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羡慕别人,却让自己迷失在外?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很多人羡慕别人,却对自己的生活充满抱怨。却不知,羡慕别人生活的人,是对他人生活的无知。一个人只有真正认识创造自己的上帝,才会真正认识自己,并为自己所有的感恩。

羡慕对方,却否定自己?

《红楼梦》第七回,有一个值得三思的情节,即宝玉与秦可卿之弟秦钟的初见。作者特意写出宝玉秦钟二人看到对方后各自的心理感受。有趣的是,二人的反应竟完全一致:羡慕对方,否定自己。

这种情形看上去,像是另一种围城效应: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换个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受,个中矛盾就更加清楚:宝玉爱上了秦钟所否定的身份与生活;秦钟爱上了宝玉所否定的身份与生活。

逻辑颠倒之后,结论是: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并误以为他人的情形好过自己,不满与羡慕同时发生,一面互相肯定,一面自我否定。他们分别渴望成为对方——以为那才是理想的自己。人生的矛盾就在这无法最终肯定也无法最终否定中纠结。

广义地看,宝玉与秦钟的痛苦,几乎困扰每一个人。因为这世界上,总有让自己羡慕不已的另一个人存在,他/她站在那里,成为自己永久的遗恨。恨自己的出身、环境、家庭,恨自己的长相、身材、智力……柏拉图的所谓“绝对理念”或许换到这个地方——即在表达人的自我感觉上——是更准确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虚拟的完美自我,对照它,人自身的生命显出了缺憾。

北岛有一首短诗《界限》,以极深的笔触表现了这种矛盾。

我要到对岸去
河水涂改着天空的颜色
也涂改着我

我在流动
我的影子站在岸边

象一棵被雷电烧焦的树
我要到对岸去
对岸的树丛中
掠过一只孤独的野鸽
向我飞来

自由意志始于哪里?

叔本华

叔本华将意志归结为世界的本质无疑是深刻的。在叔本华看来,意志本质上是一种盲目的冲动和永不满足的欲求。从这一点来看,北岛的《界限》可视为这一观点的文学版本。正是叔本华的启发,近代哲学走出黑格尔绝对理性的高墙,从非理性的缺口看到了另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后世的哲学家如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瓦格纳、詹姆斯和杜威,甚至在维特根斯坦那里均可以找到叔本华的影子。

其实,人若仔细倾听上帝之言,原不必走过千山万水才豁然发现“意志”的力量。上帝造人之初就把“自由意志”给了人,上帝按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人,甘冒最大的风险,也甘负最大的代价,宁愿让人是有自由意志的人。这就是人的意志的来源。这一来源表达了两个方面:第一,意志的根源在于上帝的创造(与进化无关);第二,上帝将自由意志放在人的里面,表达了上帝对人极大的爱,这是无条件的爱,先验的爱,超越性的爱。用新约以弗所书的话来表达,就是“长阔高深的爱”。

而自由意志恰恰又是人走向犯罪的原因之一。这不是上帝设计的失误,而深刻表现了上帝对人的爱,愿意放手给人选择的权利——哪怕人选择犯罪。叔本华所谓“意志的盲目冲动和永不满足的欲求”一语,是对意志本质的透彻揭示。狡猾的蛇正是从挑动人的意志上得逞它的计划的,它的全部话语中最核心的一句是:“你们便如上帝能知道善恶了……”。蛇把另外一个存在——全能的上帝——放在人的眼前,激发出人心中隐而未显的欲望,它知道,当诱惑达到这里,人摘吃禁果就是不可遏止的行为了。圣经早在在创世记第三章就记载了亚当夏娃的堕落经历,以罪的原初之因警示人,实在发人深省。

海伦·凯勒

认识创造自己的上帝

人往往并不了解自己,唯有创造人的上帝最了解人,深知人心底所存的一切意念。人最大的盲点就是看不到自己。人的问题,始终没有脱出亚当夏娃的犯罪之因,即在内心深处有某种朦胧的要求,某种跃出自己现状的渴望。

若深一步探究会发现,人的这种自我遗恨,集中在“出身、环境、家庭、长相、身材、智力”这些方面。而且,人的愿望又总是片面性选择,眼睛只盯着自己所巴望的好处而不计其余。想要生长在名人之家者,只想到名人的好处,而并未想到名人之累;想要聪明得如霍金一样者,并未想要霍金的残疾;想要如姚明一样成功的人,从未想要姚明的艰辛奋斗……

再深一步来看,人的这种不满,从根本上是指向上帝的。“出身、环境、家庭;长相、身材、智力”……基本都是人与生俱来的条件,是上帝赋予人的。因而,人的所有此类不满,都是对上帝的抗辩,人的这些不满,背后都有约拿式的恼恨:“我发怒到死都有道理”!

美国盲聋女性海伦·凯勒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度过一生,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道尽了赞美上帝之情。生来有一双明亮眼睛的人,有谁为自己天天拥有光明而止不住欣喜歌颂?人忘掉了他生来就拥有双眸的幸运,反而双眸炯炯地盯着自己没有的东西,质问“为什么?”

这就是人,这就是人的问题根源之一。

只有当人真正认识创造他的上帝,他才会认识什么是乐观知足,什么是幸福完满。如保罗所说:“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持有一颗平安坚定的心。原因很简单,他所求的,不在这世上;他所仰望的,也不在这世上。因此,世界的喧哗与骚动,都波及不到他的意志。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他可以这样泰然无憾地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Wednesday, 2015, June 17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Tuesday, 2014, March 4

录入日期: 

Sunday, 2015, June 14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