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文化」席捲年輕一代,我們能否找到真正的出口

( 作者: 佳音小編 )

作者:

( 作者: 佳音小編 )

/普世佳音

2016年夏天,伴隨著一張葛優躺的表情圖,一場比“廢”比“喪”的風暴席捲了中國年輕一代,社交網絡上各種喪圖喪言盛行。從葛優躺到鹹魚先森、悲傷蛙表情包,沒有情感、沒有意識、沒有約束,像行屍走肉一樣麻木的言語和狀態成為當下青年們鍾愛的表達。當下更有網紅奶茶——“喪茶”。

 

由此而來,“喪文化”就是指流行於青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它是青年亞文化的一種新形式。

 

148482723154911500_a580xH.jpeg

 
厭倦了雞湯,年輕一代鍾愛毒雞湯

 

曾幾何時,雞湯是80後的生活格言和動力。但隨著生活成本的增加,工作、房子、車子、婚姻等的壓力,年輕的90後們越來越發現現實和雞湯之間有著不可跨越的鴻溝。雞湯已經不能給他們帶來動力。

 

雞湯說:“下班時間決定你的一生”,於是,你每天晚上回家充實自己狠學三個小時,可現實卻是,升職永遠輪不到你,工資還是那麼一點點。

 

雞湯說:“職場人只有奮鬥才有前途”,於是,你每天加班到十點,加到懷疑準時下班是種罪過,結果公司調整結構,把你所在的整個部門都裁了……

 

在現實和理想的張力中,許多人覺得,原來喝了那麼多年的雞湯都是騙人的!而在這個時候,毒雞湯和負能量段子就顯得振奮人心:“我差不多就是個廢人了”,“感覺身體被掏空”,“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還相信這句話”,“別灰心,人生就是這樣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落落”,“假如今天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哭泣,因為明天生活還會繼續欺騙你。”……

 

社交媒體的發達,更為喪文化的流行和傳播提供了媒介。於是一時間,不少年輕人都愛上了這種喪文化。街頭巷尾更是開起了網紅奶茶店——“喪茶”。

喪茶.jpg

 
來自異域的喪文化

然而,喪文化也並非是中國社會獨有的一種現象,在日本、美國等國家同樣存在,比如馬男波傑克,鮑比希爾等。

 

馬男是美國動畫《馬男波傑克》的主角。馬男是一個過氣的好萊塢明星,雖不差錢卻憂鬱迷茫,並對自己的無力極為坦率。他說“活著的感覺就是自己的尿道被不斷地猛踢”……《馬男波傑克》以其負能量的台詞、無所謂的基調傳遞出一種價值觀——努力無意義,痛苦無意義,人性自私,最好及時行樂。

 

除了馬男,悲傷蛙(sad frog)也是最出名的喪文化代表之一。這只青蛙真名叫Pepe(佩佩),創作者是Matt Furie,但很多網友只稱sad frog。佩佩真正火起來還是天朝網友的功勞。嘴角下垂、表情悲傷的佩佩有一雙似乎隨時要流淚的大眼睛,它無論被P成什麼樣,無論在做什麼,都是一副沮喪到極點的表情。不過在去年9月,美國的反誹謗聯盟(Anti-DefamationLeague)正式把這只青蛙的形象加入到他們的種族仇視數據庫。也就是說,這網站會告訴人們:一旦有人用這表情包,那這人可能會有種族歧視、白人至上的傾向。於是悲傷蛙的創作者給悲傷蛙畫了一個結局——死了。

 

此外,以今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海邊的曼徹斯特》為例,片中卡西·阿弗萊克飾演的李·錢德勒就是一個最喪的男主。李的眼神中完全看不到生存的慾望,似乎連活著也是一件很不情願的事,整部電影的劇情都是圍繞李為何喪和如何走出喪為中心展開。

 

可見,喪文化正以某種驚人的速度,以各種文藝形式,影響並塑造著年輕一代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3.jpg

 
何處是出路?

 

外在社會的變革,巨大的生存壓力,生活的動盪,內在生命意義感的缺失,人心的自私罪惡,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疏離等等,這些都成為喪文化滋生的土壤。某種程度上,處在這樣的環境下的年輕人產生這樣的喪文化無可厚非,但即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擁抱這種頹廢的喪文化,相信在越來越多的人心靈深處其實都有一個聲音在反抗:“不,這不是正常的,我們的世界不應該是這個樣子的!”那是年輕人呼救的聲音:救救我,給我希望,給我出路!

 

真的有出路嗎?作為基督徒我們知道,這個問題並不那麼簡單。但我們憑著信心,依然要肯定地回答說:是的!

 

有一首深受基督徒喜愛的歌曲叫《因他活著》。很多人以為這首歌曲是作者對上帝的愛的一種回應。事實上,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作者在極度的苦難和壓力之下,找不到方向和幫助,上帝的愛感動作者,讓她們看見希望,於是有感而發,創作了這首詩歌。

 

在美國上世紀60年代末,美國的教育系統蔓延著“上帝已死”的存在主義社會思潮,社會上則充滿藥物的濫用和種族關係的緊張。當時,詩歌的詞作者格羅莉婭正懷著第三個孩子,她和丈夫比爾正處在他們生命旅程中最困難的時刻——丈夫正承受著疾病的折磨,在身體和心理雙重虛弱的情況下,又碰到了家族人際關係中出現的嚴重問題……所有這一切都對她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

 

在那個除夕之夜,格羅莉婭在黑暗中獨自安靜地坐在家中的客廳,思考這個世界、國家及家庭所面臨的各種嚴重問題,想到丈夫目前的沮喪,想到第三個孩子即將出生,而眼前的這個世界是如此邪惡,感到自己真的無法面對明天,在這種情況下,還應該將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嗎?……

 

在那一刻,格羅莉婭突然覺得這一切都得到了釋放,內心的恐懼逐漸被驅散,一種平安和喜悅進入到心中。她知道她能平安生下這個孩子,她知道她能夠有勇氣面對明天,那是因為天上的父神已經將祂的獨生子主耶穌賜給了世人,祂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並在三天後復活,那空墳墓就是記號;主耶穌的權柄已經戰勝死亡,戰勝了這個邪惡的世界;因為祂活著,所以她和家人一定可以面對明天,因為祂活著,所有的苦難和坎坷都一定會過去,生命將充滿希望!

 

後來格羅莉婭把那一夜的感受都寫進了《因祂活著》的詩歌之中。她丈夫則為歌詞譜曲。

 

這首歌自創作至今歷經了近半個世紀,但仍然充滿生命力,激勵著無數深陷困境的人。

 

u=890820423,3392665110&fm=27&gp=0.jpg

 

是的,如果沒有神,我們只有絕望到底喪到透;但如果有神,我們就有希望,就有出路!因為祂大過我們一切的環境,大過我們一切的軟弱,一切的感受,祂能把我們灰塵中舉起,從深淵中救拔出來。

 

正如這首歌所寫的,我們能面對未來的一切未知和坎坷,是因耶穌已經復活了,他掌管萬有,掌管明天,也護理著我們。我們的生命不必喪,因為我們有全能的神與我們同在。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希望,因為耶穌已經戰勝死亡,勝過一切黑暗權勢。

 

當我們認識這樣一位神,我們就會找到生命真正的意義和價值,以及永恆的盼望。

 

願你也能認識並依靠這樣一位全能的神,而不用在喪文化中掙扎。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