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儿子和小儿子,都是迷失的浪子

《一掷千金的上帝》,是作者提姆·凯勒根据新约圣经中耶稣所讲的两个儿子的故事而写的,他想告诉我们:在寻求意义和价值的旅途中,我们每个人正如这故事中的儿子。或是如小儿子,放任自我颠覆传统;或是如大儿子,顺服自律,心却早已远离。无论我们是何种类型的人,都迷失在外。我们的内心要如何才能由“小儿子”的恐惧、“大儿子”的愤怒,转变为喜乐、爱与感恩呢?

上帝一掷千金的恩典

《一掷千金的上帝》是一本小书,三一神学院著名教授卡森 (D A Carson)评价说,想要逃离上帝或向他挑战的路不止一条,但想要回到他面前的路只有一条,没有什么书比凯乐的这本小书,更有力地阐明上帝一掷千金的恩典。最后一句有点夸大了,比如,曼宁的《衣衫褴褛的福音》就足以与《一掷千金的上帝》相媲美,也许,前者不属于小书,还有卢云的《浪子回头》。

这些年,我一再问某些听众讲,古今中外,最伟大的短篇小说是哪一篇?它最精炼,最深刻并且改变了最多的人的生命?我的答案:它就是耶稣所讲的被概括为“浪子回头”的比喻。因其如此伟大,古往今来,研究它的书不计其数。《一掷千金的上帝》就属于其中一本,并且,是一部杰作。更可喜的是,它的篇幅也很小,翻译成中文才一百多页。

在众多的研究注释“浪子回头”的书籍中,提姆·凯乐一书的特点在哪里?我以为,它最突出的地方就在扭转了人的视野。绝大多数作者都把耶稣讲的故事冠之以“浪子回头”的题目,提姆·凯乐说:错了,这个比喻更好的名称应该叫做“两个迷失的儿子”,而“上帝不计一切的恩典,是我们最大的盼望,是我们生命改变的经历,也是这本书的主题。”(见引言)

世人所走的两条不同的路线

作者认为,耶稣所说的两个兄弟,代表着世人所走的两条不同的路线:一条是远离上帝的路线,另外一条是寻求被天国接纳的路线。(第5页)前者,以小儿子为代表,模式是发掘自我,后者,以大儿子为代表,其路线是遵守道德规范。前一条路线认为,个别独立的人应当自由地去追寻他们的目标与自我实现,不用在乎传统或风俗习惯是什么。后者则认为,我不会照着自己的想法行事,而会照着传统和社会要求我去做的去行事。(第28—29页)。但耶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不是离家出走的罪人,而是那些遵行圣经要求的宗教人士。这正与耶稣一再批评法利赛人相一致。法利赛人就是大儿子。

作者深刻地指出,大儿子和小儿子一样,也是叛逆的。“其实他所要的和他弟弟所要的都一样:他也想要父亲拥有的东西,过于父亲自己。他对父亲的怨恨,也和他弟弟没有两样。”(第33页)。

从大儿子的行径中,作者带领我们再次反思罪:“即使我们没有违反任何实际上的道德规范,仍可能是一个在灵性上彻底迷失,且是一个最放荡败坏的人。为什么呢?因为罪不只是破坏规则而已,它也是指将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上来作救主,主宰和审判者,就像比喻中的两个儿子各自在他们的生命中所做的事——寻求脱离父亲的权威。”(第39—40页)

信仰落实在生活中

接下来,重新定义“迷失”:小儿子的迷失一目了然,但大儿子哪?“大儿子式的迷失”有四个记号,其一,就是当人在生活不顺利时,不只会感到难过,心中更会有深深的怒火和苦毒;其二,对自我有着强烈的优越感,他们肯定自我的主要方法就是靠竞争性的比较;其三,因畏惧而产生的没有喜乐的顺服;其四,不能确定父亲对他的爱而产生的空虚感。

“今天有许多人放弃了他们的信仰,因为他们清楚地看见了在各个主要宗教里面充满了大儿子类型的人,”(第61页)大儿子的存在,成为小儿子离家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提姆·凯乐牧养的教会,竟有三分之一是小儿子类型的人——“恢复中”的信徒。

最后,提姆·凯乐指出:如何把耶稣的教训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

A:救恩是经历性的,你要亲身感受到耶稣的爱,这将使一切变为不同;

B:救恩是实质性的,耶稣最终的目的不仅是个人的得救,而且要将整个世界更新;

C:救恩是个人性的,一切的改变都来自对救恩的深入了解,以及因了解而产生的改变,正如路德所总结的那样:“我们是单单因信得救(不是靠行为),但这信心并非单独存留。”(第113页)

D:救恩是共享性的。

上帝唯一的心愿,是带我回家

读了几遍《一掷千金的上帝》,一再想起卢云神父写的《浪子回头——一个归家的故事》一书,中文版由徐成德翻译,台湾校园出版社出版。书中许多精辟的话语一再击中了我的心,促使我不断认识自己,认识耶稣基督,也认识耶稣所讲的这个故事。卢云说,“每次当我对称我为爱子的声音失去信心,我就会离家;然后,尾随另一声音,告诉我无数方法,去赢取我渴望得到的爱。”(第47页)他说:“世界的爱是无止境的‘不过’……世界的爱永远都会附带条件,只要我在世界有条件的爱中寻找真正的自我,我就仍然受世界的‘勾引’——尝试,失败,再尝试。”(第49页)

“只要我在不该找的地方寻找无条件的爱,我就是浪子。”(第50页)“‘圣徒’的迷失难以寻辨,正因为他的迷失于他们想要为善为仁的渴望紧密相连。”(第86页)“神的爱并不取决于我们的悔改,或是内在的外在的改变。不管我是小儿子,或大儿子,神唯一的心愿就是带我回家。”(第96页)

发布时间: 

Tuesday, 2015, January 13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Monday, 2013, March 18

录入日期: 

Monday, 2015, January 12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