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肇兆
這兩天,隨著疫情在美國的蔓延,以及川普在推特上引起爭議的言論、驅趕留學生的小道消息等,中美之間的互撕互黑不斷。網友們也紛紛站隊,群情激憤,真相在各色媒體的渲染中變得越來越光暗難辨。理性的探討被情緒所綁架,甚至蔓延到基督徒群體中。面對這些現象,基督徒應該如何合乎中道地探討,在公共領域活出美好見證呢?
說起政治,很多基督徒都“談虎色變”,避之不及。很多牧師也擔心在教會中談政治話題,有可能造成衝突和分裂。然而,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人天生是政治的動物,避無可避。聖經中有“行公義、好憐憫”的教導,那麼,如何以真理為根基談論政治?
為此,我們特別整理了“環球聖經公會”的國際總幹事陳肇兆牧師在TLM職場的演講——“如何在小組中談論政治話題?”,供大家參考,一起討論。
01
基督徒可以談政治嗎?
可能有人會問,基督徒行事為人要傚法基督的樣式,那麼主耶穌談論政治嗎?答案是肯定的。他不僅談論政治,而且極其看重公義。在路加福音13:1-5中,第一節和第四節所講的其實都是政治事件。耶穌透過這兩起事件警告當時所有人:若不悔改,就會滅亡。這些事不是一個人的事,每個人都有責任,人人都要面對和悔改。主耶穌談論這些事後,更主持公義。很多人引用馬可福音11:15-18節來說明,耶穌看到不公義,要行公義。但更要留意18節,祭司長因為耶穌所做的要除掉耶穌。他們看到耶穌公開行公義,所以就害怕他。由此可見,行公義是要付代價的。
但是,很多牧者覺得在教會談論政治有很多困難,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第一,我們華人的傳統文化,在講台上面我們不談政治;
第二,因為強調權柄,所以不宜從上而下地談;
這也導致了第三點:很怕得罪人,尤其是與自己立場不同的人;
第四,為了維持教會的合一。當牧者對一些政治議題表態的時候,擔心造成教會分裂;
第五,牧師很怕代表教會立場。因為很多時候,主任牧師說話,會被認為是教會的立場。
相對於由牧者在教會公開發起討論,我認為在小組內談論政治事件或許更為合適。這有以下幾方面的益處:
第一,屬於多向交流。小組裡的查經不是單向的,而是面對面的多向交流;
第二,小組成員彼此的背景比較接近,更加可以深入地談論;
第三,可以自由分享;
第四,人少較易控制;
第五,啟發集思廣益。真理是越辨越明的。不同的人從不同角度去看,比較容易達成合乎中道的觀點。
通常而言,小組查經有四個目的:尋神旨意(西1:9-10);改變生命(提後3:16);屬靈成長(弗4:11-16);主內團契(帖前5:11)。我們透過神的話語,瞭解祂的心意,使我們的生命改變,靈命成長,建造一起走天路的團契。如果在主內的團契都不談論政治的話,那麼我們就很難理解神真理的全備性,很難活出整全的生命。
02
在小組內如何談論政治?
小組查經是以神的話為中心,那麼在操作層面,我們怎樣引入政治話題才合適呢?
