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節 | 這位父親給你最美的禮物,你收到了嗎?

( 作者: 慕溪 )

 

作者:慕溪

 

父親節誕生於1910年,是由一位叫多德的美國婦女倡導的。她的母親在生育第六個孩子時,難產而死,所以教養孩子的重任就落到了父親斯馬特先生身上。父親每天白天辛勞工作,晚上回家照料家務與孩子的生活。幾十年含辛茹苦,兒女們終於長大成人,他卻因勞累過度辭世。

 

同年,多德夫人參加完教會的母親節感恩禮拜後,特別想念父親。她心中明白,父親在養育兒女過程中所付出的愛和艱辛,並不亞於任何一個母親,於是將她的感受告訴給教會的瑞馬士牧師,希望能有一個特別的日子,紀念全天下偉大的父親。

 

她的這一想法得到了牧師的讚許,之後得到各教會組織和州政府的支持。於是,6月的第三個星期日即被定為父親節。

 

父愛無言,厚如山巒。其實我們還有一位在天上的父親,他對我們的愛更加難以測度。

 

 

今天分享的,是 路加福音11:5-13的經文。

 

向上滑動閱覽

 路加福音11:5-13

5 耶穌又說:“你們中間誰有一個朋友半夜到他那裡去,說:‘朋友!請借給我三個餅;

6 因為我有一個朋友行路,來到我這裡,我沒有什麼給他擺上。’

 7 那人在裡面回答說:‘不要攪擾我,門已經關閉,孩子們也同我在床上了,我不能起來給你。’ 

8 我告訴你們,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地直求,就必起來照他所需用的給他。

9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10 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

11 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

12 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

13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

 

01 

這個故事中,出現了這樣一位不合時宜、不依不饒、甚至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製造麻煩者”。

 

故事背景是:有一天耶穌在一個地方禱告,他的門徒求他教導他們應如何禱告,緊接著耶穌就告訴他們主禱文(1-4)。然後,耶穌通過這個故事教導他的門徒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和態度去禱告。

 

門徒聽到這個故事,肯定會很吃驚,耶穌怎會用這樣一個故事來教導他們如何禱告呢?更讓人不解的是,耶穌讚揚這個惱人的半夜持續敲門的人,並且拿門徒與他做對比,還要讓門徒傚法他!耶穌說:“雖不因他是朋友起來給他,但因他情詞迫切地直求,就必起來照他需用的給他。”(11:8)

 

“情詞迫切”的希臘文原文是“ἀναίδειαν”:指(不顧顏面地)強求;堅持不懈地求;不達目的不罷休地求;大膽地求。用它來形容禱告,很讓人吃驚,而且這個詞在新約中僅僅出現過一次,就是在這裡。

 

至此,耶穌的教導很清晰,要讓門徒禱告時堅持不懈地求,不達目的不罷休地求,甚至不顧顏面地求!緊接著,耶穌連說了三個命令和應許,再次強調了堅持不懈地求:

 

·持續祈求——就給你們;

·持續尋找——就尋見;

·持續叩門——開門。

 

這是一個由三個短句組成的排比結構,而“三”在古代近東文學中代表圓滿的意思,一件事情說三次,說明已是最大程度的強調!

 

此外,令人驚訝的是,在之後的18章,耶穌第四次強調我們禱告時要堅持不懈,不要灰心。他講述了寡婦與不義的官的比喻。這個比喻中寡婦的正義得到伸張,不是因為幫助者或執法者有愛心,或者良心發現,都只是因為三個字:怕麻煩!或者不方便!(路加福音18:5)

 

這兩個比喻都教導我們傚法那兩個不依不饒的祈求者,要堅持不懈地向神求。我們能夠理解,可是那兩個冷漠的幫助者(冷漠的朋友與不義的官)怎麼能跟我們所禱告的對象——神相比呢?他們的作為與神的作為沒有一丁點相似!神是全然聖潔,全然良善,全然慈愛的。為什麼耶穌要以如此消極的比喻來教導我們堅持不懈地禱告呢?

