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蝶戀花》
一直很喜歡納蘭性德的詞,從青春年少的時候便開始讀飲水詞。在中秋節之際,便用他的詞開個頭應景,也不算虛度一場。
1
看到月亮時,彷彿古人表達的總是對於不完美的遺憾,以及孤獨。近日開始在夜裡走路,同時也思考許多問題,彷彿對這種遺憾與孤獨感又了幾分理解。鋪散的漫天繁星,以及月缺月滿,終究是襯托人的渺小,然而雖渺小至極,卻時刻經歷護理之恩。如詩篇裡大衛所說,“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你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你竟眷顧他?”
人,不過是塵埃中的一粒,卻每當看到月亮盈缺,又會心生缺憾。為何?因為月亮的圓缺,映照出人生的不甚圓滿,有失落,有彷徨,有迷惘,有掙扎。納蘭性德想必深有體會,他說“辛苦最憐天上月”,他的人生愛而不得,多有遺憾。雖然縫縫補補,人心裡卻總有一個部分,若非是神自己,始終無法被充滿。
若是不認識神,大概在這世上也只有追求愛才看似更有意義。於是人們將愛當做神,願意為之生,為之死,然而C.S路易斯卻一針見血地說,“愛一旦被奉為上帝,亦即淪為魔鬼。”因為只有神才是愛。一個尋找愛的人,和一個住在愛中的人,過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2
納蘭性德無疑是一個尋找愛的人,就如同許多人一樣。他家境寬裕,自小沒有缺乏。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年代,別人歌詠牡丹,他卻以雪花寫詞,“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似人間富貴花。”他與表妹原有婚約,而不巧的是,表妹進了宮。可是,再次相逢之時,卻成了“待將低喚,直為凝情恐人見。”許多無奈與等候中,性德成家,娶了盧氏,盧氏婚後四年便過世了。此後多年裡,性德念及這段情,寫下“此情自此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在尋找愛的旅途中,定會有許多的快樂與那些一夕如環的時日,只不過,最終卻只剩分離和痛苦。沒有支點的生命,無法承載那麼多的失去和痛苦。
我們倘若真看清了人世間的愛,大概就會明白,去愛,也需要信心與勇氣。那愛應該是怎樣的呢?
有一次,偶然間看到一位姐妹的見證。她的丈夫在四十多歲的時候癌症過世,這些年來她寫文章記念丈夫,記錄了七個與她丈夫相關的夢,以及後來失去丈夫以後的生活。字裡行間流露出她對主的信靠以及由此而來的盼望。這大概就是一個住在愛中的人的體驗吧。
3
忽然間,我似乎明白了什麼。過去讀《雅歌》,“我的良人屬我,我也屬我的良人。”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期待有那麼一個人,分享我餘生的所有喜樂哀愁,陪伴我走過所有的春夏秋冬,他屬於我,我也屬他。
然而,即便遇到了那位良人,只是在地上的年日,他才屬於我。總有一日,死亡會使我們分離。而我們都不知道那一天何時會來。甚至到了天上,亦沒有了嫁娶,我曾經懷疑過這樣的安排是否公平。那個我在地上愛了一生一世的人,到了天上卻只剩下普通弟兄姐妹的關係。這些幼稚的想法,回到主那裡,都是說不出口的。因為我同樣深知,有主的同在,便是最好的狀態,是這世上最大的喜樂,在主那裡,沒有眼淚也沒有憂愁。所有的關係會被重新定義修復,地上的失去便算不得損失。
於是在地上的年日裡面,真正屬於我的,是什麼呢?我想,大概是這些美好又傷心的回憶。總有歡笑,也總有眼淚。這些經歷真正的意義,並不是為了等到那個世上唯一的契合的靈魂,或是上帝所預備的那一位。這些經歷,包括遇到那個人以後的遭遇,都是為了使我們往前方的標桿挪兩步,再多挪兩步。從永恆中不斷看到神的愛與信實,也在每一個當下藉著這些經歷成長,越來越有基督的模樣。
4
在我們認識神以後,有永生的盼望。生死於我們而言,不再像納蘭性德筆下的“一生一世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好似在世間,除了生死,剩下的都是小事。可是當我們觀察生活之時,卻發現,許多東西看似的確是與我們無關的。比如月亮,或是滿夜的星星,神創造它們與我們何益?祂完全可以造一些更簡單的存在,或許沒有晝夜變化,或許沒有陰晴圓缺,或許沒有璀璨星空。我非常喜歡《詩篇》裡的一句,“太陽還存,月亮還在,人要敬畏你直到萬代。”可是,日月星宿,都在提醒這個世界是神所造,我們的造物主大而可畏。不但如此,這提醒我們在世上只是客旅,是寄居的,而天上才是我們永恆的家,那才是我們的盼望所在。
至於“昔昔都成玦”的日子呢?日曆是一個有趣的存在。若是按照陽曆一天一天數下去,看見的是沒有到不了的明天,沒有過不去的今天;或是活在當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若是按照陰曆一天一天數下去,看見的是月圓月缺,或是在各種節日中與家人聚散離合。
那麼,如果按聖經的啟示而活,便知道每一個當下,都無法重新來過,值得倍加珍惜,因為我們的生命“如飛而去”。在這窄如手掌的一生中,神藉著他的愛子耶穌,為我們開設了一條抵達永恆的道路。我們需要每一天慢慢去經歷祂,學習信靠祂,相信每一天都在祂的手中。
中秋,望月,思想人生的圓缺與完滿,更向著永恆發出心底的呼喚。納蘭性德寫道,“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而我稍加改動,“我是人間天路客,知君何事淚縱橫,信望愛中度此生。”
作者簡介
夢瀟,90後基督徒,寄居者,天路客。現在北美讀神學
感謝著者匯寄,“今日佳音”首發
版權歸作者及“今日佳音”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