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被視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一想起“青年”,我們總會想起諸如理想、青春、創新等美好字眼。但如果從生命的角度來說,青年階段是每個人成長道路的必由之路,這個階段不是只有激情和創意,不是只有浪漫和理想,更會夾雜著其它的消沉元素,比如抑鬱、迷惘、價值真空,等等。
比如前一陣人們熱衷討論的“空心病”,當下許多青年人就活在這樣的真空中,他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和生命的價值;再比如“旅行青蛙”催生出的佛系青年,他們顯得消極的人生狀態,從某種程度來說,又是對這個眾聲喧嘩時代的無聲的抵抗。
每個人都必然經過青年的階段,每個已經過來的人再回首時,或許對從前的自己感到些微的陌生。從前的那些好時光,一去不復返了。而還在路上的青年人,上帝對你我的生命,其實有著許多溫和美好的期待。
一、當記念造你的主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
——傳道書12:1
如果細讀《傳道書》,會看到其實在所羅門王所處的時代,他就已經先知先覺地體會並洞察了“空心病”的蔓延。整卷書的底色,似乎是在歎息日光之下的一切勞作都是無意義。古往今來,王侯將相,任你如何風光,也免不了死亡。作者以冷峻的筆觸,帶我們反思人生的真相。
既然一切都是如此虛空,難道人生就只能得過且過,隨性而為嗎?不!在結尾部分,作者忠告我們,應趁著年輕,記念造我們的主。他是生命的源頭,他創造和救贖了我們。當生命完全與生命的創造主連接,人生才不至於虛度,生活也會有新的方向。
二、尋找真智慧的開端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箴言9:10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我們已經到了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正如《但以理書》中所說,“必有多人來往奔跑(或作切心研究),知識就必增長。”
但知識並不等於智慧。遠離上帝的知識,從某些層面來說,會帶來極端惡劣的後果,會成為許多罪惡的始作俑者。如C.S.路易斯在《地獄來鴻》中所說:“當今最大的邪惡並非是在狄更斯所熱衷描繪的、骯髒的‘罪惡之窟’中炮製出來的,它甚至不是在集中營和勞改營犯下的,那些地方只是邪惡發作的最終結果。當今最大的邪惡是在整潔豪華、溫暖明亮的辦公室裡構思和安排的;是由那些衣著光鮮、言談斯文的人鼓勵、支持、散佈和記錄的。”
聖經提醒我們,敬畏上帝是智慧的開端。聖經並不是支持反智主義,而是重新校正了我們關注的焦點。當我們認識並敬畏上帝,我們對知識的追求也會成為許多人的祝福。
三、逃避少年的私慾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
——提摩太后書2:22
青年人,總是血氣方剛。想法多,誘惑也多。如孔子所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這些色慾、爭鬥、貪婪,其實就是人性中的私慾。它們會在我們生命的不同階段,用不同的面目出現。
聖經在這裡用了“逃避”一詞。說明這些私慾彷彿蠢蠢欲動的猛獸,潛伏在我們生命的路口,我們若不懂得逃避,就很容易羊入虎口。
四、作信徒的榜樣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
——提摩太前書4:12
我們的文化中,培育出許多的“巨嬰”,他們雖然知識懂得不少,但與人相處的能力、說話的藝術、生活的品格,都是充滿許多缺陷的。
在這裡,保羅勸勉年輕的提摩太,不可叫人小看自己年輕。因為生活中許多人按資排輩,覺得年輕人不怎麼靠譜,但如果這個年輕人被上帝的福音所改變,他就是一個新造的人,就應當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等方面,都作信徒的榜樣。
五、有健康的家庭生活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出埃及記20:12
如今太多的80後、90後,普遍是獨生子女。這一代人的成長特徵,就是相對自我中心,凡事從“我”出發,缺乏與上一代溝通的能力。如前一陣媒體曝出的北大學子拉黑父母的新聞,顯示出當下青年人的普遍問題。
其實,很多問題,如果我們學會換位思考,就會多一些理解和原諒。我們需要孝敬父母,這是上帝的教導。在孝敬父母這個問題上,上帝並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父母值得孝敬,什麼樣的父母不值得孝敬。只是單單因為,父母就是父母,他們生養了我們,給我們生命和生活的一切,所以我們應當無條件地履行子女的義務。
六、合理地看待財富
你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無定的錢財。只要倚靠那厚賜百物給我們享受的神。
——提摩太前書6:17
當前的社會,已經到了一個集體拜金的年代。許多青年人生活在這個物質膨脹、房價飛漲的時代,又因為自身不具備合理的理財觀念,以至於讓自己的生活陷入困境。
例如,當下的高校,許多大學生普遍使用網絡借貸。有則新聞報導說,21歲的大學生李興元因身陷網絡貸,最終被迫自殺身亡。類似的個案還有很多。本身充滿希望的青年人,卻因為無法控制購物慾,最終釀成悲劇。
物質和財富本身都是中性的,沒有好壞之說。只是當這些事物在我們生命中取代了上帝的位置,成為我們生命的中心,那就會非常危險。
七、謹慎選擇你的朋友
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但有一朋友,比弟兄更親密。
——箴言18:24
在各種社交媒體普遍流行的今天,交朋友實在不是一件難事。隨便下載一款軟件或App,總有那些志趣相投的人聚在一起,彼此從未見面,但隔著屏幕,似乎就能認出對方。
網絡社交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但也同時隱藏著危機。新聞上不時地曝出,一些人約見陌生網友,而最終被騙,人財兩失;在道德滑坡的今天,許多交友軟件,竟然給同性戀、包二奶等社會現象提供了溫床。
對於青年人來說,謹慎選擇你的朋友非常重要,Ta會間接影響你的氣質,甚至會改變你的人生軌跡。好朋友的標準,包括有正直的品格、有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有卓越的見識。當然,最重要的,是有敬畏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