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挖到耶穌骸骨,你還會相信上帝嗎?——康來昌牧師談信仰

( 作者: 吳書翔 )

康來昌牧師是華人教會界著名的解經家,曾任中華基督教長老會信友堂牧師,在美國范德堡(Vanderbilt)大學取得基督教倫理學博士學位。他兒時即隨父母到教會,在一次由校園團契所主辦的學生活動中得著更新,立志一生服事神。從年輕時就思緒清晰、邏輯縝密的他,為搞清楚耶穌復活的細節,前後比較四福音的記載,卻發現其中敘述不一、自相矛盾。“那時候,我的信仰就快崩掉了,幸好神一路保守。”

 

1977年結婚,兩年後,康來昌便赴美攻讀神學。他在自由派神學院讀了10年,看到該神學院教授充滿自卑感,且不相信聖經中任何超自然的事,“他們只想在各大學術論壇上當主講人、發表論文。”

 

然而,在這10年的神學研讀中,卻愈加強化了他對聖經、對上帝的信心。

 

timg.jpg

 

如果挖到耶穌骸骨……

 

康來昌回憶,在2006年《達文西密碼》出版後,許多人都認為聖經不可靠。當時,他叫來兩個兒子,問道:“如果這世界上有50個最有名的學者,很誠實也很有學問,跟你說:我們已經找到耶穌的骸骨了, DNA和各種化驗結果都證明就是耶穌的骸骨,可見祂並沒有復活。那你們還信不信?”

 

兩個兒子支支吾吾半天,不知所云。

 

“沒關係,直接講。”康來昌對兒子說。

 

“那就不信了吧……”兒子答道。

 

康來昌對他們說,“求主幫助我,你的Daddy是全世界的學者都說 (聖經)不對,我還是會信。”

 

“我不是頑固,我的理由是,就算全世界都同意,也有可能是錯的;曾經一度全世界的人都認為世界是方的,他們都錯了。科學家、學者證實的也都不一定對。”康來昌認為,這個看似頑固的態度,若是用在其他一切事上,都是固守己見、冥頑不靈,沒有智慧;但只有用在信仰上,是最為恰當的。

 

自證其明?

 

“聖經為什麼有權威?”

 

“因為這是神的話。”

 

“你怎麼知道這是神的話?”

 

“因為聖經上說的。”

 

就像當初神應許亞伯拉罕時,因為沒有比自己更大的可以指著起誓,就指著自己起誓。因此,康來昌認為,對於最高權威確實只能“自圓其說、自證其明。”

 

“我其實更欣賞商人和妓女!”康來昌直言,以賺錢為目的不擇手段的商人和妓女,其實比許多現代人,甚至基督徒,都更為真實、不虛偽。他看見過去在美國的神學院,其中充滿虛偽,神學老師所想的與世界大學中教授所想的無異。嘴上充滿“屬靈術語”,卻像耶穌所責備的法利賽人,心中最喜愛在街上被人問安。

 

他補充,法利賽人的特點,最重要的不是偽善或論斷別人,“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自大、自義。”康來昌提醒基督徒:我們什麼時候自大、自義,就什麼時候從救恩中墜落

 

“不論中西方,當我們越來越以自我中心、遠離神,就反而越失去自我;不論異性戀或同性戀,只要不接受基督都一樣(虛空),找不到真理。”

 

牧會之路

 

回台後,康來昌先是在華神教了5年的書,“我非常喜歡教書,但神就感動我,還是需要走更真實的道路,要去牧養教會。”

 

康來昌曾分享,在他要離開華神時,許多學生都很不捨,紛紛對他說:“康老師,你不能走啊,我們不能沒有你!”康來昌卻機智地答道:“生活中不能沒有的東西只能是上帝,其他都是偶像;而上帝最喜歡除偶像了,你們這樣是要我死嗎?”

 

於是,康來昌便卸下華神教職,加入中華基督教長老會信友堂,投身牧會。

 

“我是非常相信預定論的,”康來昌表示,自己覺得上帝對他非常好,將其擺在這個教會有最美的心意。

 

“人之患好為人師”

 

在神學院任教時,他自己都在每堂課中有許多領受;相對而言,“牧會就很累啊,不像教書那樣動嘴皮子,就可以把台下的人弄得如癡如醉。”因此,康來昌也非常認同孟子所言:“人之患好為人師。”

 

他指出,多數教導者都喜歡把簡單的說成難的;然而,耶穌卻不同,每被問一個問題,都能馬上講出一個貼近人心的故事,甚至把進神國和撒種連結在一起,與現代學術界“化簡為繁”的教學方式迥異。

 

但他也坦言,自己和許多知識分子一樣,寧願花整天時間看書,也不喜歡與人相處;然而,透過牧養教會,卻逼得他必須學習主動關心弟兄姊妹。

 

不要當榴蓮!

