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为我的年代,你是否学会了给?

人都有寻找生命意义的本能,孔子认为:“未知生,焉知死”,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倡导一种只面向当下的生活;基督信仰的核心,却是人从神那里领受了恩典(包括救恩),理当过一个给予、奉献的人生,目的是为了荣耀神。

如何批注人生?

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我以为先定下目标,再朝这目标前进,并边走边修正。探讨这主题只有活着时才有意义,所以我们都有责任找出答案。十年前我曾想从死人与活人中去找答案,便这样去尝试直到如今。回顾这几年,我为许多人主持过安息礼拜,也采访过许多人的生命见证。有了这经验后,我跟以前有很不一样的信念,因而也更明白生命的意义。

好比我刚为某人举行一场安息礼拜。这人在大陆工作了二十几年,原计划三年后结束大陆工厂,回台湾陪妻小共度晚年,没料到年前心肌梗塞过世,连一句道别的话都没说就走了。安息礼拜中来了许多爱他的亲人好友,除了分享他的过往生平,最感人的就是他曾支助侄子完成美国硕士学位。

有人问:“何谓死?”孔子答:“未知生,焉知死。”人若不会死,做什么最后都可找出意义;但除非死了,才能趁此判断某人是否活出意义。若他对人雪中送炭,当他死了之后,必有人为他批注生命的最佳意义。

另有一次,我为某个五十几岁的原住民举行安息礼拜。他也一样是突然猝死的,整个脸都黑了。那一天,他的妻子问我:“可否放纪念品在棺木里?”她放了三样。前两样是一只女用手表,和一封情书,第三样她偷偷放了几张千元大钞。我说:“钱烧掉就没了,还是留着比较好。”最后她把钱留下了,但也哭倒在棺木旁,因为这些都是爱她的丈夫所给她的。

若没经历生死、也没哭过长夜,怎能知道人生呢?不知人生,也无从谈生命的意义。人喜欢留在欢乐时光里,但这也隐含了某种危机,因为每过一天,人的时间就少一天。到那一天时间都用尽时,别人也会评论我们这一生是否过得有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给”

过去十年来,我采访过数百个基督徒的生命见证。他们之所以被采访,有一个特点是他们能给──给出时间、热情、甚至是生命。好比我采访过一个四十几岁的周弟兄,他的工作是保险公正人,需要对受灾户、理赔公司作出公正的判断。因为工作的缘故,每天都全台跑,却把礼拜一的时间分别出来,教孩子英文查经。为何会这样?有两个理由:

一,他知道生命的意义来自圣经,这是他亲身经历的。

二,他知道孩子的灵命教育越早越好,若不花时间给他们,将来不会更好。他的生命意义在于给,而且是及时给孩子最宝贵的礼物──神的话。

这样我得出一个结论:生命的意义是:“给”,而且要及时给出最好的。耶稣在马太福音25章“绵羊与山羊”的比喻中也讲了这个道理。绵羊与山羊预表两种人。这两种人所面对的都是一样的人,但有人及时给,有人却从未给过他们。给的人证明了一事,他们已从主领受了救恩,因此在报答主恩中,他们愿随时给;另一群人则相反。

探讨给,有一个基本问题要澄清。人的时间、金钱、才干都是自己的吗?若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要给就会很困难。然而答案是人的时间是神给的,有了这认知,才会及时给。这可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好比国光号的司机。若时间是他的,他便可以吃喝玩乐到天亮,等到隔天七点五十九分坐上驾驶座时,全车的乘客都跟他一同遭殃。但实际情形不会这样,因为这司机知道他的时间、睡眠都跟乘客有关,他会养足精神给今天的每个乘客。

人的一切都是神给的,活出生命意义的前提是,明白这些都是神给的;如此才能甘心给,否则谈人生意义只是纸上谈兵。这也是马太福音25章所讲第二个比喻的重点。比喻中,有人从主得五千、二千、和一千两的银子,若他们把所得的发挥出来,必会给这世界带来许多不同的祝福。

四十几岁时,我反思人生的意义,发现神给我的恩赐是写作与教导,因此我决定要往这条路前进。七年过去了,我写了一些书,其中有一本是教人如何写灵修笔记。这本书让我在任何场合中都可以随时跟人作朋友。我为理想而给──让人借着读经与写笔记恢复跟神的关系。借着神的赏赐而给,是我已找到的人生意义。当我回想过去这七年,看到读者因着写笔记而重新建立跟神的关系,那是我最大的安慰。

原文标题:《寻找人生的意义》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Monday, 2015, July 20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Tuesday, 2012, January 17

录入日期: 

Thursday, 2015, July 16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