份。」學者依伯諾說:「只要面對著『你』之時,才有『我』之真實存在。保羅說:「若是能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1210)

 

心理十:自戀心理

 

據說,「自戀「這個詞源自希臘,有人譯成漢語是」水仙花「。來自一個古希臘故事,說有一個美麗少年名字叫那西斯,他有一天在水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便愛上了自己,於是每天茶飯不思,直到憔悴而死,後來變成了一朵花,後人稱之為水仙花。當然這只是一個故事。

 

在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戀傾向,其實,人愛自己,欣賞自己,自我陶醉,我認為是應該的,也是好事。問題就在於愛得過火了,就危險了。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關注,就會活得很累。

 

保羅曾經說過一句話:「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羅123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