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抑郁时,看看他是如何用音乐自我医治

秋天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人们习惯于用“悲秋”来描述忧郁的心境。在音乐史上,莫扎特也有过抑郁体验,对他来说,音乐是将抑郁转化为心灵力量的最佳武器,因为对于相信上帝的莫扎特而言,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与生命之主联结的纽带。

带来上帝欢笑的使者

莫札特──这位被誉为音乐世界的旷世天才,三岁时即整天在键盘上玩和声,四岁时在大键琴上演奏出惊人的音乐,七岁时写出第一出“喜歌剧”,十四岁时完成第一部大型歌剧。

青年时期的莫札特,已精通任何形式的音乐,作品动听感人。难怪当时著名的诗人歌德曾说:“莫札特是位稀世之宝,他创造了世间一种极为罕见的音乐光环。”

莫札特生在宗教气息浓厚的天主教家庭,父亲是当时萨尔兹堡大教堂的教会作曲家,因此他从小耳濡目染,加上单纯的信仰情操,使他终其一生共写出十九首弥撒曲,以及五十多首感人至深、提升心灵的教会音乐(包括最著名的<圣体颂>(Ave Verum))。德国某歌剧院门口刻着这么一段诗:

“巴哈带给我们上帝的话语,莫札特给我们上帝的欢笑,贝多芬带给我们上帝的火焰,但上帝却赐给我们音乐,让我们可以不用言语也能向祂祈祷。”

苦难中的巨作──《加冕弥撒》

在莫札特众多的宗教音乐作品中,我最喜欢1779年完成的《加冕弥撒》。  

1751 年时,萨尔兹堡附近创立了一所教会,名为“平原马利亚教堂”,传说是因圣母马利亚曾在此显灵。天主教的礼仪中,有一项是为圣母加冕的传统仪式,莫札特从小即常在快乐的气氛中,前往“平原马利亚教堂”参与圣事。长大后的莫札特在22岁时遭逢丧母之恸,失恃的阴影在心中挥之不去,一年后向女友Miss Weber求婚又遭拒绝;在现实生活中迫于经济压力,又不得不回到萨尔兹堡大教堂担任管风琴师及教堂作曲的职位(虽然他对当时大教堂的主教Collored非常厌恶,因为这位大主教对待音乐家如同奴隶,有时甚至视他们如粪土);心情恶劣到极点的情况下,莫札特少年时期的信仰生活环境,催促他时常到“平原马利亚教堂”灵修、祈祷、沉思默想,心灵因而得到安息,而许下写这首“加冕弥撒”的心愿,隔年即完成这首技艺与心灵都成熟的作品。

莫札特当时沉痛的心情直接影响了整首弥撒曲的气氛,使得曲风不像年轻时的夸大嚣张、意气风发。特别是在第三段《Credo》(信经)的《耶稣受钉十字架》中,音符间透露出他心中滴血的痛楚,暗诉着内心的悲凄怨怼,但全曲却也让我们清楚地听出了信心的交托,以及从天上赐下的平安,尤其是在第五段《Agnus Dei》(羔羊颂)的后段《Dona Nobis Pacem》(赐我们平安),确实使唱者、听者都感受到属天的平静安稳。

“加冕弥撒”于1779年在萨尔兹堡首演后,立即得到热烈回响,成为许多合唱团音乐节目中最常出现的曲目之一;而教会中,除了天主教的弥撒仪式使用外,新教许多教会也常用它当作庆典式的歌曲,如封牧、献堂、周年纪念、院庆、复活节或者圣诞节中,都有诗班献唱过。反观莫札特的《加冕弥撒》,是作曲家在心灵极度软弱的处境下,转眼仰望上帝获得的灵感,整曲的乐思是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纯真而有力的信心,而这是经过艰难困苦的炼净得来的。

仰望上帝的音乐家

我们发现青年时期的莫札特,那幼时光芒四射的天才火花,似乎已随着年岁的增长而不再如此耀眼,这并非意味着他的天才逐渐消逝,而是迫于现实生活,以致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

1772年,他接受了家乡萨尔兹堡大教堂的管风琴师及教堂作曲家职位,却被大主教视同最低级的工作者,又常因为所创作的乐曲不合大主教的口味,受尽百般辱骂。莫札特由于在家乡不受重视,只好在1775年离开,试图在其他地方寻求发展,可惜人才济济的欧洲,似乎已忘记这位天才,莫札特只好再回到使他抑郁的家乡。但上帝的计划远非人能想像,莫札特在这段身心都受极大煎熬的岁月里,却培养出成熟的宗教情操及音乐深度,写出数不尽的圣乐经典。

他自己也曾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我敬畏甚至害怕那位全能的掌权者上帝,但却也深知祂的慈爱无限。我绝不会辜负祂赏赐给我的音乐天份。”虽然莫札特的家乡并不珍惜他的稀世天才,可是他重要的教会音乐、经典的圣乐作品,到今天仍在提升人类的心灵、鼓舞你我赞美上帝。

原文标题:《音乐天才的诞生》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Thursday, 2015, September 24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Sunday, 2009, February 1

录入日期: 

Saturday, 2015, September 19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