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大家都在谈论的“工匠精神”,与清教徒精神有何不同
工匠精神,一方面,指的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他们追求完美和极致,努力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另一方面,指的是整个社会对能工巧匠由衷的敬意,给予较高的社会地位。
中国历史上不缺乏能工巧匠,但却不具备工匠精神。
不仅如此,中国人对于工匠一直是心存偏见的,甚至有些看不起。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要的是踏踏实实干活,吃得饱就OK,不要想太多。而现代西方以制造业立国,一定意义上,制造业文化就是工匠文化,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往往需要从业者乃至整个社会具备一种所谓的“工匠精神”。
如今,制造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能力正在下降到建国以来的最低点。更要命的,是整个社会的浮躁。大家都想赚快钱、一夜暴富,耐不住寂寞和诱惑,缺乏专注精神。难的有人沉下心,细细琢磨一个产品。
换一个角度看,中国今天的形势与100多年前的美国也有诸多的相似性。当时的美国在经历了经济快速增长之后,突然面临严峻的社会经济问题,例如贫富分化严重,劳资矛盾突出;许多行业被少数企业垄断,经济失去活力;政府官员腐败现象突出,工商界与政界勾结等等。这些现象也一度被当时的社会精英们理解为衰退的前兆。
不过,美国作为后起国家与英国相比在文化上具有更强的自我修正能力。这就不得不提到“清教徒精神”。
众所周知,美国是由一群清教徒建立起来的。最初来到美洲大陆的清教徒在当时是价值观最为“极端”的一群人。美国的清教文化里面是讲求创新、实用,这种价值观奠定了美国经济成功的基础。
许多人将美国的成功归结到精英文化上,但支撑这种精英文化存在的根基其实是一种强大的清教徒平民精神。这与东方的精英文化有明显差异,东方文化强调少数人对多数人的领导,而美式的精英文化更加关注普通人成长为社会精英的过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机会均等。
霍博兄弟在深入考察了美国管理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特性后指出,正是清教徒宗教信仰中的精神实质,让曾经是荒蛮大陆的北美成为全世界顶礼膜拜的经济中心。而当这种精神经由美国传到日本后,也直接成就了日本从二战废墟中快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中心的奇迹。
既然清教徒精神如此可贵,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清教徒领袖丁道尔说:如果我们渴望荣耀上帝,那么倒水、洗碟子、擦鞋和传教“都是同一件事情”。
建国初期的美国清教徒认为:“建造工厂的人就是建了一所圣殿。”
美国第13任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1872—1933年)说:“在工厂里工作的人就是在敬拜。”
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汽车时代、享有“汽车大王”美誉的亨利•福特(1863—1947年)先生对美国职业精神说得更加精辟:“工作是人类在道德上、生理上、社会上的救赎。”
虽然这些话语比较极端,把工作的价值抬举到“救赎”的高度,这在严格的神学意义上来看是有问题的,但从中我们看到美国人是何等的重视工作,完全把工作与信仰融为一体。这种职业精神,成为美国清教徒精神的重要构成。
宗教社会学家韦伯说:清教徒在世上活着就是为了增添上帝的荣耀,从世俗状态转变为恩典状态。这使清教徒产生了一种积极入世的禁欲主义的伦理:一方面,在工业、商业、贸易等职业中拼命劳动,在增进财富上荣耀上帝;另一方面,又有一个终生的目标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理性和秩序:服从上帝的诫命,从而战胜了自然的冲动和享乐。这种“入世禁欲主义”被人们认为是资本主义精神的根源,是清教徒精神的要义。
这种将工作视为天职的天职观实践在工作当中,其实有两个层面:首先,工作是上帝给我们的使命,所以我们必须敬业;其次,工作是上帝的,所以在其中要体现上帝的慈爱与圣洁。美国人从清教徒身上继承了这样的天职观。一位美国硅谷高科技人员曾对我说:“在美国,工作是天职、天职是习惯,已经完成了两个阶段”,“在美国有一点是其他国家所不具有的,那就是工作上的不断创新、精益求精”。
工作是天职,是神圣的使命,所以,基督徒的工作必须精益求精,不断挑战极限、创造卓越。美国是个引领世界产业浪潮的国家,第二次产业革命(电气)、计算机产业浪潮、互联网产业都是由美国来引领的。美国的餐饮业遍及全球,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在全世界每个角落都生根成长,其零售业沃尔玛,直销业安利、美琳凯,快递业联邦快递几乎遍及全球,这显示出美国人积极进取、挑战卓越的天职精神。以一种完成上帝使命的精神去创新、追求卓越,通过工作来荣神益人。
另一方面,美国人也在工作当中渗透了上帝的属性,工作中体现爱,工作中讲诚信。最近看过一篇报导,有位美国青年去甘肃当民办老师,拿着300多元人民币的工资,并且一干就是四年。中国人就不理解,你疯了,放弃美国的优越生活,到甘肃农村那种穷乡僻壤受苦,你是不是疯了?这位美国青年坚持的不是世俗的标准,不是把工作要赚多少钱放在第一位,而是把工作能否体现上帝的爱放在第一位。
美国也是世界上慈善机构最多的国家,而这些慈善机构都是靠众多企业和企业员工的爱心捐助。为 什么他们的员工就有这种爱心呢?因为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天职,绝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所以在工作中付出很多的爱,比如对客户的爱,对社会的爱, 对老板的爱。当把爱心渗透到工作当中后,工作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有真正的价值。而在中国,人们大都把工作作为赚钱的手段,在为工资、年终奖而努力,这样的工作越来越没有意义,越来越枯燥。这也正是两种价值观截然不同的结果。
今天,若要培育工匠精神,光靠“追求完美”的精神显然是不够的,但迄今为主,中国尚没有形成具有独立人文精神的中产阶级,更没有形成可以向外输出的核心价值观。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进与退的边缘,亦是混沌与秩序的边缘。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尽显疲态,新的发展模式尚待确立。然而,这条新的道路是什么?
参考文章:《卷首语:清教徒的职业观》;陈禹安《管理学专家呼吁: 管理者要回归“清教徒精神”》;《刚刚,它登上政府工作报告,惊呆了13亿人!》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