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双赢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互动中,不是双赢,就是双输。当人习惯按照“零和游戏”的模式思考问题,认为对方的“赢”就是自己的“输”,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
当你选择和另一个人(或一群人)一起建立关系时,你就成为团队的一员,团队的成员不是一起赢,就是一起输。这个团队将带给你的是喜乐或痛苦,乃在乎你自己作出怎样的选择,并乐意为团队获得最大的利益而积极付出。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天使对传教士说:“来,我带你去看看地狱。”
他们进到一个房间,有许多人围着一锅香味四溢的食物坐着,但每一个人脸上却流露出饥饿、失望的眼神,原来,尽管每一个人手中都有一双筷子,但是筷子太长了,所以食物怎么样都无法送入自己的口中。
“来,我再带你到天堂走走。”天使又带着传教士进到另一间房间,这个房间的情景和刚才的一模一样,只是,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十分饱足,并且充满了欢笑,仔细一看,他们所用的筷子也是和刚才的一样长。
传教士好奇地问:“为什么同样的情景,这房间的人快乐,那房间的人却愁苦呢?”
天使微笑说:“难道你没有看到,这房间的人都学会了相互用筷子夹东西来喂对方吗?”
天堂之所以为天堂,是因为在那里的人追求“非零和”的双赢思维模式——主动地给予,能引发他人给予正向的回馈,最后,你也必接收到他人施予的供应。
想象一下,自己和家人、朋友或同事共搭一条小船,在渡河的过程中,大家突然爆发激烈的冲突。你为了强化自己的观点,于是,拿起放在船上的一把猎枪,朝船底开了一枪。
或许,一刹那之间大家突然安静了,对方也听到了你的观点,但是,船已经渐渐往下沉。你的家人、伙伴即将随着船被淹没,此时,你仍然会为自己的“胜利”庆贺,直到灭顶为止吗?
当你和一群人建立关系时,就选择成为团队中的一分子,正如在球赛中,除非自己团队的成员能赢,否则你也无法赢。所以,为了你自己,你必须在冲突中确定他们也会赢,否则最后的结局一定是双输。
我们未必永远都是输家,成与败只是一种暂时的结果。胜不骄、败不馁,重要的是,自己能否坚持“双赢的信念”。
公共关系专家亨利·罗杰斯(Henry Rogers)说:“你在赢时所失去的,可能比输时失去的更多。”因此,为了维系人际关系的和谐,有时做一点牺牲或让步是有必要的。面临失败时,可以自己反思以下的问题 :
- (一)如果我赢了,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 (二)如果我输了,得到什么?又会失去什么?
- (三)双方所争执的问题,和彼此的关系比较起来,哪一个更重要?
反思上述的问题,就不会在输赢之间执着,并且学习用原谅、饶恕的心,接纳他人的过错。
在一艘船底破损即将要沉没的船上,并不会把人一个个抛到海中以减轻船的重量,因为这样做于事无补,所有人最终都要灭顶 ;相反的,船上的人会同心努力把船底的洞口堵住。要能达成此种齐心解决问题的双赢目标,过程中可依循以下步骤:
- 步骤一:了解对方的需要,寻求彼此最大的交集点。
- 步骤二:透过祷告来寻求神的心意。
- 步骤三:发挥创意,列出所有可能的双赢方法。
- 步骤四:选择一个最佳的双赢方法。
- 步骤五:执行并修正方法。
虽然《圣经》没有用“双赢”“团队精神”等今日的词语,但仍以身体的图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例如,使徒保罗提到:“免得身上分门别类,总要肢体彼此相顾。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哥林多前书》12章25-26 节)
各肢体都属于身体的一部分,脚不能牺牲眼睛而“赢”,眼睛也不能牺牲脚而“赢”,因为,若造成“赢家”和“输家”的结局,只代表两者“皆输”,最后各肢体都会功能衰退、遭受痛苦,甚至是死亡。此外,尽管每个肢体不同,彼此有所差异,但都是无可取代的,因为神要将各个肢体联结成一种独特的合一。因此,既然是一个身体,身子上的各个肢体必须彼此相顾(《哥林多前书》12章22~26 节)。
在人际关系中,不是“双赢”,就是“双输”,没有其他选择。因此,经文提醒我们在基督里的人,必须在爱中相互扶持,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
摘自《玩出好关系》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