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月熟練掌握一門外語!一個英國人告訴你訣竅|《因信說話》II No.2

( 作者: 每日箴言 )

作者:

( 作者: 每日箴言 )

/普世佳音

【因信說話】S2:E2 蘇慧廉寫給父母的信

音頻豐富版,傾聽視頻裡沒有的

精彩視頻版請到:https://youtu.be/LO2K3ryXKPs

 

眾所周知,溫州話是中國最難懂的方言之一。很多中國人未必聽得懂,這位英國人卻做到了。

 

清朝末年,他來到溫州,學習溫州話,半年後以溫州話講道;之後編製溫州話拉丁拼音文字,並以溫州方言試譯聖經。不僅如此,他還將《論語》翻譯成英文。在華期間,他開辦藝文學堂,後任山西大學堂校長。回英國後,任牛津大學漢學教授。他對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重要貢獻。

 

他,就是蘇慧廉(William.Edward.Soothill)。

 

本期“因信說話”,邀請知名廣播員、節目主持人許南盛牧師為您朗讀蘇慧廉抵達溫州之初寫給父母的信;並由《尋找·蘇慧廉》一書的作者沈迦老師和宣教史的研究專家林治平教授,帶我們走近蘇慧廉的世界……

 

▍No.2 蘇慧廉寫給父母的信

▍讀信人:許南盛牧師

▍解信人:沈迦老師、林治平教授

 

01書信節選

 

 

親愛的爸爸媽媽,

 

我幾乎不能想像在年關時節,你們待在一個沒有壁爐的地方。但我此刻就在這樣一個氛圍裡,這裡沒有壁爐。

 

溫州有山有水,向東是一片廣袤的平原,一直延伸至海灣,那裡遍佈的島嶼上生活著一群漁民,其中很多人不願過誠實本分的生活,而是冒險,做起了海盜的勾當。溫州向北的群山,住著許多勤勞的農民,不過他們中也出了不少拿槍的強盜,這群強盜中鮮有具備搶劫大村落的能力,不過在夜間闖入民居,搶掠住戶的財物,也讓他們感到心滿意足,由此可見溫州周邊的群山和海岸從來都不缺少恐怖活動,給那些不得不生活在溫州的人帶來無限恐慌。

 

 

 

但是不管怎麼說,溫州依然是享譽中國的最美麗的地方之一,到處都是起伏的山巒,到處都是河流小溪,讓人賞心悅目,身心舒暢。甌江雖然在中國地圖上並不明顯,但卻和賽文河一樣長,而且在很多地方都與之相似,溫州的人口主要由農民和地主構成,這兩大階層也是大清國的脊樑,溫州的經濟地位可能不如寧波,但從傳教的角度看,它即使不比寧波重要,也起碼與它旗鼓相當。

 

 

溫州地域更為廣闊,人口也更為稠密,粗略計算,溫州長100英里,寬50英里,面積約為4700平方英里,換句話說大約是威爾士的2/3。溫州擁有250萬人口,大約是威爾士的一半。我們說當地方言。溫州方言不比中國其他方言易懂,就像威爾士語那樣。龐大的人口遍佈在6個縣,10個城鎮,21個集鎮和4000多個鄉村中。

爸爸媽媽,請為我的工作禱告,願上帝贏得更多的靈魂。

 

您的愛子

蘇慧廉

1883年1月12日

 

 

 

02 解信者說

 

本期解信人

·沈迦老師(歷史學者,《尋找·蘇慧廉》一書的作者)

·林治平教授(“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創辦人)

 

 

沈迦老師:

 

蘇慧廉在1883年年初來到溫州,那是正好是中國的春節。你要知道,那個時代的蘇慧廉只有20多歲出頭。你不能今天一講到蘇慧廉,就想到一位慈祥老者的狀態。其實他有他年輕的時代,20多歲的年輕人,走了那麼遠的路(約半年),來到溫州這片陌生的土地,一個年輕人給他的媽媽寫這樣一封信,又是100多年前。你要納到這個時代背景下,你就會理解他有多麼地思鄉,多麼地孤獨,或者說,他多麼地不適應他剛來到的那片氛圍。

 

 

一百多年以前的中國(接近130年了),其實跟今天我們看到的中國有天壤之別。

 

那個時代沒有自來水,沒有公共衛生設施,沒有一座醫院,甚至沒有一所現代的學校,也沒有公共汽車,沒有現代的交通工具。今天你哪怕來到中國的任何地方,這個地方如果沒有寬帶,你覺得沒法生活。你能想像,在一個城市裡,沒有公共衛生設施,沒有水,你怎麼生活?

 

但蘇慧廉來了。

 

林治平教授:

 

蘇慧廉在溫州待了二十幾年,所以他在溫州奠定了非常穩定的基礎。他那時不僅是在牧會,也非常看重中國的經典和文化。他寫了很多有關中國經典的書。他可以埋頭在溫州這樣一個方話難懂的地方,他學會講溫州話,實在不可思議!

 

當時的傳教士都說自己學語言學不會,很困難,但是很多宣教士都是會好多種語言,好多種中國方言,這也就是我為什麼要把這種現象稱為“上帝說華語”。傳教士不僅說當地的方言,還用當地的土語寫,用拼音來寫。這個簡直是匪夷所思。

 

 

沈迦老師

 

蘇慧廉視野比較開闊,他剛到溫州,他就能夠利用中國人的宗族的祠堂進行聚會,我覺得一般人做不到。

 

那個時代基督教普遍認為,那種宗族崇拜就是異教,怎麼可以在崇拜宗族的祠堂裡能進行聚會?但是他覺得就應該這麼干;並且因為在那個時代的農村,可能只有這個場地是公共的場地。所以今天回過頭來看,蘇慧廉有比較開闊的視野,有比較開闊的眼光。

 

他甚至覺得,他應當把醫院辦好。因為醫院並不僅僅服務於基督徒,更主要是服務於勞苦大眾。不管你是基督徒還是非基督徒,到醫院來都是平等的。

 

蘇慧廉辦的學校,並不是只招基督徒的孩子,而是面向全社會招生。這些工作,其實更廣闊地帶動了福音的拓展。我覺得這些都是他比較開闊的地方。

 

蘇慧廉除了是一個傳福音的角色,你還得看到他非常重要的一面:一個非常嚴謹的學者。不論是他最早從事溫州方言的研究,還是最早從事中國古代典籍的研究(比如說他把《論語》翻成英文),還是後來從事中英關係史的研究,哪怕到他晚年從事佛教學術詞典的編撰,其實都有他非常深厚的學養,並且是做學術工作的這樣的一種嚴謹的態度。

 

他外向的一面是一個非常有領導力的社會活動家,而在退回書齋的一面,他是一個非常勤奮,並且能把工作做得非常好的學者。這兩個層面集合在蘇慧廉身上,使他才成為那個時代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個傳教士兼漢學家。

 

 

— 完 

 

掃碼收聽《因信說話》第一季 音頻版全部內容
內容更豐富,貼耳更貼心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