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兩會向所屬的教會、信徒發了關於防範、抵制“恩典福音”的公函;據傳,在2016 年,溫州教會就已經發佈聲明,呼籲信徒抵擋“恩典福音”的“泛恩典主義”的教導。由此可見以下兩個現象:
1、“恩典福音”流傳的地方,信徒普遍相對富有,如浙江;
2、這些年,“恩典福音”的傳播不僅沒有受阻,反而越來越厲害。馬來西亞神學院現任院長林日峰博士在他的反駁專文中,提到“這場運動的跟隨者將非常龐大”;他提供了他們在微信新媒體、網站的聯盟、陣營,實在令人吃驚,該引起傳統教會的反思。[1]
本文從兩個方面去探索“恩典福音”的運動,一是指出其偏差和問題,這是許多人已經做的;二是指出“恩典福音”的可取之處,以及傳統教會應該從中學習和反省的方面。最後,為正名耶穌基督的“恩典福音”做出呼籲。
恩典福音的問題
為什麼傳統教會認為“恩典福音”高舉恩典的教導嚴重偏離了聖經呢?這一點,馬來西亞神學院院長林日峰博士從平約瑟的教導入手,已經做了深入的解讀、分析。筆者歸納主要有兩點:
1、把恩典與上帝律法的完全對立
林日峰院長指出,平約瑟(Joseph Prince)基本的神學觀點是將“律法”與“恩典”進行對立,高舉恩典,(全面)否定律法。[2] 路德宗神學傳統雖然也強調律法和恩典的對立,但他們還是肯定,律法為信徒生活提供標準,信徒應依此生活。改革宗神學比這更積極的對待律法,認為這是領受了耶穌基督救恩的信徒應該有的感恩回應。
但平約瑟認為律法與恩典水火不容;認為信徒在恩典之中,完全不需要理會律法。他從聖經中一些經文獲得支持,比如:但你們若被聖靈引導,就不在律法以下(加5:18)等等,但他對經文的解釋,忽略了經文的特殊處境(這是“恩典福音”支持者解經最大的問題)。保羅及其他聖經作者之所以這麼描述律法,乃是因為一些猶太基督徒高舉律法到一個地步而成了救恩門檻,他們主張把律法所要求的行為(比如割禮)強加在外邦基督徒身上,認為只有這樣外邦人才能得救,成為神的百姓。
同時,平約瑟無視其它經文對律法的肯定,比如《雅各書》稱呼律法是“至尊的律法”;耶穌也說,律法是要被成全的,而不是被廢掉的。
可見,平約瑟“恩典與律法對立”的教導,顯然違背了聖經整全的教導;也與2000年大公教會對這個問題的整體認知和實踐偏離甚遠[3]。這種超脫律法的恩典觀,要麼是出於對人性的盲目樂觀自信,要麼就是對上帝完備啟示的有意忽略。
2、人不需要再認罪悔改,不需要再追求聖潔
這一點是平約瑟律法與恩典完全對立的神學觀帶來的直接結果:既然沒有誡命,只有恩典,用什麼來評判罪?甚至在片面的恩典之中,罪甚至不存在了。
林院長總結到:恩典福音強調神的恩典到一個地步,以致可以將“認罪、悔改、順服、聖潔、事奉、捨己”否定。[4] 這讓許多看重“十架”神學的中國教會所不能接受。他在 “認罪——信徒需要嗎?”的講道中,把約一1:9 解釋成是對初信的人講的,而不是對信徒講的[5];這種解釋顯然是強解聖經,讓聖經為他的神學理念說話。
在約一1:9 的“我們”是之前在1:6–7 節提到的與神在光中相交、並與其他人彼此相交的人,當然是指的信徒說的;再者,1:9 的“認罪”是現在進行時態,表明這是一個持續進行的動作。教會傳統的崇拜中,都有“認罪悔改”這個環節。大公教會清楚意識到,教會需要不斷的在神面前悔改以更新。再一次,信徒“不用認罪”的教導,違背了聖經整全的教導,也與2000年大公教會對這個問題的整體認知和實踐偏離甚遠。
從系統神學角度來看“恩典福音”運動的這兩個核心教導,它帶來的問題是:
1)除去了律法清楚的要求,就消解了人的自由選擇和上帝的主權恩典之間的張力。聖經很清楚的啟示,上帝以祂的主權恩典賦予了人自由意志來進行選擇,而人要為他的自由選擇負責任;同時,在人的自由選擇中,依然是上帝的恩典在掌權。
2)宣稱“不需要認罪,信徒已成聖”就消解了末世論“已然-未然”的架構張力。從救恩論的角度,聖經很清楚的啟示,耶穌第一次來,為要帶來救恩;將來還要第二次來,為要完全成就救恩。今天的信徒活在兩者之間,一方面耶穌的死已經粉碎了罪和撒旦的權勢,並承擔了罪的後果;另一方面,罪的黑暗勢力還是在影響活在世上的每一個人,信徒要靠著聖靈與之交戰。這是基督徒生命真實的光景(加5:17,約一2:12, 28)。這也正是新約聖經有那麼多倫理教導、勸勉以致警戒的原因。活在新約之下屬神的百姓得到不是不需要律法,不需要認罪的特權,反而是得到了能勝過罪、成全律法的能力和權柄(羅13:8–10,加5:23)。
因此,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平約瑟以“超級”(林日峰院長的用語,我也採納)恩典為中心構建他的神學理念和牧養體系,他對聖經的解讀就受這個神學的影響,他不是把自己放在整本聖經的啟示中被照亮,而是強解聖經來支持他的神學和信念。而且他貌似新奇的教導與歷代教會的正統信仰相違背,這就顯出他缺少對信仰歷史傳承的認知。平約瑟把聖餐別有新意的解讀成神“賜下對信徒的祝福——獲取健康和完全的祝福”,讓人要是生病就領聖餐,以獲得醫治。[6]
