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徵文】64歲老人讀神學建教會,經歷癌症後仍矢志不渝……

( 作者: 王成定 )

 

作者:王成定

 

 

01

福音的種子

 

當我在頭城(頭城位於台灣宜蘭縣,編注)的小鎮就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的大弟不幸得了傷寒的重病,這是一種被定為法定傳染的病,患者必須被隔離住院接受治療。

 

不難想像當時我母親何等心急如焚寢食難安,每天一大早,她必須事先準備好家人的食物,之後才放心地走到火車站,搭乘半個小時的火車,下車後又再步行大約一小時的路途,才能趕到醫院去照顧二兒子。

 

有一天,醫院裡來了兩位基督徒,他們見到面容愁苦的母親,問明緣由後,就為她和大弟禱告祈求神的醫治,臨別時送給她一些福音單張。母親當下許願說,只要神垂聽眾人的禱告,使病患很快得到醫治,她就會去教會感謝神。

 

次日,大弟退了燒,病情開始好轉,逐漸康復,過幾天就可以出院回家。母親自然非常高興,只是暫時無法還她所許的願,只能記在心上,因為當時在頭城的小鎮上,並沒有任何一間基督教會。

 

1949年,父親來到台灣,經人介紹來到宜蘭中學任教,大約有五年時間,專門教授歷史和地理課程。後來父親在大陸就讀大學時的老師,來到頭城中學擔任校長,就聘請父親到該校任教。我大弟就是在那個時期得的傷寒病。

 

等到宜蘭中學有老師出缺,父親又從頭城中學調回宜蘭。這回是借住在舅舅新購的一間屋子,正是座落在一家銀行的背後,而銀行的斜對面,就有一間美輪美奐的宜蘭國語禮拜堂。全家人很快就都被吸引過去。

 

每逢禮拜天,我和弟妹們在三分鐘內,就可以步行到禮拜堂上兒童主日學,特別是遇到聖誕節前的幾個主日,都可以收到未署名的美國熱心基督徒寄來的精美聖誕賀卡,我們愛不釋手並加以收藏。

 

母親也履行諾言,去禮拜堂感謝神的恩典,並開始認真聽道。經過一段時日,父母親選擇在復活節受洗。之後,他們就越發勤讀聖經、禱告、讚美,參加禮拜堂所有的活動;並且大發熱心到菜市場散發福音單張,或對親友和鄰居傳福音,努力勸人來禮拜堂聽福音、信耶穌。

 

 

02

渴慕真道與行道

 

其後父親又輾轉換過幾所學校,最後轉到台中任教,一直到他在教育界工作滿38年,才申請退休。

 

在他任教期間,特別喜歡作級任導師,在導師任期內,他可以毫不避諱又頗具技巧地向學生傳福音,又送聖經給慕道的學生。十幾年下來,已經有為數不少的學生信主。他教學認真,又受學生愛戴,曾經因此被選為優良教師並獲頒師鐸獎。

 

父親作為一個薪資微薄的中學老師,要養活一家七口人確實不太容易,更何況還有五個子女的學雜費、制服、交通等費用。

 

所以,父親寫了幾本有關高中歷史和地理的講義,出版銷售,作為額外的收入補貼家用。晚上他又到升大學的補習班兼課,每天早出晚歸,非常辛苦,但他靠著主仍有喜樂。

 

在大台中地區有許多大型的教會。只要哪個教會有培靈會、退修會或是葛培理布道會等的講道,我的父母一定會風雨無阻想辦法參加。

 

他們渴慕真道與行道的心,始終不變,因為他們深深知道“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太5:6),“你們親近神,神必親近你們”(雅4:8),“聽道要行道”(雅1:23)……他們也常常以這些聖經的教導,提醒我們遵行。

 

後來,有幾次在洛杉磯,我參加了他們建立的格蘭教會的崇拜。聚會結束,父親對我說,讀聖經要特別注意上下文,不要被章節所束縛,因為章節是後來在主後1551年有人訂定的。而這個上下文的範圍可以是整卷書,甚至也可以是整本聖經。

 

嚴格地以經解經,就須要讀出整本聖經的要旨與精意,方才不至於錯解反合性(paradox)的經文。他指出以經解經的原則是:擴大搜尋的範圍,盡量少作推論,甚至完全不作推論,因為“隱秘的事是屬耶和華我們神的”(申29:29)

 

 

03

決定裝備自己

 

父親 50歲時,毅然決定奉獻自己為主所用。他先以在職學生的身份,到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進修,當獲得歷史碩士學位之後,就在附近的一所神學院讀神學課程,充分裝備自己,準備將來牧養教會。

 

