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良心的覺醒是社會的解藥——也談《我不是藥神》

( 作者: 慕溪 )

《我不是藥神》公映以來刷爆朋友圈,豆瓣甚至破天荒的達到了9分。有網友認為,“這是一部能推動社會進步的影片。”

 

電影的感人之處在於它強烈的現實隱喻,“買藥貴、看病難”是當下中國的社會癥結。影片中,大媽痛苦地對警察說“警察領導,誰家還沒有個病人呢,你能保證一輩子不生病嗎?”,影院充滿了啜泣聲。

 

不僅如此,它那強烈的現實感源於一個真實而催淚的人物原型——被譽為 “代購印度抗癌藥第一人”的陸勇。

 

wisdom180712.jpg

 

一個“藥神”的誕生

 

與現實中陸勇不同的是,主角程勇一開始只是一個生活困頓的小人物,他並沒有患病。為了兒子的球鞋,父親的手術和店舖的房租,快要瀕臨絕境的他看到了商機。他沒有想過要普度眾生,他關心的只是那十幾倍的利潤和長期的代理權。所以他對待病友們很冷淡,甚至要求他們脫下口罩才能談,不情願地給了個八折。當病友們送來一面面錦旗時,他不理解地笑道:“我只是個賣壯陽藥的,救什麼世”。

 

他擔心自己的安全,所以當黑心假藥商王長林慫恿他時,他心動了。他決定轉讓代理權,不再買仿製藥。殊不知這是將萬千病友又推回到了絕望之境。

 

朋友呂受益的死,徹底擊痛了他的靈魂。“為什麼不治了?”“藥沒了,買不起了嘛。”生死的邏輯在此刻是如此簡單,病友的生命和這個天價的格列寧緊緊地拴在一起。他走出去,穿過一張張帶著口罩的臉,就像穿過病友們的痛苦。看到台階上那個冷眼看他拿著橘子的黃毛,他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簡單的販賣行為會給萬千生命帶來這麼巨大的影響,這瓶小小的仿製藥竟會承載那麼多人的希望,他早已在病友心中成了救人性命的“藥神”。

 

這個“藥神”是他從來沒想過的。他只是想要賺錢,卻沒想到自己卻捲入到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中,觸摸到一個病友群體真實的疼痛。他看到他們的掙扎絕望,他們求死不能時的痛苦。他的良心受到了煎熬,他的愧疚感幾乎要吞噬他。他明白自己被歷史推到了這一環,自己的舉動可以改變很多人的生命。這一次,他要放棄自己的安全,犧牲自己的利潤,做自己能做的來幫助更多的病人。

 

羅素在自傳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有三種單純而強烈的情感支配著我的一生: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痛徹心扉的憐憫。”也許正是因為見證到了他人的痛苦,他的憐憫之心才經歷甦醒。

 

誰是真正的代罪羔羊?

 

毫無疑問,這部電影揭露出“天價藥”的社會問題,讓大家義憤填膺的是片中那個瑞士諾瓦公司所代表的藥企。影片將他們塑造成了利慾熏心,全然不顧病人死活的無良商家。然而,事實確實如此嗎?這個困擾國家幾十年的問題真的是因為一個壟斷的藥企嗎?

 

事實上,問題的癥結並不在藥企。當初陸勇事件爆發後,在知乎上有個獲贊最多的答案:“靶向藥之所以昂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你能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了,第一顆藥的價格是數十億美金。”

 

對於藥企來說,現實是,新藥的研發成本是巨大的。除了大量的資金投入,還有巨大的研發人員與時間的成本。很多在藥企工作的從業人員都認可新藥的研發是高投入的:一種新藥,從理論階段構效關係的研究,到合成路線的規劃,到製藥工藝的開發,再到藥代動力學和毒理學的驗證,再到劑型的選擇,最後把“活生生”的藥做出來——這才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之後是漫長的臨床研究。

 

一個在格列寧工作八年的人揭露,數千名科學家,花了41年,投入了50多億美元,才有了治癒率達89%的抗癌良藥。這樣的研發成本勢必會造成價格的高昇。不僅如此,各種關稅,中間商和權錢交易等等使最終送到老百姓手上的藥更是高的離譜。

 

藥企不是問題的根本,也不是背鍋俠,他們是病人的朋友。也許更該反思的是,一直無法兌現的“零關稅”承諾,自主研發的薄弱和灰色地帶,以及那些特權階層一直獨佔的醫療資源,和國家對弱勢群體的薄弱福利……每個都是壓在老百姓身上難以言說的重擔。

 

一直以來緊張的醫患關係,不過是複雜的醫療問題的一個小小的表徵。將患者與醫生,病患與藥企對立起來,不過是轉移真正社會矛盾的障眼法而已。所以,當電影最後,曹警官來接程勇時,一句輕描淡寫的“入保了”,似乎預示了所有問題的解決。那些轉變,那些逝去的生命,瞬間化作風輕雲淡。然而回到現實的我們,發現問題依舊,藥品還是奇高無比,醫療費用還是天價,醫患關係還是劍拔弩張,權貴階層還是享受著浪費著大量的醫療資源……

 

其實,影片真正想要表現的,不是一個簡單的因為已經解決了的所有片子才能過審的社會問題。如果是那樣,這部片子的現實意義就會大打折扣。

 

科學與進步不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手段。有時候,良心的覺醒才是。

 

不僅如此,這部電影最大的意義是對人性的探討。它通過呈現一個真實的倫理困境,讓人在法律和道義的抉擇中,意識到良心的價值以及生命的可貴。

 

生命律是更高的律

 

很多人認為法律和人情,和生命有著強烈的對立,就像影片中警察局長冷冷的一句“法律大於人情的事還少嗎?”

