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使他战胜死亡——读《国忠最后的日子》

新型悼亡文本

周国忠的长篇纪实文学《弟弟最后的日子》,放在我手边有半月之久,每次拿起又放下,不忍打开、不忍阅读。我知道读书中的文字时,会有撕心裂肺的痛,我也知道失去亲人的痛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的。

近日以来,读了几部让我感伤的作品,著名学者阎钢在女儿阎荷去世十年后写的书《美丽的夭亡》,当时他女儿38岁;周大新写儿子的《安魂》,是想为英年早逝的儿子安魂,为自己伤痛不安的灵魂安魂;以及周国平写的《妞妞》,记录的是作为父亲为女儿记下的点滴,这些作品都充满着人生至情。以往我们大多读到悼亡的文学作品,多是子女怀念父母、或是父母怀念子女的文章和书籍,而摆我面前的这部《弟弟最后的日子》却是哥哥写给弟弟的。这将是周国忠为这个时代提供的一个有价值的新型悼亡文本。

细腻的写作手法

《弟弟最后的日子》这部作品从文体上可视为纪实文学,但纪实的成分多于文学,整部作品把周家的历史发展沿革表述得非常清晰。从中可以看出周家这个家庭,是个非常朴素而善良的人家。

《弟弟最后的日子》前半部主要用纪实手法回忆周家及弟弟家忠儿时的成长过程,以及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时,一个家庭谁能顶替父母去国营单位上班,那是天大的好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家忠光荣的顶替由好事,变为了坏事,当哥哥姐姐的家庭生活日趋好转时,弟弟家忠的国企单位却走向衰退。由此,当初的“光荣顶替”却成了这部书通篇的“愧疚”及“原罪”之根源。后半部分主要写弟弟在病中的详尽情况,中间穿插进来的是弟弟研读《圣经》的章节,这一部分非常有价值,体现了人真正的重生,周国忠的书写形式也非常独特,不造作,读着真实而感人。

作家周国忠的写作笔法极其细腻,情感表达非常到位。这部作品中,除弟弟外,“妻子”这个人物描写得非常成功,每遇决定性的大事,妻子都会起重要的作用,她大度的胸怀和善良的情感,才使周家的气氛营造得非常和谐融洽。周国忠的这部作品,构架也比较讲究,面对弟弟这么残酷的现实,很少煽情,很多处的对话非常凝练。作品中当我读到“弟弟,我们兄弟俩要不要说几句话?”及弟弟的一句“大哥,我的重担卸下了!大哥,好了”时,我的心被狠狠地揪痛了,这是男人间的对话,这是非常有力量的一组对话。

在爱中超越

在弟弟家忠得了不治之症后,他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一头扎进对《圣经》的研读中,从《创世记》到《启示录》,他都重点研读、思考。这个过程使他忘记病痛的折磨,他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尊重主权”、“在苦难中经历神”、“人算什么”、“什么是信心”等等哲学家们思考的人生重大问题。因为弟弟坚持着信仰,他忘记了病痛,而他的灵魂却在不可遏制地成长和饱满,他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毅力和信念,一面与疾病作不屈的抗争,一面坚持在信仰的深度上作不懈的追求和提升,展现了一个平凡人不凡的风貌和精神,令人敬佩。

信仰对每一个人都是重要的,人们常说在当下,我们的时代是缺少信仰的时代,是不知人情冷暖的时代,而在《弟弟最后的日子》这部书中我们却看到,信仰的存在:这就是大爱的精神。周家的善良之心和大爱之情,周妈妈、哥哥、嫂子、姐姐、A教授、J教授、Y院长还有一些亲戚等等,他们在家忠生病的日子里,把全部的爱无私地给了弟弟,弟弟也趁着大家都能来家里相聚的时机,在家里无形中建立家庭聚会的地点。

弟弟带着大家对他的爱,走了。正如周国忠所说:“世界是座桥,每个人早晚都要匆匆走过。对于个人来说,世界是暂时的,而天界是永恒的。对于基督徒来说,肉体的消失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

作家周大新在写给儿子的《安魂》中,他的儿子在病中曾这样跟父亲说:“人生就是一个向死的过程,我的人生过程不过是缩短些罢了。缩短些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少尝一点人生之苦又有何不好?”

作家史铁生也曾说:“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阎钢在《美丽的夭亡》中提到女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女儿阎荷说:“大家都对我那么好,我无力回报。我奉献给大家一句话:珍惜生命!”

《弟弟最后的日子》通篇表达的都是爱意。

爱,是无止息的。爱是善的核心内涵,也是善良的外化展延。可以没有其他,而唯有能够维系这个世界的家,却始终不可缺!就像无所不在的纯净空气之于呼吸一样。

发布时间: 

Tuesday, 2014, September 2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Tuesday, 2014, June 10

录入日期: 

Monday, 2014, September 1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