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为什么祝你圣诞快乐?
说到圣诞节,人们会立刻联想到圣诞老人、圣诞树、报佳音、圣诞卡片,圣诞礼物、圣诞装饰、圣诞派对,等等。在西方世界,这是个温馨、热闹、交换礼物,甚至狂欢的快乐节日。商家也利用圣诞节大做生意。据估计,许多商家在这个季节所做的生意是全年的80%。
任何人如果用卫道的语调来批评消费主义,假借圣诞节玩乐,就会被认为是夺走圣诞节的“史古基”(Scrooge)。这个“史古基”就是“守财奴”、“吝啬鬼”、“剥夺快乐者”的同义词。其实,史古基是狄更斯的圣诞名著《小气财神》中主人翁的名字。在狄更斯的《小气财神》和另一部著作《双城记》中,我们能看出怎样的圣诞精神呢?
《小气财神》:圣诞真谛
原来“史古基”就是狄更斯的圣诞名著《小气财神》(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中主人翁的名字。狄更斯写过很多有关圣诞节的故事,但是这一本最有名气,也影响最深。这本书是1843年圣诞节,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出版。由于这本书长期畅销,使圣诞节及其蕴涵的“圣诞精神” 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那些受尽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剥削的人们再次感受到圣诞节的欢乐气息。“圣诞快乐”这句话也就变成今天恭祝圣诞的口头禅了。
《小气财神》是描写一个吝啬刻薄的守财奴史古基,尽管是耶诞前夕,史古基与他的助手鲍伯依然辛勤工作;天气酷寒,史古基却舍不得在火炉中多加几块炭,使鲍伯身裹厚被工作还是冻得发抖。两位为救贫慈善的募款人来访。史古基无动于衷,认为英国当时的救贫法、及根据救贫法所设立的救济院已足够照顾穷人。募款人告诉他,许多穷人宁可饿死也不愿上救济院;史古基竟冷酷地答道:“如果他们宁可死,那最好就去死吧,顺便还可以解决人口过剩的问题。”快下班的时候,鲍伯苦苦哀求史古基明天圣诞节放他一天假。史古基冷嘲热讽百般刁难了好久,最后终于很不情愿地答应;但为了补偿自己的损失,马上要求鲍伯在圣诞节隔天要提早上班。
史古基让我想起15-16世纪法兰德斯画家波希(Hieronymus Bosch)的一幅讽刺画《死亡与守财奴》。这幅名画描绘一个贪得无厌的主人翁,死神正在门口向他招手。一个可厌的小鬼还拿着一袋金币引诱他的灵魂,床顶上还有一个恶魔虎视眈眈地俯视着。我们也看见,他的守护天使一直在他的身后祈求(波希活在天主教的世界),希望他能够抬头仰望十字架上射下的光辉,但是似乎并没能引起他的注意。显然地,波希画的是《马可福音》8章36节的经训:“人就是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史古基不就像是这位守财奴吗?
死亡与守财奴,92.6 × 30.8 公分,大约创作于1490-1500年间,华府国家画廊
回家后,史古基被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精灵所拜访。就像网络时代流行的穿越,他们让他看到自己给他人所带来的悲哀,以及自己将来悲惨的下场。他终于悔悟以往的生活方式,立志要彻底改变自己。他深刻体会到圣诞节的感恩与助人的真谛,体会到“施比受更为有福”。
分享基督的爱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的立场看到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扭曲。他后来在给一位记者的信中写道:“在写作时,我与角色们一起哭泣,一同欢笑,完全融化在他们之中。”他从中体会到圣诞节的意义:“仁慈的上帝在担负拯救人类重任的救世主降生这天,赐下了宽恕。”狄更斯认识到,耶稣带来了宽恕,也带来了欢乐。
但这或许并非一般人对基督教的印象。有些基督徒给人的印象是,耶稣是位煞风景的大师,一位神圣的反对者,他要消除一切的快乐和梦想。他们整天控诉别人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圣洁。20世纪美国一位新闻编辑、评论家和讽刺作家孟肯(H. L. Mencken)曾经这样地打趣清教徒说,他们“心里恐慌,担心此刻总有某人在某处正在快乐着。”
孟肯的嘲笑并非毫无根据。然而,这并不是福音书里所描绘的耶稣,或他所传讲的生活方式。耶稣公开传道的第一段话就是:“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他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报告上帝悦纳人的禧年。”(《路加福音》4:18-19)你看,他带来自由和快乐。根据《约翰福音》,他所行的第一个神迹就是在婚宴里变水为酒,与新郎、新娘一同欢乐。
所以,欢乐庆祝圣诞节,或是捐款给穷苦有需要的人,我们不需要因此感到内疚。圣诞节的意义就是在分享基督的爱。我们不必做“史古基”。
《小气财神》里史古基的改变,当作寓意来读的确很感人,不过,另一方面,它过分简化了人生的动力。它所仰仗的还是人类诉诸于功利的愿望:如果不改善对待他人的态度,我的下场可能很悲惨。读完这种励志型的故事以后,或是圣诞节过去以后,人们还是会根据“市场机制”来做决择的。