 

 

02

 

如果我們仔細往下讀,就會發現絕非如此!神藉著這個比喻所啟示我們的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多!

 

11節,耶穌再一次安慰我們,我們堅持不懈地祈求一定會蒙應允。他再次用父親與兒子的比喻來使我們安心:

 

“你們中間做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求魚——反給他蛇;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

 

很多做父親的,都會特別愛自己的兒女,無論怎樣,都會盡量滿足兒女的要求。我雖然目前還未婚,但我身為兒子,也深深地被父親的愛感動過。記憶裡有這樣一個小事給我印象很深。

 

9歲那年,我耳朵後面長了一個腫瘤,是惡性增生的那種,手術切除之後還會再長。當時在中國是沒法治癒的。父母帶著我四處求醫,跑遍了全國各地的醫院,三年間已經做了四次手術,家裡積蓄甚至都已花光,之後父母帶我去了北京最好的腫瘤醫院,手術結束後幾天醫生說試試最後的方法——放療吧。

 

那一天天氣很陰沉,看起來快要下雨,我們也顧不得拿雨傘,火急火燎地來到放療中心。大廳裡很多人,父親排著隊拿著醫生的條子匆忙問了咨詢台,他們態度很差,說要做四次,必須要先交錢才能做,一次要一千!不做往後站。父親急忙說做做,拿著賬單,找母親帶開包,發現包裡已經沒有現金了,這時外面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雨勢特別大,一下把大廳外面的一排自行車都衝倒了。父親看了下,皺了下眉頭,低聲對母親說了句,“我去附近找找銀行取點錢”,父親什麼都沒拿就直接衝到雨中去了……不到幾秒鐘,父親那匆忙奔跑的背影就消失在灰濛濛的雨中了……

 

這樣的父親,為了我的健康,甚至都不顧惜自己的生命。這麼多年,無論生活多麼不易,也總盡量給我最好的東西,沒有過一句抱怨。如此普通的父親尚且如此愛我,何況我們的天父呢?豈不更把最好的東西賜給我們嗎?

 

 

耶穌以我們人最真實的體驗——父愛做比來讓我們理解天父的愛,他知道我們容易將禱告理解成命令、律法,理解成死的條例,理解成非做不可的例行公事。他用人的話,用人的例子來附就我們,希望我們可以感知他的大愛。

 

不僅如此,天父還親自俯就我們,為了我們,道成肉身,將自己的獨生愛子為我們捨了,甚至在我們還做罪人的時候基督就為我們死了,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瞭。(羅馬書5:8)

 

現在,用這種“照顧和俯就”的視角,讓我們再重新審視這個比喻,看看它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安慰。

 

只是一個朋友——我們的幫助者是我們的天父;

在半夜(絕佳的拒絕請求的時機)——神不眠也不休;

為了三塊小餅祈求——我們的需要更大更多;

自私不友好的拒絕——豐富的應許和確保;

 

如果這樣一個自私的,不在乎友情的朋友,尚且因為我們的持續要求而滿足我們的需要,何況把自己的兒子為我們捨掉的全然良善的天父呢?

 

如果這樣一個不敬畏神,也不懼怕人的不義的官,尚且因為我們持續地申訴而為我們伸張正義,何況為我們的罪親自道成肉身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呢?

 

如果這樣一個平凡的,帶著罪性的父親,尚且願意將最好的給予我們,何況全然慈愛良善的父神,豈不更將最好的禮物——聖靈賜給我們這些神的兒女嗎?

 

所以,耶穌教導我們堅持不懈地禱告,並不是要將勞苦的重擔壓在我們身上,而是因為神對我們有像父母一樣,甚至超過父母的大愛!

