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归回

失去方向感,会给人惊恐感。我有一位朋友曾说,一天她行驶在离家不远的路上,在驶过一低洼处时,突然记忆全失,不知自己身在何处,也不知要去何方,害怕得不得了。身处在一望无际的海洋、森林,或沙漠,最容易叫人迷失方向,许多人因之丧命。其实,在人生路途中若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不也叫人担心害怕吗?

或许大家还记得这轰动一时的事故:1999年7月16日,小约翰‧肯尼迪在夜间驾机出行时,坠毁在大西洋,同机的还有他33岁的妻子及妻子的姐姐。虽有一些“阴谋论”环绕在这坠机事件,但调查专家相信飞机失事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小肯尼迪在夜晚飞行时迷失方向──用航空术语来说,就是空间感错乱。在这种情形下,飞行员即使在螺旋下滑或一头下坠时,也仍以为是在水平飞行(注1)。

柏德的归家之旅

约在八十年前,美国闻名遐迩的飞行员、南极探勘家理查德‧柏德(Richard E. Byrd),在他著名的作品《独自一人Alone》中,记述了1934年4月底,他独自在黑暗的南极冰雪中,迷失了方向之后,如何在此困境中找到回小屋的路。

柏德记述,天气好的日子他经常出小屋去散步,在一望无际的冰天雪地中,他可以朝任何方向走,看到的景观都差不多。为避免迷路,他经常在腋下夹起一捆竹竿,每走约三十码,就插下一根在雪地里,来标示路径,当竹竿用完时,就是该回头走的时候了。他再顺着路径拔起插下的竹竿,回到原点。由于竹竿很轻,他可以携带不少,所以平均每次可走大约四分之一哩的路。

一天他心情出奇得好,所以比平时多走了一些路,天色渐晚,该回头了。但当他回头一看,那一排竹竿不见了,他已在随意漫步中走到超越竹竿视线外的地带。这时他意识到,自己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身在何处。慌乱中,立刻拿起裤子口袋里的手电筒,寻找自己的足迹,但坚硬的雪块板上没有留下雪靴的印痕。他按捺下快跑的冲动,开始沉静思量自己目前的困境以及解决之道。

首先,他用手电筒的底部,在雪块板上朝自己走来的方向,用力画出一个箭头。他记得来的时候风向仪标示风从南方吹来,吹在他左边的面颊上,现在仍是吹在左边的面颊,但风向可能已经改变,所以这个感应不太可靠。他自忖:“糟了,我彻底迷失了!”为了避免走离小屋更远,他花了一些时间用雪靴击碎许多雪硬块,在箭头尾端将它们堆成十八吋高,来竖起一个“参照依据点”(reference point)。此外,他仰首望天,幸运地发现原本阴霾的天空有几处明朗起来,并看见两颗星星与他走来时的方向形成一条线。就导航者的术语而言,星星提供他范围,雪块堆提供他出发点。于是依据这两个坐标,他朝来的方向探索归路,终于在漆黑的夜色中走近了最后一根竹竿,获救了的他欣喜地不可言喻。

重新检视自己的人生

这个真实的故事感动并震撼了我的心灵,因为发现在人生路途上,从小父母殷勤的教诲、手足的感情、归属于家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老师的指导、与生俱来的良心对于是非黑白的敏锐感,就好似柏德行走在冰雪中沿途插下的竹竿,为在成长中的我标示出一条安全的路径,让我在幼小以至成年的日子中,依循这些生命的规范,来面对各阶段的挑战和挫折,不致在灰心失望中放弃了根本、重要的价值观与方向。

成年后,在远离家人独自求生,以及追寻人生终极意义的过程里,圣经所陈明永恒的价值与上帝国度的真理,成为我检视自己人生目标的参照依据点(reference point),是用来屡屡矫正、调整自己回到正路的坐标,带领我一步步更走近上帝造我的心意。我现在确知,依循从天上来的正确坐标,必定引领我回到安全的天家。

注1. 参照WIKI台湾。 2. Richard E. Byrd, Alone, New York : ACE Books, Inc., 1938, pp. 81-82.

发布时间: 

Tuesday, 2014, October 7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Saturday, 2013, January 19

录入日期: 

Tuesday, 2014, October 7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