當下,很多團契都使用歸納式的查經框架。這種歸納式查經由三部分構成:觀察(Observation)、解釋(Interpretation)和應用(Application)。在觀察部分,我們要考察經文的各個要素:
何人、何時、何地、何事、何因、何果等。在這個環節,並不適合馬上引入政治事件。
解釋環節會涉及三部分的工作:探究上下文理,以經解經,查考釋經書。這裡也不太適合引入政治事件。
而應用部分則遵循SMART原則的要求:
-
Specific 應用要具體
-
Measurable 應用可計量
-
Attainable 應用能實現
-
Realistic 應用要實際
- Timely 應用定時限
所以,這裡相對比較適合介入對政治事件的討論,思考經文的教導對於目前的政治事件有何啟示?基督徒可以做些什麼可以積極有建設性的改變等等。 當然既然是應用,就應該盡量接地氣,要有可操作的實踐,而不是紙上談兵。
03
注意到人與人的差異和局限
在小組談論政治事件時,首先,要看到自己和別人的軟弱和局限。因為我們對很多事情的認知,每個人都會受到以下幾個要素的影響:
第一,有立場。特別是一個人的立場往往和民族情懷有直接關係,而不同的立場其實是由不同的生活環境造成的;
第二,有情緒。當一個人被情緒主導,理智的功用就喪失了。所以當我們有情緒,願景落空的時候,則更要謹慎地發表言論;
第三,有不足。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大多數人對政治的認識是不足的。我們也許會看到很多報道,但並不瞭解真實情況;
第四,有前設。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不盡相同,看問題更有不同的前設。但是當我們都回到聖經裡,就會有比較相似的前設,也就比較容易談論這個話題;
第五,有差異。我們每個人的成熟度不一樣,所談論事件的觀點也不盡相同。我們需要承認尊重差異,看見自己和別人的軟弱,更要懷著謙卑和愛來談。
其次,要注意教會層面和個人層面的不同。教會不是政治團體,它的事工核心是傳福音的大使命。而每個信徒則有個人的呼召,神使用每個信徒去完成其計劃。我們也需要明白每個人有說話自由,也有沉默的自由。不應捆綁人的良心,強迫參與,或強迫沉默。
牧師可以有自己的立場,但是牧師的立場不代表教會的立場。每個人都會有立場,有差異,但這不應該成為在主裡合一的障礙。
耶穌的十二門徒,其實也有不同的工作,有政府的稅吏——馬太,也有奮銳黨西門。但他們都被耶穌所接納。很多弟兄姐妹在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因為個性不同而爭吵,但是耶穌也是這樣帶領性格迥異的門徒來跟隨祂。
04
何為“和而不同”?
我們談論政治,要做到“和而不同”。我們觀點儘管有分歧,但這不影響我們彼此相愛的心。我們要彼此相顧,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2:3)因為我們不是神,所以並不擁有絕對真理。我們作為人,很有限,看不到事件全貌,常常被假信息誤導。片面的信息常常讓我以為就是全貌。正如我們查考聖經時,為了避免斷章取義、以偏概全,要注意上下文,以及經文裡的核心和非核心。我們要多問自己:是不是這段經文就是核心呢?它是不是就是普遍性的教導?還是說它是扎根於當時處境的教導?
為了達到和而不同的目標,我們需要在討論的態度上刻意努力,對此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尊重別人和自己,學習聆聽:很多時候我們喜歡講論,卻沒有聆聽別人。面對別人的問題或挑戰,我們是不是有聆聽的耳朵?我們是不是可以忍耐一會呢?
2、給對方表達的空間,留心學習:我們是否願意留出一些空間,讓對方可以講話,讓自己刻意留心去聽,去學習?
3、和平坦誠地談論事實,團契生活:是不是一遇到我們不同意的事,我們就終止對話,不再交流?
4、克制忍耐面對挑戰,靈命考驗:我們要多多操練面對挑戰時的坦然,操練和而不同。
05
碰到對立怎麼辦?
在小組討論時,難免會遇到爭論和對立,這時我們要怎麼處理呢?我想有以下四個方面需要思考。
第一,充分發揮帶領和引導的技巧。比如面對尖銳的問題,首先不要急於反駁,而應先表達鼓勵和肯定:“這是很好的提問!”“謝謝你問出這樣有啟發性的問題!”然後可以用問題來回答問題,問問大家有什麼意見。回答或者提問時,一定要考慮到情緒的影響。有時候陷入僵局,對立情緒很強,就要考慮冷處理:創造緩衝時間。比如可以說,時間關係,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留到下次好好討論。要記得,觀點永遠次於關係,不要讓不同的政見破壞了自己和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係,要多點包容和尊重。
第二,區分人和觀點,號召大家回到神的愛裡來。神愛世人是聖經的核心真理,有爭議時要回到聖經,思考神對人的愛。帶領者要將人和觀點區分開來,鼓勵對事不對人的討論。我們可以反對一個人的政治理念,而不是反對這個人本身。對於困惑和軟弱的人,我們要俯就和照顧,多些引導和接納。
第三,利用詩歌崇拜,讓大家聚焦在耶穌身上。當我們轉眼仰望耶穌時,在救主榮耀的恩典大光中,我們必會看到世事虛空的本質,就會用更加超越的視角來看待事情。
最後,一起真誠地禱告。有衝突時,號召大家謙卑下來,一起在主面前禱告,求主的旨意成就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樣,迫切期盼主的國降臨,將一切不公義的變為公義。
- End -
相關閱讀:
版權聲明
感謝著者匯寄,“今日佳音”首發
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不代表本平台
版權歸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眾號所有
轉載須聯繫授權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