公允的說,這一點不僅是他的問題,也是許多教會和牧者的問題:沒有意識到信仰的歷史性本質,無視大公教會的信仰傳統;只憑自己的個人理解和領受的“啟示”,讓果效來證明自己的領受。但基督信仰一個最基本的特質,就是使徒性和大公性。最後要審判教會的,不是教會現世的果效和成功,而是使徒和大公教會的傳統。
“恩典福音”的積極層面及反思
這也帶領我們進入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恩典福音會那麼受歡迎,甚至得到一些認真追求的基督徒的熱烈擁護呢[7]?
1、律法主義
反對“恩典福音”教導的人,把他們的教導跟“廉價恩典”、“成功神學”連在一起;同時認為這些教導乃是迎合了人墮落、功利的本性;浙江兩會的公函也是這麼判斷。我對新加坡的教會不太瞭解,但在這兩點上,中國比較富裕的信徒群體和美國的中產階級基督徒有共性;這就不難解釋為何這種神學思潮被美國和中國本土的牧者和信徒所擁抱。
有些教會或者基督徒甚至把“恩典福音”當成異端。但筆者認為,這麼下結論過於倉促和不夠全面,這種做法忽略了“恩典福音”產生的另外一個背景,就是保守教會的律法主義傾向,而律法主義傾向的背後是割裂的二元論思想。美國教會如此,中國教會也是如此。“恩典福音”的教導正是對這個律法主義的修正,雖然明顯是矯枉過正了。
美國福音派著名作家楊腓力在他的書《恩典多奇異》裡面,多次談到美國教會的律法主義,這種律法主義可以把一個犯了淫亂但渴求幫助的女人拒之門外。
美國有許多保守的基督徒熱烈的擁護總統川普,無非就是他旗幟鮮明的反墮胎,反同性戀婚姻;而這兩個是這些基督徒的“聖潔律法”。但關於川普總統婚姻上的失敗,鼓吹白人至上,助長種族歧視等卻視而不見。
中國文化裡面就有強烈的道德教化傳統,教會也受影響。主日的講道裡面,談的最多的是背十字架、捨己,要敬虔,要依靠、要順服,要委身,要尋求神,要禱告,要服事等等,不一而足。不是說這些不對,而是只有這些的時候,信仰就成了“靠著恩典入門,靠著捨己成全”了。這就不難理解,前面所提到的“我為什麼領受恩典福音——致我教會牧者的一封公開信”一文,清楚指出信徒在律法主義的氛圍中,人內心壓抑、疑惑、內疚、不滿、沒有喜樂、沒有力量。因為律法主義本質上是靠自己修行,其實並不能真正改變人的內在。
《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人的心靠著恩典堅固才是好的。人的心是只有在恩典之中才能真正改變的,從不信到信的時候如此,信心成長成熟的路也是如此。但這不是說,不要律法,而是律法要在恩典之下運作:是神的愛和恩典吸引我們去遵守律法,遵守律法是對神拯救恩典的回應;而在我們沒有遵守的時候,所得到的不是只有定罪,而更多的是憐憫,是饒恕,好使我們能夠重新出發,願意再次順服神,並遵守祂的律法。
新約聖經中饒恕和憐憫的信息要遠遠大過定罪、審判的信息,但在我們的教會裡,我們感受到的明顯或不明顯的指責、定罪,要遠多於明顯和不明顯的鼓勵、憐憫。這一點上,“恩典福音”的教導也有其積極一面,我認為也很合乎聖經(羅馬書 6:11)。
只是,跟他們不一樣的,我認為,信徒依然需要為每一次具體的罪行認罪、悔改;只是之後要領受從神而來的赦免。要活在赦免裡,而不是活在被定罪裡;犯罪有後果,但那不只是聖潔公義法官的懲罰,更有慈愛天父的從心管教,要叫我們成為聖潔。
2、割裂的二元論
在保守教會努力追求屬靈的律法主義的時候,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貶低身體和物質的價值。所以,物質的貧窮、身體的正常慾望,身體的疲勞、疾病、外在的生活條件、現世的工作都可以在屬靈的框架下被忽略甚至貶低。我不否認這些也有屬靈的層面的意義,但我反對的是這背後所隱藏的身體與靈魂二分的諾斯底思想,認為身體是短暫、邪惡的,靈魂是永恆、聖潔的。
因此,在這種二分的系統下,信徒合理的追求好一點的生活品質,渴望身體被醫治,希望俗世工作中獲得價值感和意義感,常常被教會輕視、貶低,甚至指責、定罪。這也難怪信徒在信仰中活得壓抑、卑屈,沒有喜樂,沒有力量。但聖經不是這麼教導的,舊約聖經裡面提到神對順服之人的祝福,雖不能成為“成功神學”的立論依據,但神樂意全方位祝福祂的百姓,是明顯的。約三1:2清楚的說:我祝你凡事亨通,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安泰一樣。這可不是有口無心的客套話,這是神心裡的心願。神要祂的兒女身體、靈魂,也就是關乎他們生命的各個方面都興盛,這是為父的心腸。
所以,教會在關注信徒屬靈生命敬虔、富足的同時,為何不能去關注信徒肉身的需要?為什麼不為信徒的身體、物質方面,大膽的祈求上帝的祝福呢?當然我們把成就的主權交給神,但這豈不也是上帝恩典福音的一部分嗎?
