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超越抑郁,看见被上帝所爱的自己

 

作者:伟清、占从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3亿的抑郁症患者。坊间有许多抑郁症相关的书籍,提供各种方法、技巧,但很少有针对抑郁症这个问题本身进行直接的观察、默想的著作。

 

今天和您推荐的这本《越郁》(Seeing Beyond Depression, 中文尚未出版,书名暂定) ,是加拿大著名灵修作家范尼云写给抑郁症患者疗愈心灵的小书;在书中,范尼云不仅帮助抑郁症患者去理解抑郁症,以平常心去接受、面对抑郁的症状,并鼓励我们在这过程中勇敢地去学习忍耐、信赖,学习接受和享受生命本身的美善。

 

这不是心灵鸡汤,作者并不低估现实的残酷和个体的差异;他真实地经历过抑郁的黑暗和痛苦,在深邃的灵性生命中,他为抑郁脆弱的心灵指出了一条通往自由的路:活在上帝的爱中。

 

本文将摘抄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以飨读者。但在这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作者。

 

 

范尼云:奇葩人生的另类决定

 
 

 

范尼云是“方舟之家”的创始人,该机构以服事智障人士而著名。他出生显赫,是加拿大前总督的一个儿子。

 

许多人所熟悉的卢云神父也是受范尼云影响,在他人生的最后十年,他放弃哈佛、耶鲁的教职,服事这个群体。

 

透过范尼云的服事,从1964年到现在,全世界有130个“方舟之家”和上千个智障家庭的“信仰与光”团体。

 

范尼云

 

2015年,他获得了有宗教界“诺贝尔奖”之称的邓普顿奖,以表彰他“对肯定生命的精神层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有人评论说: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异数、奇葩”。

 

他之所以去服事智障人士,是因为一次看似偶然的经历。1962年,他在巴黎天主教学院获得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博士学位。

 

在法国一家精神病院担任牧者的托马斯神父,邀请范尼云亲眼看看这个地方的恐怖:十几岁的青少年被锁在墙上,几十个男人被关在肮脏的房间里,被当作动物对待。

 

在他离开的时候,其中一位病人拉斐尔·西米(Raphael Simi)问他:“你愿意做我的朋友吗?”

 

 

他做出了很少人会做出的另类决定,他邀请三个残疾人和他一起生活。他想和他们分享一切。

 

从此,他开始发现残障人士难以置信的痛苦,他们被排挤,被压碎,没有价值。

 

他意识到他们对福音的价值观很开放,他们渴望被爱;他们想能更深入地了解福音。“方舟”运动就是从这个“小家庭”开始的。一开始他不知道要做什么,他只是想“跟随耶稣,发现福音的信息”。

 

我们要分享的这本给抑郁症患者的《越郁》,也是深深体现了范尼云对破碎人性的怜悯,和在破碎中发现福音好消息的热情。

 

Seeing Beyond Depression

 

《越郁》:成为上帝所爱的自己

 
 

 

在第2章“理解抑郁症”中,他指出抑郁的根源是我们儿时的伤痛;这些已经隐去的,却在无意识的深处潜藏的伤痛,会在人生的某些特定时刻,以抑郁的形态出现。

 

如果一个孩子感觉不到自己被需要、关爱和欣赏,情况又会如何呢?如果他的母亲总是不在身边,或者她的心思总是在别的地方,又会怎样呢?如果她很劳累、抑郁,或者忙得无暇回应孩子的哭声呢?或者她带着攻击性和怒气回应呢?

 

如果她为了填充自己内心的空虚,试图控制孩子,占有孩子,阻碍他成为真正的自己,又会怎样呢……他会认为自己有问题,是麻烦的根源。

 

这样,他发展出一个消极的自我形象,以及可怕的内疚感;他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内疚。

 

……

 

这一切对这个孩子来说太沉重了。矛盾的情感,混着焦虑和内疚,简直无法承受。他无法理解和形成概念,也无法将之表达出来……

 

要面对它们,承认它们,把它们表达出来太难了。它们形成了一个小心埋藏起来的内疚、伤心和怨恨的阴暗角落。

 

……

 

 

抑郁是所有这些隐藏的、深埋在心中的悲伤、幽暗和内疚感的结果。当它们上升到意识的表层时,就会将那个人的全人都吞没。

 