他在該神學院讀書期間,順便兼任本院的講師,講授“教會歷史”。因為這所神學院是屬於加拿大一個教派的系統,神學院本身有附屬的教會。但是,神學院只有大學部,沒有研究所,神學院裡的學生大多考不上正規的大學,學生素質自然不會很高,一般學生的家境也不佳。

 

因此,當父親遇到經濟拮据的神學生,他就會接濟他們一些生活費,也經常邀請高中生和神學生來家中吃便餐,餐後查經唱詩歌。

 

父親在神學院畢業後,被分派到偏遠的教會,擔任帶職事奉的實習傳道人。這是一間荒涼的小教會,他不辭勞苦地騎著摩托車,挨家訪問曾經到過教會後來又離去的會友,懇切地邀請他們回到教會。這很快感動一部分人,願意繼續來教會參加主日崇拜,使教會可以恢復正常運作。

 

在實習的教會服事一年之後,父親被正式按立為牧師,並且交棒給繼任的神學畢業生實習。此後不久,父親開放家庭,買了一架鋼琴自彈自唱,並以全開尺寸的白紙,自製歌詞廣告牌,教導慕道的鄰居學唱聖詩來敬拜,並傳揚福音。

 

他不但贈送聖經給慕道的鄰居,還為有病的人禱告,特別是母親常被聖靈充滿,有禱告的恩賜。因此,許多得到主醫治的人,會奉獻財物給教會表示感謝主恩。

 

參加教會主日崇拜的會眾人數漸漸增加到十幾個人,於是父親就以神學院附屬教會分會的名義,成立了家庭教會,也多有神學院的學生主動協助。

 

 

04

赴美讀神學

 

父母親離開台灣之前,曾經被聖靈感動,要他們遠渡重洋來美國,繼續為主作工,但是對於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教會,怎能說走就走放棄牧養的責任呢?經過多次懇切的禁食禱告,神使母親在異象中見到一個人的相貌,但母親不知道如何去找這個主已安排的接班人。

 

過了幾天,當母親在菜市場買菜的時候,偶然經過一個雜貨店的門口時,瞥見一個人,他的樣貌很像出現在異象中的人。次日,父母親就特地拜訪並說明來意,原來他是位退休後經商的牧師,雙方經過一番懇談,那位牧師很快就同意接下牧養這間教會的責任。

 

1987年,我的父親64歲,他剛從台灣的教育界退修不久,就申請依親來到美國,進入趙君影創辦的中華歸主神學院攻讀教牧學博士學位。當時家裡人都非常佩服他的記憶力和求學深造的毅力,況且還有我母親伴讀,她每天勤讀聖經,能夠背誦許多經文,並將之串聯活用。

 

在她的幫助之下,我們作兒女的自然不會反對父親,也不會擔心他會讀得很辛苦,甚至萬一拿不到博士學位而退縮。

 

對一般年輕人來說,撰寫神學院的報告已經是很大的負擔,而對父親來說,寫報告和寫論文卻不是什麼難事,他文思敏捷,能夠駕輕就熟,從容應對;不過博士生的功課負擔確實很重,他必須讀很多教授指定的參考書,寫一大堆心得報告,這迫使他常要振筆疾書,熬夜到深夜一、兩點才能就寢。

 

正因他不服輸的精神,又求學心切,所以產生了一股強大的意志力——若不得成功,就絕不罷休。當然,這也是主基督加給他力量的果效,也是父親對主呼召的積極回應。

 

1990年1月,父親不但修完所有學分,也完成了博士論文,當年六月就取得教牧學博士學位。不久之後,他便開始在兩所神學院任教。

 

1997年4月1日,父親經由國際聖經神學院畢春城院長的推薦,再經過董事會通過,決定聘任他為該神學院的教務長,他欣然赴任。

 

父親獲得教牧學博士學位之後,在洛杉磯居住的老人公寓裡先建立起查經班,隨後成立天國福音傳播中心。他影印自己撰寫的文稿,以郵寄的方式寄送給慕道友和非基督徒。查經班的人數從剛開始的幾個人,漸漸增加到五、六十人,這時便以所住的公寓的名稱,成立了格蘭教會。

 

有時父親也應邀到別的教會講道,他的解經方式是以經解經,深入淺出、條理分明。一有空閒,他就著手寫一本名為“主禱文釋義”的書,這是一本五萬多字的小冊子,他自費將該書於2007年三月出版。

 

父親完全將自己獻上,每時每刻都不敢懈怠,盡心盡力作主耶穌交付的工作。

 

 

05

大病中經歷神

 

1996年的某一天晚上,父親突覺腹痛如絞,一坐上馬桶立刻迸出大量的血,母親緊急聯絡懂得針灸醫術的畢春城院長來搶救,才暫時用針灸止住了出血。隨後,父親就自行駕車去協和醫院掛急診,住在病房等待進一步檢驗。

