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最耀眼的宗教領袖,光環背後的真相引人深思! |《教宗的承繼》

( 作者: 西風 )

p2567299222.jpg
 

 

作者:西風

於2019年11月27日在美國上映的影片《教宗的承繼》(The Two Popes),由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電影講述了21世紀初羅馬教廷深陷助理洩密等一系列醜聞之時,教宗本篤十六世辭去職務,權力交換之下,貝爾格里奥成為新一任教宗的故事。

 

這部電影,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天主教、關於教皇選舉、關於兩代領導人傳承的影片,其中所探討的,仍有許多引人深思的部分。

 

 

01 

 

教皇也迷失?

 

電影講述了兩個頭髮花白的老男人相遇後,誰也不鳥誰,從彼此“較勁”到彼此傾聽,從彼此攻擊到彼此相愛,從一言不合就吵架的“異見人士”,發展到最後抱在一起跳舞,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部電影,以搖晃式偽紀錄片快速剪輯的風格,讓兩位近似神壇上的宗教領袖,墮入凡間,引人入勝。

 

需要提醒的是,內心中任何一點過去的偏見和先入為主的干擾,都可能讓你無法看下去。比如,天主教主教們性侵兒童的醜聞;比如,加爾文主義者們對天主教教義的不屑一顧……這些隨時都可能讓你看不下去。

 

所以,讓我們暫且忘記他們的宗教背景和來歷,單單回歸在人性上,如同電影裡,以梵蒂岡西斯廷教堂頂部《創世記》壁畫的角度,來俯瞰兩個頭髮花白的老男人,在世人望塵莫及的人生高光時刻,卻帶著焦慮、憤怒、懷疑,帶著迷茫和內心深處的幽暗,如何與自己的生命較勁,如何在迷失中尋回自己。

 

p2580023503.jpg

 

02 

兩難的重擔

 

電影的主人公,他們帶著各自的重擔和生命中無法逾越的那道坎,相遇了。

 

一個是對教會失望、憤世嫉俗的、準備辭職的阿根廷樞機主教——貝爾格里奥(喬納森·普雷斯飾演)。他喜歡改革和平民主義,喜歡披頭士和阿巴樂隊,散發著“清純搖滾”范兒;另一個是被天主教內部醜聞搞的焦頭爛額、已聽不見上帝聲音的最高權力頂端的教皇——拉辛格(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他來自德國嚴謹的學院派,喜歡保守主義和傳統價值,隨手就能彈奏一首古典鋼琴曲,洋溢著“保守古典”范兒。

 

雖然他們是龐大的天主教機構裡的精英,雖然他們在道德、神學、領導力等很多方面是眾多人膜拜的楷模,但在如此龐大精細的宗教機構裡,他們不僅感覺巨大的組織失控了,就連他們自己都迷失了方向。

 

貝爾格里奥請求教皇批准他的辭職請求,但教皇始終沒有回復。於是他們在梵蒂岡見面了。貝爾格里奥的憤怒,在於他看到天主教會的日益墮落,對罪惡的行為容讓和不作為,貧富差距等。在遙遠的阿根廷,他無法改變整個天主教,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和平民打成一片。

 

一個真正做實事的人,一個對良心負責的人,往往很容易憤怒,更容易對這個紛亂的世界和教會產生失望和抱怨。辭職只是一個借口,離開或許是最好的洩憤的方式。逃避和獨善其身,或許才是大多數人在憤怒和無力之後的第一反應。

 

“我相信上帝,但我不相信教會!”在我們身邊,充滿無數對世界和教會憤怒的人,不論是天主教還是新教徒,他們離開了教會,甚至離開了信仰。一方面他們深愛教會,一方面他們對現實無能為力。

 

誰來傾聽他們的傷痛?他們要麼是在教會中受傷,要麼想要改變現狀卻無從下手,他們的傷口在滴血,卻被貼上“憤世嫉俗”和“不順服”的標籤,卻沒有人真正傾聽他們的聲音。

 

憤怒的人,更容易焦灼、放棄,摔門而去。我們不再需要對話,我們變得甚至不再認識從前的自己。從前的單純渴慕的心和牧者心腸,早已不在。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世界,但退到眼前的“半畝三分地”或許能讓我們決定耕種些什麼,收穫些什麼。這是那位準備要辭職的主教貝爾格里奥的內心寫照。

 

p2578193494.jpg

 

教皇拉辛格位高權重,外表安然自若,內心早已瀕臨崩潰邊緣。稍微熟悉新聞的人都知道,天主教近年來被各種醜聞纏身,教會聲譽和公信力在不斷下降。

 

我們不知道天主教的內部管理機制到底是什麼,教皇拉辛格到底經歷了什麼?是什麼不能讓他不能做出剷除罪惡的決定?

 

看到這裡,我們或許會想:教皇只是聽了那些性侵兒童的神父懺悔?如果沒有採取嚴厲行動處罰和根除,難道不是共犯嗎?

 

在維護組織機構聲譽和堅持真相之間,他選擇了什麼?