 

其實法律和生命的關係遠不是想像的那麼勢如水火,恰恰相反,一個完善的法律體系必然是尊重生命,兼顧正義和人情的。

 

其實,現代法理的規範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法律正義理論。在他的巨著《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亞里士多德論述了正義和法律的關係。一方面,他認為合法的就是公正的,違法就是不公正,“法律是以合乎德性以及其他類似的方式表現了全體的共同利益,或者只是統治者的利益”,“法律要求人們合乎德性而生活,並禁止各種醜惡之事。為教育人們去過共同生活所制定的法規就構成了德性的整體”。在這一點上,他認為法律與正義有著內在的一致性。另一方面,他覺得正義高於法律,因為正義是本性善的東西,善的行為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這點有點像康德對於善的理解,而法律畢竟是外在的東西,與正義並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法律只是通往善德正義的一種工具。法律是行為的準則,如果頒布的準則正確,法律就正確,否則就是壞的法律。而且,法律具有普遍性,只說些普遍的道理;法律只針對大多數,不能夠適應於一切事物。 這就需要彈性,也就是法律的例外,對法律的這種糾正稱為公平,公平對法律的糾正才稱為正義。

 

柏拉圖也說過,對於一個瀕死的窮人,假如他盜竊了富人的一把米, 是不是道德上的惡?他認為不是的,因為財富從本質上講屬於所有人,是要保障社會中每個人的基本的生存權利。貧窮,是社會的恥辱,也是社會的責任。當生命受到威脅時,哪怕窮人以這種違法的方式獲得食物來存活,也是合理的。因為國家的財富本就應該保障人最基本的生存權利的。法律條文是死的,人是活的,法律是為了規範活著的人而不是死去的人。如果把法律當成了僵化的工具、不變的教條,沒有注意到它的缺陷和例外,這違反了民主法治的基本精神。在法律面前,生命律是更高的律。

 

所以在現實中,可喜的是,程勇的原型陸勇並沒有被判刑。1002名深深感激陸勇的癌症患者曾在聯名信上簽字為他聲援,這喚醒了檢方對法制精神內核的思考,最終決定對陸勇不予起訴。檢察官在不起訴裁定中解釋道“如果認定陸某某的行為構成犯罪,將背離刑事司法應有的價值觀”。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在法律和正義的衝突面前,在利益和良心的角逐當中,在個人得失和他人生命前面,程勇開始時選擇了前者,後來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後者,甚至願意損失自己的收入,安全和孩子的陪伴,甚至願意承受牢獄之災。到底是什麼導致了他這麼大的轉變?又是什麼使他由一個只為自己生存掙扎的商販,一下變成兼濟天下的藥俠?

 

仔細看,這是一個與《辛德勒名單》,《辯護人》和《出租車司機》極其相似的故事。他們講述的都是為生活所困一心求財脫困的小人物,在偶然間闖入歷史的節點或社會的問題,觸摸到一個群體所經歷的真實痛苦後,良心覺醒,認識到自己在減弱這種痛苦中扮演著重要的一環,進而走出自我,奉獻自我的故事。人們之所以能被他們所感染,因為在他們的故事中我們也經歷了良心的甦醒。

 

有過痛苦才知眾生真正的痛苦,反之亦然。每個人都是人類群體的一部分,一痛俱痛。英國詩人約翰多恩寫道: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
  在大海裡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連接成整個陸地。
  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沖刷,
  歐洲就會失去一角,
  這如同一座山岬,
  也如同一座莊園,
  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
  無論誰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為你而鳴。

 

猶太人送給辛德勒的戒指上寫著這樣的箴言:拯救一個人,就是拯救全世界。辛德勒看到這句話失聲痛哭:我可以救更多的人,我浪費了太多。一個人良心真正的喚醒,是因為觸摸到人類整體的痛苦,知道作為其中一環的自己也承受著這樣的痛苦,憐憫和正義才就此甦醒,敢於為生命抗爭一切的不公。

 

當然要真正改善社會問題,這種良心的覺醒不能只靠個人,各個群體和乃至整個社會都應該常常保持良心的覺醒。

 

渴望一個公平且美善的世界

 

但是,儘管我們渴望著,抗爭著,追求著一個公平且完美的世界,不斷湧現的社會問題一次又一次將我們打入失望的谷底。這個世界良心的喚醒畢竟還是如流星一樣稀少而短暫。但是每個人仍然渴望著這種公平和美善,這種渴望是如此的強烈,就像一開始就被放入心中一樣。

 

影片的英文名是(Dying to live)向死而生,就跟《聖經·約翰福音》所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也許,一個人靈魂的覺醒需要經歷生命的重生。

 

可幸的是,聖經給我們呈現了生命的重生之途。耶穌基督,作為神的獨生愛子,親自為這個世界的不公而死去,親自承擔了我們每個人的罪,使我們可以藉著相信,而承受這份恩典,成為“向死而生”的新造的人,在未來進入一個充滿了公平和美善的國度。

 

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使我們的靈魂真正甦醒過來。因著這份相信,我們積極努力地關懷生命,抵抗不公;也因著這份相信,我們也不會因為在這個時代無法實現公平公義而灰心失望,因為我們有長存的信、望、愛,因為這一切,都在創造我們並一直愛我們的神手中。

 

 


感謝著者匯寄,“今日佳音”首發

版權歸作者及“今日佳音”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來源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