这些感受通常会伴随着所爱之人的去世或其它痛苦事件显露出来,或者当我们曾经搭建的屏障开始崩塌时,也会显露出来。

 

所有这些孩童时期隐藏或压抑的幽暗感受,在抑郁时期都会重新复活。而现在已经长大的成人却不能理解它们从何而来,而无法明白缘由的状况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我简直疯了,我必须得去看精神科医生。”这个人形成一种更加受伤和羞耻的自我形象;她对自己感觉更差了;她感到自己被排斥、不正常,是别人的负担。

 

可以说,每个人都会抑郁,抑郁是一种生命正常的机理反应,因为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不受伤害的儿时记忆;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在第4章“医治还是重新站起?”中,他要我们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抑郁,就像对待身体的感冒、发烧一样。

 

抑郁不是一种可耻的疾病,不必向自己和他人隐藏。受这痛苦是很正常的;它是我们生命存在本质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生命故事的一部分。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允许自己陷在这种病态的悲伤里。为了找到新生命,我们得奋起反抗!我们不需要成为这些在我们意识中升起的情感的奴隶,而是必须学会管理它们,好使我们渐渐地从其中释放出来。

 

……

 

 

一个真正的朋友,一位好的辅导者,知道如何尊重抑郁症。它是一个自然的现象,有着各自独特的韵律。我们不应该试图让一个人太快地摆脱它。

 

她需要感受到,她是照原样被爱的,而不只是在她脱离抑郁的情况下。要重新站起来,那是需要花点时间的!

 

在第5章,范尼云提醒我们的生命就像果树一样会经历四季,在经历抑郁的时候,要把它当作是生命的冬天,当作是修剪枝叶的时候,以此等待预备春天的来临,一切将会焕发生机、繁荣昌盛。

 

我们的生命就像果树的生命。先是被种在母亲身体的土壤里,生长;我们出生,在有时粗糙的家庭土壤里成长。在我们的一生中,正如自然界的节期循环往复,一个季节接着一个季节。

 

……

 

 

正如葡萄树需要被修剪才能结出更多的果实,同样,我们每个人也需要被修剪。有些悲伤和失望的时刻就像粗暴和痛苦的修剪时期,好使生命可以更丰盛。

 

“但是在冬天很寒冷的时候,当葡萄树被修剪、砍去树枝时,我们发现自己很难相信春天会再来。生命在休眠,但很快就会重新焕发生机。”在这过程中,我们要学习欣赏肯定生命本身的美丽和生命力。他说:你是这美丽世界的一部分(第6章)。

 

我们可以是敞开的或封闭的;我们可以对生命说:“是”,并努力将它导向健康的方向,或者我们可以说,“不,这太难了!”甚至想要毁灭它。

 

这个对生命的“是”最初可能是一个被动的、缘于倦怠和悔意的“是”,但它可以渐渐地变成一个敞开的、接纳的“是”,一个喜乐的“是”。

 

这个对生命的“是”是从我们的最深处涌出来的,它不是天真或理想化的“是”;它不是在对一个梦或错觉说是,而是对我们最深的自我说“是”……

 

它是对我们真实的美丽说出的“是”,哪怕在某些时刻我们看不见这美丽。但走向这整个的“是”是个艰难的旅程。今天,你活在冬季;你要相信,春天会来临。明天,嫩芽会冒出,接着会有花朵和果实。

 

欣赏和肯定使得我们产生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信赖,这个信赖是最终开启生命之门、迈向自由的钥匙。

 

我们人类,世上的男人和女人,都是被精心创造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里面都有一个隐秘的角落,我们最深层的自我,是为了彼此分享、心心相应和喜乐而受造的……有些时候,最深层的自我被隐藏在一扇小心关锁的门后面,我们便丧失了自信。

 

……

 

我们需要一把钥匙,来打开生命之门,那扇通向自由的门。

 

……

 

 

 

这把钥匙叫做信赖:相信在比所有悲伤和死亡的感受更深的地方,栖息着我们隐蔽的、真实的自我,它是独特而重要的。它有一个终极目标,就是向着最丰盛的生命成长。(第7章)

 

