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追求成功,但软弱也有这四个益处
虽然大部分国家和个人都会把成功当做奋斗的终极目标,但却并不是所有努力都会如愿以偿。不得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有的身有疾患(残疾和疾病),有的经历过伤痛(人际关系破裂,心理创伤和虐待),还有的境况窘迫(贫穷)。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处于这样“弱势”的位置也不一定是一件坏事。软弱背后,同样蕴含着祝福。
1. 软弱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成功并不能归功于个人的技术和才能。
圣经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他们之所以得到优待和权柄,完全是上帝的赐予,而非他们能力超群。
以色列最初的两个王(扫罗和大卫)就是最好的例子。他们并不是通过召集选民,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或是通过振奋人心的讲演证明自己有决心和能力从而登上王位的。而是上帝亲自拣选了他们,并通过先知撒母耳恩膏他们作了以色列的王。(撒母耳记上 9章15-16节,撒母耳记上16章1节)
扫罗出身富裕之家,但他本人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而大卫一开始是个毫不起眼的牧羊人。耶西(大卫的父亲)和撒母耳都不认为他会是王位的最佳人选。撒母耳认为以利押是个好人选(撒母耳记上16章6节),耶西最初甚至都没考虑过大卫——也可能是因为大卫那时候还太小。(撒母耳记上16章11节)但是上帝却非常明确地要大卫成为以色列的下一任君王。
当我们认识到我们的所得并不能归功于自身时,我们便更能清楚地明白,一切都是上帝的赐予。
2. 软弱让我们能更好地管理我们的恩赐
大卫和扫罗虽然都被上帝拣选作王,但他们的人生最终却截然不同。从扫罗看到大卫战胜了歌利亚之后,他就变得不安,甚至试图杀掉大卫。几年之后,扫罗战败。他虽然年少得志,但最终他的自傲让他远离了上帝的旨意,他开始滥用上帝赐给他的职权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是遵从上帝的心意。
然而大卫则不是为了满足自己,而是一心跟随上帝。跟扫罗相反,他没有滥用上帝赐给他的王位,而是全心全意地追随上帝,为了实现上帝给以色列的命定。
如果我们能时刻铭记,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的赠予,我们就能更好的管理这些恩赐并用合乎上帝心意的方式使用它们。不要忘记上帝呼召我们的时候说“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书 2章9节)
3. 软弱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罪性,看到上帝的信实
大卫作王之后并没能成为一个完人。他也犯过罪。他纵容自己自高自大,违反了上帝的旨意清点了以色列的国民人数(撒母耳记下 24章10-17节)。还曾经放纵肉体的诱惑,强占拔示巴并下令杀死了她的丈夫乌利亚(撒母耳记下 11章2-17节)。
然而当大卫认识到自己所犯的罪时,他忏悔了。在诗篇中,他的诗句充满了痛悔,破碎和伤心。就在这时他认识到,上帝不曾离弃他,上帝是他的牧者和护盾。在大卫犯罪之后,上帝的信实反而更加显明出来。后来这些诗篇一直被代代相传,教导后人。
即使大卫犯了错,上帝仍然拣选他作了后来弥赛亚的祖先,使他能与上帝伟大的救赎计划有份。
我们若能认识到自己的罪有多么的深,就会更能体会到上帝的信实有多么伟大和美好。即使在我们的过犯中,上帝仍然与我们同在并且要救赎我们。
4. 软弱能让我们成为更合适的器皿,能为上帝所用,完成天国的工作。
马太曾经是罗马帝国的税吏。税吏在当时是受人指摘憎恨的,因为他们会额外收税,中饱私囊。因此税吏在社会中是被厌弃的。
不被社会(道德上和地位上)认可的确是个弱点,但正是因此耶稣才走近了马太。当耶稣看到马太坐在那里收税的时候,他叫马太跟随他,作他的门徒。马太跟随了耶稣,随后跟耶稣和其他的“罪人们”一起吃饭。法利赛人和文士抱怨说耶稣不应该跟这些罪人在一起。耶稣回答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马太福音 9章:12-13节)
在我们不被世人看重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聆听上帝的呼召并被祂使用的最好时机。
我和我的朋友们要么是社会工作者,要么是全职在教会服侍当牧师,每天服侍各种群体。我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在遇见耶稣之前,我们的生活都破碎过,失败过,伤痛过。他们中有的曾经是帮派分子和匪徒,有的曾经自杀未遂,有的患有精神和身体上的疾病,有的曾经受过虐待或者童年有过创伤的经历。
但是耶稣无一例外地救赎了我们,治愈了我们的灵,让我们可以向其他人传扬祂的恩典。跟这些曾经破碎的人们一起工作和生活让我更加惊叹于上帝的爱,是祂的爱和恩典改变了我们,让我们痊愈之后可以成为祂的器皿,为祂所用。
最后,认识到我们是软弱的能让我们更加信靠上帝,为祂所用。我们在生活中处于弱势能让上帝在我们身上做工,改变我们,让我们变得更像祂儿子的样式。(罗马书 8章29节)让我们每天都能信靠上帝并信心满满地对祂说:“主是我心里的力量”(诗篇 73章26节)。
选自“雅米——听见年轻基督徒的声音!www.ya-mi.org”;翻译:覃函涵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