《双城记》:悲惨世界的出路
《双城记》是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1859年出版,描写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悲剧。故事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的故事。小说描写贵族的败坏,残害百姓,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狄更斯希望藉着法国的借鉴,给英国的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的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那些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期望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
故事中两位主人公,查尔斯·丹尼(Charles Darney)和雪尼·卡顿(Sydney Carton)外貌相似,但性格却完全不同。丹尼是法国贵族后裔,但是他对其家族压迫劳动者的行为不满,放弃了财产继承权,一人在伦敦谋生。卡顿则是一个有才华但愤世嫉俗的英国律师。两人都爱上了曼奈特医生的女儿。结果,露西·曼奈特爱上了丹尼,两人在曼奈特医生同意下结婚。
革命爆发,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监狱,已经继承家业的丹尼为保护旧日的管家,冒险赶回巴黎。结果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最后被处死。这时一直爱慕露西的雪尼‧卡顿也来到巴黎,为了帮助心上人的爱人,他宁愿牺牲自己,在死刑执行的前一天买通狱卒,潜入监狱,将丹尼迷晕,托同伴把他运走。卡顿顶替情敌,被送上断头台。而丹尼一家则得以逃出法国,抵达伦敦。
在行刑那天,三辆囚车一共是52位犯人要被送上断头台。一位流浪的女裁缝师也在死刑犯之列,她也是个被冤枉的倒霉鬼。这位姑娘心里害怕,看见了卡顿,以为是丹尼,就走上前来,希望他能够安慰她几句。
这两个陌生人都安详地受戮,出奇地安详。小姑娘因着卡顿的勇气和坚强,带着希望赴死。卡顿为着爱而牺牲。然而,这个故事的安排公平吗?我想,那是并不公平的。在那个革命的疯狂时代,赤裸裸的野心和盲目的热情所带来的灾难,使人命比蝼蚁还低贱。邪恶随着高贵的动机而侵入,希图自救的人类还有什么希望?卡擦一下,无辜的人头就落地了,还引起一阵欢呼,生命还有什么尊严?
狄更斯藉着这个故事,比《小气财神》表达了更伟大的情怀。其实,这个世界的“史古基”并不能藉着自我改造而克服内心的恶魔。在一个充满黑暗、罪恶、懦弱、无知、自私和残暴的世界,狄更斯在这里暗示,只有藉着无罪的替代,以救赎那被咒诅的,人类才有出路。
耶稣以自己为礼物
我想,狄更斯在影射耶稣的故事。耶稣基督为了爱世人的缘故,以义的担当不义的,代替人类受刑,自己却选择走向十字架,为的是让你我可以从罪恶的权势中得到释放。耶稣就像那无辜的卡顿,自愿地代替了我们。而我们就像那死囚丹尼,凭白得到了释放。这对耶稣并不公平,但这正是上帝爱的表示。他以自己的儿子代替了我们受刑。
这不就是圣诞节真正的含意吗?耶稣以自己为礼物送给了我们。这段历史最大的启发就是让我们稍微窥见了上帝的心思。这个心思让我们震动,因为那远比卡顿更有感情,更能了解我们的需要。这个不弃、不离的爱继续与我们同在,温暖我们的心,改变我们的人生。就如新约圣经《腓利比书》2:5-11所说的:
“他本来有上帝的形象,却不坚持自己与上帝平等的地位,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然有人的样子,就自甘卑微,顺服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因此上帝把他升为至高,并且赐给他超过万名之上的名。使天上、地上和地底下的一切,因着耶稣的名,都要屈膝,并且口里承认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给父上帝。” (新译本)
敬祝你圣诞快乐!真正的快乐!
临风,本名熊璩,祖籍江西,1944年出生于重庆,在台湾长大,毕业于台大。留学美国,取得伊利诺大学数学博士,计算机系硕士。台大数学系副教授 (1973-1977); 克雷超级电脑公司(Cray Research, Inc.)研究部总工程师(1979-1991); 惠普公司(HP)中央实验室负责多电脑研究部门(1992-1999);惠普公司大学关系部亚太区主任(2000-2011);2011年退休,全力读书、研究、写作。中国大陆出版有《绘画大师的心灵世界》(201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注:此文浓缩版曾发表于《境界》)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