 

 

03

 

這個比喻告訴我們禱告是一件禮物,而這個禮物有三個特徵。

 

1.禱告是改變我們

 

第一,不僅是這個比喻,整本聖經所啟示的禱告,本身就是一種神的“照顧和俯就”!我們祈禱,並不是為了神自己的緣故,好像神有所缺的一樣,乃是為我們的緣故,為了我們的益處!我們內心悖逆,本性是與神為敵的,不願意就近他,希望可以自己做主,所以我們不願意禱告。另一方面,我們又軟弱,渺小,無法滿足自己的需要,獲得自由和平安。儘管如此,神還是俯就我們,樂意透過基督賜給我們一切的美善和恩惠。

 

禱告並不是要告知上帝一些他不曉得的事情,禱告也不是“搖動上帝的手”,刺激他作工,或催促他做一些他不願意做的事情。我們要時刻牢記,禱告不是改變神,而是改變我們!禱告乃是給自己機會,好領取神為我們預備的禮物。

 

如林肯所說,“每當我走投無路,深覺自己的智慧和才幹,都不足以幫助我度過難關時,唯一能作的,就是屈膝禱告。”

 

2.禱告是信心的操練

 

不要怕麻煩神,以為小事他不會傾聽;禱告蒙應允有延遲,也不要灰心喪氣。我們經常會認為只有禱告的內容是重要的,可是耶穌在這裡卻一再提醒我們,持續不斷地禱告,時刻保持與神連接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也許都聽說過奧古斯丁的故事。奧古斯丁17歲時放縱墮落,終日沉迷酒色,甚至跟一位地位卑微的女人同居,而且有了私生子。這段同居生活長達十四年,使他母親莫妮卡悲痛萬分。但莫妮卡卻不灰心,為他兒子代禱,禁食,徹夜不寐,流淚哀哭禱告,並哀求教職人員勸說他兒子。主教對她說:“時下那少年人的心還剛硬,但神的時候會來到。”她以為是推托之辭,繼續哀哭強要央求他去。主教似有些不耐煩地對他說:“婦人,去吧!母親為他流這麼多眼淚的兒子,絕不會滅亡的!”這一禱告就是16年。終於,奧古斯丁在32歲時開始悔改,將生命獻給主,被主大大使用。

 

禱告不僅是單純地祈求,還是信心的操練,而且是最主要的操練!我們若想操練自己的信心,就一定要常常禱告,與主相連!

 

如加爾文說,“禱告乃信心的首要實踐。”

 

馬丁路德說,“如果有一天我忽略了禱告,我將失去信心之火。”

 

 

3. 禱告是在神旨意中求!

 

我們都有過禱告不蒙垂聽的時候,那是因為有時我們並沒有在神的旨意裡求!《雅各書》提醒我們不要妄求,“你們得不著,是因為你們不求。你們求也得不著,是因為你們妄求,要浪費在你們的宴樂中。”(雅各書4:2-3)我們若照他的旨意求什麼,他就聽我們,這是我們向他所存坦然無懼的心”(約翰一書5:14)

 

如果我們的禱告還沒有蒙回答,哪怕我們清楚是神的旨意,我們仍舊要持續地禱告,因為神不僅會體恤我們的需要,而且應許將最好的——聖靈賜給我們。

 

聖靈的恩賜是我們持續尋求的,因為它包含了神要賜給我們的所有美善的恩惠。聖靈是我們生命的供養者,賜給我們各樣的恩賜,保守我們的心思意念都在主裡面。聖靈會為我們代求,扶持軟弱的我們。他也是我們的鼓勵者和安慰者。

 

無論我們知不知道,在所有的禱告中,最終我們憑著信心所祈求的,而且我們肯定會得到的,是聖靈的內住。我們在聖靈的大能中祈求,領受神在基督耶穌裡為我們預備的一切豐富恩典。最終,藉著聖靈,我們在禱告中就會發現,“神能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以弗所書3:20)

 

 

— 完 —

作者簡介:

慕溪,牧師,異象是教牧關懷和牧養。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