 

次日凌晨三時許,父親再次大量出血,從病床到廁所,滿地都是鮮血。此時母親驚恐不已,她知道就是馬上叫喚護士、醫生趕來,也可能來不及搶救。她立刻跪在地上,朝窗外大聲地禱告呼求上帝出手拯救祂的僕人,禱告完之後,父親的出血就止住了。

 

負責診治的醫生來看父親,知道經過的情形之後,就說:“這是大腸癌,以你當時大量出血的狀態,一定要做緊急手術,先打開肚子,找到出血的部位,割除患癌的那一段腸子後再縫合,但是恐怕你等不到完成手術,就沒命了。現在雖然血止住了,仍然必須作近一步的詳細檢查,要經過安排才能作胃鏡、大腸鏡的檢視。”

 

檢視的結果,胃正常,大腸內有腫瘤,雖已停止出血,也看不出有破損的地方,但它必須切除。

 

父親住院後的第三、四天,大便正常並沒有帶血,醫生檢視糞便之後甚感驚訝,直說是你的神救了你,你可以領一些藥回家了,以後再繼續追蹤,以你目前的身體狀況不適合做任何的手術。

 

以上的這些過程,父母親怕我們這些在外地工作的兒女知道之後,會急著拋下工作請假去探望或協助,所以,他們只在狀況穩定可以出院之後才告知我們一切。

 

不過,父親吃了幾天醫生開的藥,漸漸開始產生不良的反應,一天要腹瀉五、六次。再度找腸胃醫生換藥,仍然無濟於事,體重銳減到不足100斤。

 

這時母親又向主禱告,她在禱告中看到兩個異象——第一個異象是,有一隻大手摸著父親的肚皮說,“裡面爛了的東西統統丟掉了”;第二個異象是,另有一隻手也作同樣的動作,並且說,“裡面已經整頓好了”。

 

母親得此異象,就對父親說,既然神親自醫治了你,你還怕什麼。一直到四年後,父親在別處作健康體檢時,完全沒有發現癌細胞的存在,身體狀況也良好,一切都正常。

 

 

06

信仰的傳承

 

我們五個子女,也很爭氣沒有讓父母失望。三個人具有碩士學位,另外二人擁有博士學位,只是我的大弟在攻讀博士學位時,與指導教授不和,雖然轉學後拿到碩士學位,但他受到打擊,時常會精神產生錯覺,毀了自己的前程,成為父母親心中的最痛。

 

還好,他有美好的歌喉,唱的詩歌確實好聽。我們殷切盼望神能夠醫治他,讓他恢復正常,一起來事奉神。

 

除了大弟之外,我們都承襲了父母的心志,或在教會服事,或帶領查經,或帶領成人主日學,或以文字事工傳揚真道。在母親彌留期間,她曾勉勵兒女,要傚法父親建立教會,但我沒有贊成,我認為每一個人,只要各自在他所屬的教會,盡心盡力地彼此互相幫助就好了;除非有神的呼召並得到印證,那就另當別論。

 

我的妹妹本已有博士學位,卻受父親的感召,到神學院進修,取得碩士學位,並在教會裡事奉。她和丈夫開放家庭,每週五有查經聚會,至今已超過20年,幫助了不少弟兄姐妹在屬靈生命上不斷成長。

 

不但如此,她還自辦小學生課後的輔導中心,一方面照顧孩童,一方面傳播福音的種子,她是寄望藉著學生認識他們的家長,順便可以擴大傳福音的對象,領更多的人歸向主基督。

 

至於我們各自的兒孫輩,也都進入教會,在信仰上不斷進深。因為我們都謹記父母親的教誨:“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

 

 

07

結語

 

我的父母親,分別於2008年1月和2014年9月被主接回天家,父親享年85歲,母親享年89歲。

 

如今,回想起父親生活的點點滴滴,才知道他雖然是一位平凡的老師和一位平凡的牧師,但他有一個不平凡的心志——要為主作工、為主發光;而母親則是賢慧的妻子,她待人和睦、樂於助人,並常常主動關懷別人,隨時為有需要的人禱告。

 

他們愛神、愛人的情懷漸漸增長,因為他們是盼望回到那美得無比的天家,他們的信心是扎根在磐石上而永不動搖。

 

— 完 

 

作者簡介:

來自台灣,為退休工程師。現居住於美國加州爾灣市,在中橙縣華人浸信會聚會。

 

相關閱讀:

 

 

 

版權聲明

感謝著者匯寄,“今日佳音”首發

原文標題:言教與身教的信仰傳承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

版權歸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眾號所有

轉載須註明來源與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