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美国10万个收尸袋用于疫情恶化?谁来对抗死亡钟声!

( 作者: 金马可 )

pexels-photo-3978594.jpeg

 

作者:金马可

当前,美国五角大楼筹措10万个军用收尸袋用于应对疫情恶化,法国巴黎警方征用市场作太平间;4月4日,我们也举行了全国性哀悼,纪念在这次疫情中牺牲的抗疫烈士和逝世同胞。

 

死亡,犹如夜空中长鸣的钟声,回响着人心深处的茫然与渴求。

 

 

01

死亡的钟声

 

中国人忌讳谈死亡,能避而不谈,就尽量不摆上桌面。若是要谈,也是期望谈得好。面对意外之死,我们常常未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但它常在悄无声息之间被敲响了。在这次疫情中,青年人的离世不在少数:前有28岁的湖南宋英杰药剂师连续超负荷工作猝死在宿舍,黑龙江32岁民警王春天执行防控任务牺牲,更有许多像34岁的李文亮医生这样的医护工作者在前线牺牲……还有在疫情中患病离世的许多生命。

 

人该如何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人可以坦然面对生老病死,因为这是生命的轨迹,如同树叶发芽、生长与枯黄。但在一个美好的年纪,突然离开,谁又能接受呢?但它就这样发生了。

 

尽管,斯人已逝,却在这个忙碌于用各样事物填满心灵的世代,敲起了一声丧钟。

 

17世纪时,一位叫约翰·多恩的人,在病入膏肓之中写下这段文字:

 

“此时丧钟为另一人柔声响起,对我说:你必要死去。或许,那人已病入膏肓,浑然不知丧钟为他而鸣。或许,我看自己远好过实情,殊不知旁人见我之病态,遂为我敲响丧钟,我亦无从得知。”

 

死亡之钟,或愿意,或不想,已然被敲响。不论它曾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怎样抛来抛去,或现在在你心里泛起涟漪,都在等待终极的答案。

 

pexels-photo-157554_meitu_1.jpg

 

 

02

奇怪的篇幅

 

我也在寻找答案,解答得从福音书说起。

 

福音书,是指《新约圣经》中的头四卷书,分别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与《约翰福音》,记载着耶稣的事迹。许多非基督徒认为,关于耶稣的生平事迹,多半是出于后来基督教徒编撰,言词确凿。但若你看完一遍圣经,难题又出现了:四卷福音书的内容,在每卷几乎都用了四分之一的比例来记述在教会年历称之为“受难周”的内容,就是耶稣在受难前一周所发生的事。

 

与福音书同时代的伟人传记,也有与福音书相似的写作手法,记录人物的出生、事迹以及做成的伟业。但绝对没有花如此大的篇幅,来记述伟人的失败与死亡。

 

其一,如此大篇幅以及细节性地记载耶稣受难前的事迹,为的正是凸显一个重要事实:耶稣确实死了。这是令人不解的地方,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因为耶稣说死亡是他完成使命的重要部分,这同样是记录者起先不能理解的部分。

 

另外,也跟当时读者的处境有关。去年北美上映的电影《使徒保罗》大概能为我们提供一丝背景线索:宣称是基督徒的人被当时的罗马政府抓捕,甚至为信仰的缘故失去性命。因此,福音书是写给处在死亡威胁之中的读者。他们必须认真且严肃地思考死亡以及人生的意义,也在耶稣的生命事迹里,寻找解决死亡之思的答案。

 

谈到耶稣死亡的问题,耶稣重要的门徒之一彼得这样说道:“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他复活,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使徒行传 2:24)他的死亡解释了苦难与咒诅,改写原本没有指望的人生。而耶稣超越自然现象的复活,则将死亡的篇章彻底翻新。并且,他应许,这新生也会临到每一个相信他是拯救者的人身上。

 

这信息成了早期基督徒信念的核心,不论是死刑的威胁,还是自然的死亡,它开始在人心深处产生超越死亡恐惧的力量。原本的黑暗深渊,有了来自永恒的声响,死亡的哀容被盼望的乐歌覆盖。不仅在初代基督徒的生命里,也在历世历代的相信者身上,产生影响。

 

pexels-photo-208397.jpeg

 

 

03

永活的盼望

 

但这是神州大地上缺乏的信念,这被苦难侵袭的文明需要真正的盼望。

 

当代国学家饶宗颐先生曾在散文《金字塔外:死与蜜糖》中这样写道:

 

“在中国,儒家撇开死而不谈,偷懒地说:‘未知生,焉知死。’死给完全抹煞了!庄子把死生看成一条,死只是生的一条尾巴而已。死在中国人心里没有重要的地位,终以造成过于看重现实只顾眼前极端可怕的流弊。南方人最忌讳‘死’与‘四’的谐音,不敢面对死的挑战。人类之中,中国是最不懂什么是‘死’的民族,连研究死的问题的勇气都没有,真是可笑?”

 

然而,改变一直在发生。

 

余虹这位前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访问美国期间,经历了弗里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校园枪击事件。校园内为死者点燃的祈祷烛火,竟然有33根,但只有32位遇难者。但他一询问,原来还包括那一位自杀的凶手。这震撼了他的心灵,促使他写下了《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一文。

 

他在结尾处这样写道:

 

一个经过了神圣之爱洗礼的社会,是一个共同以爱来承担罪恶与不幸的社会,是一个化解仇恨的社会,那里的人有福了;一个没有经过神圣之爱洗礼的社会,是一个爱恨情仇轮回不已的社会,在此人们不仅世世代代饱尝了世态之炎凉和仇恨的苦果,也混混噩噩地参与了这种炎凉与仇恨的铸造。唉,十九世纪德国诗人里尔克的诗句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来了:既不了知痛苦/亦不懂得爱/那在死中携我们而去的东西/还深深地藏匿。

 

生命死亡的事实,揭开了心灵深处最大的不安,也催逼着他人踏上寻找永恒的路程。但没有一个人的死亡讯息,能够成为安慰人心的好消息。但耶稣却使哀哭变为跳舞,使死亡成为生命的赞歌。他用自己的死亡,划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让人无法回应的终极之问,有了真正的答案。借着耶稣,死亡成了一条将人引向救赎的必经通道。

 

正如约翰.多恩又这样写道:有人患病,行将离世,这苦难在他心肠肺腑内,如同黄金埋在矿井,于他无益。但丧钟响起,告知我他所受之苦,此举犹如掘出黄金,用于我身:思想他人之危殆,令我自省,于是保守自己,向上帝——唯有他是保障——求助。

 

WEB_The_Passion.jpg

 

 

他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

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

 

- 彼得前书 1:3b -

 

 

- The End -

 

 

作者简介:

金马可,80后,两个孩子的父亲,教会传道。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