 

“基督徒要避免成為一顆榴蓮:外面刺的不得了、裡面軟的不得了,又臭的不得了。”康來昌鼓勵基督徒,要多學習與人相處,不要玻璃心,動不動就受傷,並避免自憐。

 

在牧會中,康來昌更堅定了對聖經權威的肯定。“若在向會眾講解聖經時,你對聖經沒有完全的相信,那根本沒法講。”

 

他舉例,自己曾有個很聰明的學生,在歐洲讀神學,沒幾年就拿到博士學位。歐洲華人教會都很缺牧者及講員,許多教會都邀請他講道,但他都拒絕,“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要講什麼。”那名學生在歐洲念神學的過程中,漸漸失去信仰。到最後雖做神學研究,卻失去對神真實的相信。

 

而康來昌就在牧養的過程中,真實經歷神的作為,因而日益增添對其信靠。“我們不是等問題都解決了才信,而是在信的過程中,發現越來越能解決問題。

 

面對許多人詢問他,“牧師,你的讀經和講道是怎麼訓練的?”康來昌謙卑地直言:“不可學,這就是神給的恩賜。每個人都應當找到自己的恩賜,竭力服事人。”

 

他認為,“愛和恩典就像五餅二魚一樣,會越給越多;過程中一定會費力,但卻是越給越多。”

 

病痛中信心更堅

 

5年前,康來昌曾遭憂鬱症所擾,為期半年;3年多前又患上帕金森氏症( Parkinson's Disease),直到如今。

 

在接連的病痛纏身中,除了妻子康師母的悉心照料,康來昌最為感謝的就是神的憐憫。其中,更讓他體會人的軟弱與渺小。

 

“我很怕痛!上帝的鞭子打下來,我就悔改了。”康來昌真誠表示,自己不像以賽亞書第一章的悖逆子民,這麼“耐打”,“求主幫助我們,在這方面不要這麼剛強。”

 

對於面對人生中的各樣苦難,康來昌一再強調信靠神的重要。“Already but not yet!(已然,但未然)”康來昌鼓勵基督徒,始終要相信上帝的恩典已臨到,只是你未必能感覺的到,需要持續求聖靈賜安慰。

 

身為肢體,基督徒應透過禱告、勸告並安慰苦難中的人,而非陪伴。“好醫生不是陪病人,好醫生是治病的。你要用上帝的話安慰、教導他!”康來昌說,“生命中一切的苦難,都讓我更信靠神、歸向神。

 

他不禁感歎到,人在年老時,不僅肉體、記憶等逐漸退化,甚至連德性都是。“我覺得德性好像到了60歲到達高峰,然後就慢慢老舊開始退化......”

 

“老而不死是為賊。”康來昌表示,每個人在世上一天,總受制於取死的身體,年紀愈長脾氣反而更壞、更怪,唯有靠著聖靈致死老我,學習不任性,才能避免晚節不保。

 

此外,康來昌也強調,認為“服事上帝一生很苦,只有死後才能得福”這個想法是錯的。

 

他說,很多基督徒從帶個禱告會、教兒童主日學,到成為牧者或宣教士,預備的都是“準備受苦”的心。

 

他不禁納悶問,一個女生要結婚,會想說我要開始過苦日子了嗎?為什麼我們跟隨主不是充滿喜悅,而是覺得自己要開始受苦受難了呢?

 

“服事上帝是很榮耀的,而且賞賜在今生就有,過程中會有艱難,但比起上帝給我們的祝福,根本算不得什麼。”

 

康來昌認為,華人(教會)缺乏對“恩典”的認識,因此缺少喜樂及盼望。大多數講台都淪為“道德教學”,因而使弟兄姊妹失去盼望。“我是個很悲觀的人,但卻對神有盼望。

 

 


本文經授權,選自“基督教今日報”

版權歸“基督教今日報”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和來源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