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继续漂流,还是回归?——《鲁宾逊漂流记》作者笛福的故事
1660年5月的一个夜晚,伦敦正在狂欢,这狂欢与其说是欢迎查理二世的复辟,不如说是送别高道德标准的欢聚。
丹尼尔·笛福出生在那时的一个不从国教的家庭,对一个不从国教的家庭而言,那是个艰难的岁月。查理二世登基不到两年,就大肆迫害不从国教者,约翰·班扬的12年牢狱之灾就是那时的许多残酷的判决之一。
参加主日聚会的巨大危险给年幼的丹尼尔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夜幕降临时,笛福的父母会警觉地带着三个孩子溜出家门,去一个不从国教的小会堂聚会。
几年后,笛福去了不从国教者的学校,男孩们在那里接受了超前于时代的教育。他们学习法律、科学、地理、天文、速记、逻辑、数学和现代语言。除此之外,每个学生还必须能进行长时间的脱稿演讲和口头辩论。笛福的极端活跃,使他成为学生的公认领袖。但他早年并未将生命交托给主。
离开学校后,笛福去到一位商人那里做学徒,23岁时,笛福就自立门户,从事海外贸易。他做生意的本钱主要来自他的新婚妻子,一位信仰虔诚的年轻女士,她父亲很富有,在结婚时给了几千镑的嫁妆。
那是一个“形势大好”的时代,喜欢辩论和出主意的笛福经常在公众场合发表自己关于解决当世问题的方案。渐渐地,他在伦敦上流社会名声大噪。
1685年,查理二世驾崩,王位传给了他兄弟詹姆斯二世,此人力图在英格兰复辟天主教。蒙茅斯是更正教一方的王位竞争者,笛福加入了他的军队。一场短暂的战斗之后,蒙茅斯兵败被俘,他的支持者都被判重刑。笛福夹着尾巴,盼望伦敦的法官没有听说他卷入过此事。
勇气恢复后,笛福继续投身到日渐增强的对付詹姆斯二世的活动中。笛福利用了人们对国王普遍渐长的反感,他的文字在伦敦的俱乐部、咖啡馆和大街上受到人们欢迎。
1688年11月4日,奥兰治的威廉在托贝登陆,从声名扫地的詹姆斯二世那里夺取了王位。笛福也成为首屈一指的传单专家,他发表的诗作受到与日俱增的好评。他还写了一本书,提出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玛丽女王偶然读到这本书,对他的观点深表赞同,从此笛福就成了宫廷的常客。但他为了躲避忧虑和妻子的指责,大多数的夜晚都在西区的客栈里度过,他还找了一个情妇,从此,他的六个孩子几乎没有了父亲。但直到那时,笛福都丝毫没有因自己的罪而感到良心不安。
笛福的言论和行为招致政敌的怒火,他的仇家到处寻找机会控告他,新门监狱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下议院发言人罗伯特·哈利是一位狡猾的政客,他希望笛福成为自己的笔杆子,于是出钱缓解了笛福夫人窘迫的经济状况并着手让他丈夫获得赦免。
哈利要笛福创办了一份每周出两期的报纸,叫作《评论》,报纸意在吹捧哈利及其党派。在笛福的手里,《评论》迅速成为当时最好看,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九年时间里,它不仅大大影响了公众的看法,而且为新闻业的报道和叙事带来了新潮流。正是这份报纸给笛福带来了盛誉——后来他被人们称为现代新闻之父。
笛福的成功很快遭到了政敌们的仇视,这些人开始散布关于他过去破产的丑闻。笛福慢慢认识到,自己把青春年华都给了一份报纸,这报纸现在主宰了他的生命。他发现世界空虚,因而深感绝望。紧接着一杯杯苦酒接踵而至,他因出版煽动性的文章被控告上法庭,而这也使他和哈利中断了联系,报纸停办了。
54岁的笛福成了过气之人,他得了重病,几个星期卧床不起,他终于谦卑下来,一再思索着人生中痛苦的跌宕起伏。往事一幕幕出现在他眼前,控诉着他的良心,最终,上帝使他整个人和未来都发生了变化。
笛福在他最著名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归向基督,重生得救的经历。其实鲁滨逊的经历就是笛福自己的灵程自传:
当我开始生病时,沉睡已久的良心醒来了,我反省自己的人生……然后呼喊道:“主啊,救救我吧!我走投无路了啊!”这是我多年以来第一次祷告,如果这也能称得上是祷告的话。良心现在开始审查我……我想对它说:“坏蛋,回头看看你糟蹋掉的人生吧!”我拿起《圣经》来读……映入我眼帘的第一行字是:“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你也要荣耀我……”睡觉前,我做了此前从未做过的事——我跪下来向上帝祷告,求他实现给我的应许,求他搭救我。
笛福悔改了,让自己的生命降服于主基督,他品尝到了与救主亲近的滋味,领略了主对祷告的回应,并且经历了自己内在天性的巨大转变。
后来笛福又写作了《家庭指导》《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杰克上校》《罗克萨娜》等畅销书籍,这些18世纪早期的书到今天还在出版,这充分肯定了笛福的能力。
笛福有15年之久尽可能地努力从事基督教事工,他明白自己浪费了过去的光阴,然而他相信上帝会实践在《圣经》中的应许:“蝗虫……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补还你们。”(珥2:25)主确实大大祝福了他的晚年,因此后来的世代会把他的名字与那些著作联系起来,这些书见证了救主使人归正的大能。
在人生的尽头,笛福又一次陷入多年来熟知的阴影中。他因早年的一场债务惹上了官司,1731年4月26日夜里,他最后一次安睡了。也许悲哀和烦恼在生命最后时刻回来,是要提醒他世界的空虚和残酷,与之相对的是前头等着他的永恒。
原文标题:《现代新闻业之父——丹尼尔·笛福》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