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经典】重要的是“温暖”而不是“节”
在马赛域的一间小鞋店内,有一个手艺精巧的鞋匠,他的名字叫马丁。那一年的平安夜,他关上了店门,一个人望着窗外的皑皑白雪,默想着圣诞节的主角耶稣。他想,假如明天是第一个圣诞日,耶稣诞生在马赛城里,我要送给他什么礼物?马丁从鞋架上取了一双小皮鞋,仔细地擦拭着灰尘,这是马丁最精致的手工,他想,我就把这双精美的小皮鞋送给耶稣。可一转念,又觉得自己很傻,主耶稣怎么会要我的小礼物呢?
马丁熄灯睡了。睡梦中,他清楚昕见耶稣说:“马丁,马丁,你很想见我吗?明天我会到你鞋店的窗口来拜访你。”
第二天清早起来,马丁想起夜里的梦,赶紧把店铺打扫干净了,又烧了壶热咖啡,就在窗口坐下。等了一上午,没见耶稣来,却看见街上有个冻僵了的清道夫,马丁赶紧把他请进屋,让他坐下来烤火,还给他倒了杯热咖啡。
到了下午,耶稣还是没有来,窗外却来了个面色苍白的寡妇,她背上的孩子已经冻得小脸通红,马丁赶紧把他们请进屋,给他们端上热水,招待他们吃饭,还送给他们衣服,最后把那双精制的小皮鞋套在了孩子的脚上。
一直到晚上,马丁都没有等到耶稣,就寝前,马丁自言自语地说:“哦,那只不过是个梦。”
就在马丁睡下的时候,鞋店的窗口忽然闪亮起来,玻璃窗上显现出清道夫、穷寡妇和小孩的脸。他们微笑地说:“马丁,我已经来拜访过你了。”
朦胧中,马丁听见主耶稣说:“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因为我饿了,你给我吃;我渴了,你给我喝;我作客旅,你留我住。我实在告诉你,这些事你既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马太福音25 :35-40)
那是一年前的圣诞夜。德克萨斯州克利布鲁尼的沃尔马商场里人满为患。等待付款的人们在付款台前排起了长龙,他们要买的礼物也许明天早上就会成为圣诞树下的宝贝。
有一个妇人等在收款员杰弗瑞•肯特那一队中。她看起来生活过得很不容易:衣服破旧,手很粗糙,显然她要为生活辛苦做工。她耐心地跟着队伍向前移动,手中只拿了一件东西。她的儿子一直想要一个索尼游戏王二。加上销售税,这件东西总共近220美元。那孩子快要得到这个礼物了――妇人已为此节衣缩食攒了一年的钱。
当肯特将游戏软件上的条码扫瞄进收款机的时候,妇人却惊慌地发现:她的钱不见了,她的钱不在她放钱的地方了。妇人哭了起来,同一队的顾客立刻都知道了她的不幸。
为什么偏让我赶上?肯特一边沮丧地想,一边看着这个慌乱的妇人在身上里翻外找。他打算叫经理来从收款机上取消刚输入的价目,并把这件东西锁回货柜。他无奈地准备关闭付款台以等待经理从商场的另一侧挤过来。在圣诞夜,让这么多人等在那里看时钟滴滴哒哒地走向下班时间――这是任何一个市场经理和收款员最不愿看到的事情。肯特甚至暗想:我去教堂要迟到了。
然而正在这时候,奇妙的事情发生了。有个男人从自己的钱包中抽出一百美元向前面传过来。当钱在队伍中向前传递的时候,不时又有二十元、十元的钞票加进去。有人还从牛仔服的口袋深处找出许多一元的钞票添上去。
当这一把钞票最终到达收款台时,肯特一数,刚好220元。
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帮助这个妇人实现了圣诞夜的心愿――送给儿子一件他梦寐以求的礼物。
杰弗瑞•肯特并没有迟了去教堂――2002年的圣诞夜,在德克萨斯克鲁布尼的沃尔马商场里,这些人,成为了一座教堂。
这两个温馨的圣诞节故事,并不是虚构和杜撰,它们浓缩了西方国家大部分人对圣诞节的理解和实践——关怀身边的弱势群体,用实际行动纪念耶稣降生的意义——带来完全的爱。
现今的中国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分化,许多被遗忘的弱势群体需要关怀,需要尊重。社会中那些无家可归的弃儿、那些没有童年的留守儿童、那些辛酸的空巢老人……他们的悲惨处境,是对一个时代良知的拷问!
近年来,虽然一些公益组织开始零零星星地建立,但慈善理念仍未能深入人心。而今天的教会,如何才能履行耶稣基督的教导,去关怀你的邻舍?
前几年,浙江某地的各教堂,每到圣诞节时流行大摆圣诞酒,场面之奢华令人惊异,当地媒体也大肆报道。随着经济环境和宗教环境的转变,当地的城市教会开始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思,个别重视社会关怀的牧者,在本教会力排众议,开始取消圣诞酒的风气,动员基督徒参与好撒玛利亚人的活动。他们尝试让福音突破教会的围墙,勇敢地进入社区,用实际行动见证信仰的力量。
这是一种令人可喜的转变,尽管力量微小,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我们在圣诞节和平常的生活中,懂得关爱身边的人,这种爱的行动就会产生很奇妙的力量。
本文由《圣诞访客》与《那个圣诞夜,那些人,成为一座移动的小教堂》综合改编。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