如果我们懂得信赖,体会我们的生命被一双更大的手所托住,我们就会懂得休息,因为其实在广阔的天地中“休息”才是我们我们被造的终极目的。

 

休息,是在喜乐地宣告:生命的主动权不在我手里,而在祂手里;我不是属于我自己,我属于祂。 在这个忙碌紧张的时代,范尼云鼓励我们要提起勇气停下来,去休息。

 

到了某个阶段,我们需要提起勇气停下来:去休息,审视一下生活,试着看看痛苦从何而来。那幽暗的感受毫无疑问地会再次升起,内在空虚会重新出现。这可能会很痛苦。

 

我们可以通过做简单实用的事情,尝试新的方式来获得内心平静和一点安宁:做饭,打扫房间,拜访朋友,写封信,散步,听听轻音乐,拜访教会,安静地祈祷,或和小孩子玩耍。在我们所有的软弱和痛苦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平静、快乐的时刻。

 

我们需要学会品味这些幸福时刻:静静地呼吸,让温暖的阳光进入体内,享受好朋友的陪伴,让一丝欢乐在心中升起。到了傍晚,在睡去之前,泡个舒服的热水澡,让自己在温水中放松、休息。

 

当我们走过了抑郁的苦痛之地,我们终将发现:生命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无关用药与否;就像鱼儿找到大海,鸟儿找到天空,马儿遇见草原,真正的自由在更大的那位里面。

 

当抑郁症变得更加明显,并像这样更好地被接受时,能够把我们导向内心真正的自由。它迫使我们停下来,审视一下我们自己的生命以及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它使我们碰触到我们最深的需要,对爱和心灵相交的需要,但也碰触到我们对它们的惧怕。它帮助我们看到,超越一切人类关系之上,我们还可能饮于宇宙和生命的源头。

 

……

 

 

对有些人来说,深入他们的内在黑暗实在是太痛苦了,他们需要药物的帮助才能做到。痛苦太强烈了。

 

药物不仅能平复内心的苦楚,使他们可以继续日常生活,还可以将抑郁“吃掉”的那些物质归还给身体。

 

抑郁症常常伴随着持续疲劳、精疲力竭和缺乏能量;早上起床甚至都很困难!(第9章,抑郁症:释放我们得自由的契机)

 

范尼云的这本书不仅是写给抑郁症患者的,也是写给那些抑郁症患者的家人、朋友和弟兄姊妹,让他们知道如何实际地支持和帮助抑郁症患者。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然而,朋友有时候并不能理解我们的痛苦有多深,以及我们生活的那个“地狱”。他们可能以为自己能理解,但我们知道,他们就是不能!曾经历深度抑郁的帕尔默(Parker Palmer) [注1] 写道,他感到被许多前来看望他并告诉他“好想法”的朋友们封锁住了。

 

他很孤独,极度孤独,被锁在痛苦中。然而有一个人,每天只来十五分钟为他做脚部按摩,并没有说太多话。这个人对帕尔默的帮助最大,有一天他对帕尔默说:“我感到你今天强壮了一点。” 朋友乃是被邀请与那些在抑郁中的人同行,不要做油嘴滑舌的评论。(第12章,走出抑郁症)

 

当我们陪着范尼云走完这趟有关抑郁的生命旅程,最终会惊奇地发现:他不是在说抑郁,他说的是在这个堕落破碎的世界中,一个个真实的生命,包括你我。

 

其实,无论是不是抑郁症患者,无论抑郁程度是深是浅,所有人的生命都有一个共同的课题:成为上帝所爱的自己。

 

人的美丽在于他们有能力接纳自己的本相;而不是活在梦境或幻觉中,怒气或绝望中,想要成为别人,或试图逃离现实。他们意识到他们有权利成为自己。而就在那里,他们发现自己是上帝所爱的,上帝看他们是独特和重要的,他们可以服务他人。(第12章,走出抑郁症)

 

 

注[1]:

Parker Palmer(帕克·帕尔默),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代表作有《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 完 

 

版权声明

感谢著者汇寄,“今日佳音”首发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不代表本平台

版权归原著者及“今日佳音”微信公众号所有

转载须注明来源与出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Wednesday, 2019, July 3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作者: 

原创日期: 

Wednesday, 2019, July 3

录入日期: 

Monday, 2019, July 1

录入者: 

TonyJackson15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