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的失落、绝望、罪恶,唯在基督里能被除尽
在这样的空茫中,世界能给他什么帮助?他自己说,“成功者善于制定规则”引他从自卫走向害人。
“成功”这个高亮醒目的词语,本身就是一个谎言。它用切断时间为手段,让人只注目于几个焦点,仿佛那就是一切。如果洞穿这个魔鬼的伎俩,你会看见,若不在基督里,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成功”。
上大学算是成功吗?林森浩上过了;考入名校研究生算是成功吗?林森浩考上复旦大学医学院了。对于等待判决的林森浩来说,这些成功算什么呢?死亡亮出价值的底牌,“成功”,当拿到死亡的镜下,只照出一片空无。
除了十字架上主耶稣的“成了”;除了保罗殉道前自述“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所表达的自信;除了基督教历史上古圣先贤见证的的美好生命,人类历史上并不曾存在什么“成功”。
如果有人能举出某个“成功人士”为例,一定能有另外的人马上举出此人沮丧空虚失败的例子。“成功”是世界向人提供的一个最具欺骗性的符号。
所谓“制定规则”,更是专制历史、等级文化教给人的邪恶思想。在这个“人人都想当皇上”的社会传统中,通行的是鲁迅所说的“吃人”或“被吃”的丛林法则,皇上之所以成为最高价值,就是他有权为他人制定规则,管制他人。在这样的社会思想意识里,随从世上的风俗,林森浩只能找到对利害的分辨,对好处的追逐,对公义、圣洁无知,对崇高与荣耀则是盲目的。
二审中,等待判决的林森浩在独白中写下了他的后悔。这是一种自怨自艾的后悔,是黑暗无底的后悔,是咬噬心肺的后悔。因为他不知道真正的拯救在哪。一方面,他所犯的罪向他日夜追讨;另一方面,不可逆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叫人回头无路。这是罪人最可悲之处,先是没有真理,再是没有道路,最后是没有生命。
圣经中,同样是犯下杀人罪的大卫却完全不同,他认识耶和华上帝,他深知上帝的本质,他知道神是有恩典有怜悯的,他知道如果他认自己的罪,悔改归正,他就会重新蒙神悦纳,他知道神喜悦罪人离开犯罪归向神,而不是喜悦罪人在罪恶中死亡;他知道神对“忧伤痛悔的心必不轻看”。所以,大卫向神痛悔之后,眼前有光明,心里有平安,认罪悔改之后,他的灵甚至踊跃,要去指教其他有过犯的人,渴望高声歌唱神的公义!
而林森浩只有“内心荒凉……是枯寂的……有的只是惶恐与不安”。林森浩对一线生机,只能心存侥幸。
真想隔空向林森浩呼喊,你一切的失落,一切的绝望,一切的罪孽,都可以在耶稣基督里被除去,十字架上的宝血能洁净你的罪,让你重新活过来,得着全然不同的生命。
读林森浩的独白,能感受到他脆弱的内心,全文没有一个“死”字,在等待二审生死判决的艰难日子里,他害怕这个字,回避这个字。
死,唯当与它面面相觑时,才格外显出它的狰狞。在新约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大声问道:“死啊,你得胜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之后,他满怀感恩地说:“借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得胜。”他在罗马书中如此说:“就如罪作王叫人死,照样恩典也借着义作王,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这就是林森浩一直未曾找到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林森浩的独白里,有两处看法并不正确,一在开头,一在结尾。他第一句就说“当我还在自由世界时……”,其实,他从来没有在“自由世界”里活过。在那个被罪污染的世界里,他从来没有自由。他里面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将他生生引向濒临死亡的绝境,他既没有能力脱离它,也没有能力反抗它,他何曾有过真正的“自由”——“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
林森浩说“可惜现在一切都已经太迟了!”其实只要能悔改何时都不迟,圣经中那与主耶稣同钉十字架的一个罪犯,就因信了这位同样被挂在木头上的道成肉身的主,就蒙耶稣宣告:“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在剩下仅有的时间里,愿林森浩得见他的生命之光!愿那坐在黑暗里的百姓,看见了大光,愿那坐在死荫之地的人,发现有光照着他们!(上一篇:复旦投毒案维持原判:我是个没什么价值观的人)
(原标题:《“我在思想上无家可归”——林森浩生死边缘的独白》)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