 

在一個龐大的機構面前,一個領袖卻無能為力,身不由己。

 

事實上,教皇拉辛格內心經歷著痛苦的煎熬,這讓他很久以來無法再“聽見上帝的聲音”,更多時候,他是極其孤獨的:一個人吃飯,一個人辦公,一個人散步,沒有人知道他的掙扎。

 

p2577936928.jpg

 

一個萬人之上的宗教領袖,卻不能聽見上帝的聲音,看似很荒謬,但也很真實。

 

上帝曾經對先知以賽亞說:“你去告訴這百姓說:‘你們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 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 (以賽亞書6:9)

 

與其說,沒有人能傾聽教皇的掙扎,不如說他無法或沒有勇氣找到一個可信賴的人傾訴一切。

 

 
p2580298048.jpg

 

03

 

尖銳的碰撞

 

如果無數人向教皇告解,如果教皇為億萬人的靈魂負責,那麼誰來為教皇的靈魂守望?

 

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無數領袖和牧者活在崩潰和被耗乾的邊緣。他們承擔繁重的事工壓力,處理各種矛盾;經歷牧養的困難,自身和罪的掙扎。

 

而這些隱藏在光鮮、權威、榮耀之下的掙扎和罪惡,是我們無法觸碰的。

 

最終,一個憤怒和失望的主教和一個良心煎熬、身不由己的教皇相遇。他們一上來就火藥味十足對抗了一番。他們的對話可以翻譯成這樣:

 

主教說,爺不幹了,爺受夠了!爺改變了!

教皇說,不,是你妥協了,在教會最需要你的時候,你逃了!

 

兩個老男人,彼此直接對質。尖銳的碰撞並非是不好的事。這大概是電影中最精彩的部分,看到兩個位高權重的主教、“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吵架,真是過癮!

 

世界上,有誰會面對面地指出你的過錯?有誰會當面回擊你的偽善?有誰會真正帶著愛心說誠實話?

 

有時候,我們太貪戀表面的一團和氣和偽善的合一,我們太喜歡迎合和討好,害怕衝突,害怕失去安全感。因此,我們錯過了最真實的生命和生命的碰撞;也錯過了最有可能的改變和成長。

 

p2579153560.jpg

 

04

 

缺乏的是傾聽

 

對抗之後是對話。

 

兩個老人最後坐下來,開始了真正推心置腹的談話。

 

當初,兩位教皇滿懷盼望和激情加入服事;如今,被事工被週遭搞得焦頭爛額。

 

“起初的愛還在嗎?”

 

穹蒼之下,當教皇懺悔時,誰來傾聽?

 

儘管我誓死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給你最耐心的傾聽。

 

多少人學習當導師,或心理輔導,但有多少人首先學會傾聽呢?

 

這是世界從來不缺乏來自人的審判,缺乏的是不帶陳見和預設的傾聽。

 

兩代教皇,在西斯廷教堂頂部是米開朗琪羅的《創世紀》壁畫下,那是一個讓人屏息凝視的時刻,敞開還是封閉?悔改還是逃避?

 

壁畫裡描繪著:上帝創造的手指觸碰著亞當的手指。

 

不知此時,聖靈是否在觸碰著他們的心靈?

 

p2578193490.jpg

教堂祭壇正面牆上是米開朗琪羅繪製的攝人心魄的巨作《最後的審判》。壁畫上是末世審判耶穌再來時,地面上充滿了人類懼怕的、逃避的、痛苦的、扭曲的身體。

 

一個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信仰群體的最高領袖——教皇,一個在象牙塔頂端的精神領袖——主教,他們此時放下了偽裝和身份,開始分享自己的罪疚和掙扎,彼此告解。

 

也許有驕傲和憤怒帶來的傷害,也許有包庇縱容帶來的罪的蔓延;在公義良善的主面前,良心的煎熬必須勇敢面對。

 

最後,他們彼此做了赦罪的禱告。

 

 

05

假如沒有福音

 

假如沒有上帝,他們彼此的懺悔和告解,有何意義?

 

假如沒有基督作為中保,只是向人來懺悔,沒有向神懺悔,罪會被饒恕嗎?

 

電影中,假如教皇只是聽了那些性侵兒童的教父的懺悔,卻沒有採取行動懲罰他們處理他們的過犯,這樣的懺悔和告解有用嗎?

 

假如沒有福音,他們只是彼此熬製雞湯,彼此來安慰一下,真正的救贖在哪裡?

 

教皇不是救贖,繁文縟節的聖餐和聖禮不是救贖;滿腹經綸的神學知識不是救贖,告解本身也不是救贖。

 

和所有的商業電影一樣,這部電影可能被質疑消費宗教,滿足人們偷窺教宗生活的渴望。

 

然而,在華美的宗教外衣下,最可能被忽視的是:電影裡梵蒂岡精美絕倫的《最後的審判》壁畫前,那十字架上的耶穌,不是靜態固定的雕塑,而是夕在、今在、永在的赦罪的神。

 

p2580298045.jpg

 

 

— 完 

 

作者簡介:

西風,70後,曾在大陸從事咨詢和媒體工作。職場馳騁多年,現回歸書院進修學習,期待充電後再次出發。

 

版權聲明

感謝著者匯寄,“今日佳音”首發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

版權歸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眾號所有

轉載須註明來源與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