恩典是什麼?
那麼,恩典是什麼?
恩典是上帝思念我們不過是塵土,是上帝因著對脆弱人性的體認和憐憫而選擇不把我們應得的給我們,而是把我們不配得的給我們。神的恩典,在耶穌基督的身上最大、最清楚的顯明出來,但不是唯一的。在人類所面臨最大、最困難的罪和死亡的問題上,神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就賜下祂的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瞭(羅5:8);而“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嗎?”(羅8:32)
恩典,在我看來,是上帝描述祂的本性最美的一個詞彙。但那惡者,牠混淆視聽,把聖經那美好、聖潔的詞彙給曲解、污穢了。從此之後,教會的牧者再談恩典的時候,就不能想當然了,因為聽的人可能會理解成那個超級“恩典”。
但感謝神,教會的正統總是在一次又一次校正極端、甚至異端的過程中被清楚表述出來。如此,自認正統的教會除了發表聲明抵制“恩典福音”外,應該更進一步,把教會所相信的正統“恩典福音”闡明清楚,並且切實的活出來,好讓人清楚地明白真正的恩典福音是什麼。
末了的話
之前,提到有從傳統教會去到“恩典福音”教會的弟兄姐妹說,傳統教會的牧者需要反思自己,需要與”“恩典福音”的牧者進行對話;而不只是把人家定成極端甚至異端了事。筆者認為這個批評很中肯。
我也指出,傳統教會亟需反思自己二元論傾向的基要神學和偏律法主義的牧養理念。但我也呼籲(超級)“恩典福音”的牧者同道,回到大公教會的信仰傳承中,不讓自己的領受和信念凌駕在2000年大公教會的神學傳統和信念上。
同時我認為,兩者都要反省的是,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和救恩局限、應用在個人層面上,而忽略了聖經的整全啟示和大圖畫,乃是對整個群體,整個社會,以致整個受造的。個人的蒙恩、稱義、成聖是我們重要的關注點,但不是全部,也應不是終極。我們的終極盼望,是那要從天而降的新天新地。太多的事情,我們不明瞭,也不能看透。我們都需要存著謙卑的心,願神賜福我們。
註:
1、馬聖(MBS)神學院院長以神學視角剖析“平約瑟恩典福音系”的偏差(第二版), https://mp.weixin.qq.com/s/gwSV3oIfo2QOQArAwVB2BA?
2、馬聖(MBS)神學院院長以神學視角剖析“平約瑟恩典福音系”的偏差(第二版), https://mp.weixin.qq.com/s/gwSV3oIfo2QOQArAwVB2BA?
3、馬聖(MBS)神學院院長以神學視角剖析“平約瑟恩典福音系”的偏差(第二版), https://mp.weixin.qq.com/s/gwSV3oIfo2QOQArAwVB2BA?
4、馬聖(MBS)神學院院長以神學視角剖析“平約瑟恩典福音系”的偏差(第二版), https://mp.weixin.qq.com/s/gwSV3oIfo2QOQArAwVB2BA?
5、平約瑟(Joseph Prince), <認罪——信徒需要嗎?>,http://endianfuyin.com/thread–196–1–1.html。
6、平約瑟,《聖餐帶來健康和完全》。中譯文參考:http://endianfuyin.com/thread–32–1–1.html
7、我為什麼領受恩典福音——致我教會牧者的一封公開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5f638e70102wtvj.html
感謝著者匯寄,“今日佳音”首發
版權歸作者及“今日佳音”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