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媒体人40年经验分享:传福音的误区和匮乏

我常想,从事福音传播与文字工作的基督徒,应该首先知道什么是“福音”,不然我们很可能是“瞎子领瞎子”(太15:14),做了许多的虚工。

一、什么是福音

简单地说,就是耶稣救罪人、为罪人而死,所以传福音的内容就要指向使人知罪、使人认识这位基督、使人愿意降服在上帝面前,领受祂的爱。这应该是所有从事福音传播、写作者的核心信念。换言之,如果从事福音传播的人,不明白所传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如何能达成呢?

二、什么是预工(pre-evangelism)

福音预工就是在传福音之前,我们应该做的“松土”工作,因为我们若是单刀直入地向非基督徒切入福音,很难让他立刻悔改、蒙拯救。特别对传统华人而言,这样的开门见山特别困难,甚至让人印象恶劣。

我面试过许多台大学生,九成对基督教的印象都是在台大校门口被拦截,逼问他是否有几分钟谈“四个属灵的定律”,基督信仰严重被简化与粗糙化了,无法赢得知识分子。

其实,接受基督信仰是必须付出极大的代价,无法感情用事、仓促决定的,如果能先预备好土壤,在适合福音进入的气氛、情绪、需求下,对方愿意思考人生、价值、意义,信仰自然水到渠成。

我所感受的福音预工,必须传达的信息是:

第一,对上帝的本性——公义、慈爱、谦卑、善良、饶恕的发扬;

第二,爱的阐述,揭橥无私的真爱是从神而来;

第三,悔改、认罪、自省才是强者,提醒罪的代价,与永远的审判;

第四,上帝的救赎之恩,与世界末日之必至;

第五,在每日新闻的爆发中,看见上帝的行进与时代的心意。

总之,当我们传扬求真、求善、求美,有信、有望、有爱的普世价值时,人们才会找到生活的意义,认识造物的主,并离恶归善。

三、大众传播的本质:to inform、to influence、to inspire

“告知、守望、监督、娱乐”,是大众传播的四大功能,由于人们无法去到每一个现场,所以需要专业的记者代为出席,并准确地描绘出事件的真相、意义、冲击、本质、未来发展与解决之道。因此,读者无需亲至各个现场,即可得知其全貌、堂奥。

依此,基督徒有很大的机会借由报道新闻,在时事中呈现属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爱情观,进而对社会潜移默化。

四、什么是新媒体

新媒体是流程与载体的重要演化,由于社群网站与手机的便利,教会有机会借力使力,用最有效的方式打动最多的人,使之阅读与分享,并制造出惊人如病毒扩散效果的活动,与迅速的回馈、传播的调整、果效的评估。

传播者必须抓住或创造受众的喜好、关心的事物,以说出事件背后意义的方式,来启发阅听大众,当然一定要有吸引受众阅读与分享的诱因,才能达到病毒扩散的目的空间。

“这样写新闻、这样下标、选这个题材会不会爆炸?”

能让人受到感动而积极转发的文章,本身就是置入性营销,这关系着置入性营销的主题拟定、切入角度,以及标题设计、受众拟定。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有如下区别。

媒体功能:人人皆是媒体 v.s 媒体应是权威角色

内容策略:素人创造观点 v.s 专家生产制造信息

媒体诞生形态:网络原生 v.s 转战数位

盈利模式:贩卖信任(社群活动) v.s  贩卖观众(广告/业配)

当然,不同载体,自必要求不同的内容表达方式(内容略)。

不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只有一种存在功能:谁能抓住阅听人的心与眼,谁便是王道。

五、读者在哪里,关心什么,在想什么

媒体上充斥着金钱(Money)、美色(Sex)、权力(Power)、冲突(Conflict)、灾难(Tragedy)、猎奇(Novel),这些都是迎合人性、最能吸引读者的主题,福音传播者如何从读者有兴趣的议题切入福音的机会,值得研究。

只是,当你以美色吸睛之时,其实也是挑动读者的人性与物欲;当你诱之以财时,读者要的可能真的是不劳而获、赚钱发财;当你以冲突贩卖、吸引注意力时,又如何把话题从血肉模糊的场景带到关怀与爱?

凡此,都是福音传播者需要严肃面对、定调的策略。

六、基督教与大众传播/新媒体

基督教领袖40年来不重视、不了解、不运用、不担心媒体传播的重要,也从不投资、支持、代祷、培养相关人才,竟把广大禾场与传播机会拱手让给政治、商业、异教,以至于教势难以扩充、福音工作仅固守传统手工业,实在令人遗憾、感叹。

追根究底,教会界漠视福音传播,是来自许多错误观念。

错误观念1  没有耐心松土,急于收割

传统非基督教国家认识上帝,需要一段长时间做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转化工作,无法一蹴而就。转化的方式之一,就是从众所必读而关心的时事议题切入,进入真理/福音的内涵,教会迫切需要有许多哲学家、社会学家与媒体领袖,能看出上帝对时代与社会的心意,并作先知性服事。

错误观念2  不聆听、不对话

教会牧者往往不关心时事,也不训练基督徒反应时事,长期疏离之下,牧者与信徒都成了化外之人,成了“双面夏娃”,不与社会对话,自是无力解读时代,如今,反而成了对方来强逼你表态,挑战你对同性恋、死刑存废、环保动保的态度立场。(去年,同性恋团体竟于圣诞节、跨年夜主动到教会请安、吃早餐,要跟教会对话,甚至爆发冲突,登上媒体版面,凸显教会拙于应变,与僵化、粗暴的处理态度。)

错误观念3  有洁癖,不进入水深之处,下网捕鱼

华人教会所吸引的多为中产阶级,聚会崇拜方式往往对基层、弱势、游民极不友善,慕道友一旦进入教会,常觉格格不入,讲道信息只在布道会时比较浅显易懂,可是布道会的欢迎式与业绩导向,对慕道友而言又显得热心过度了。

错误观念4   不太思考、不善护教、不会表达或不善写作,渐渐失去对社会的话语权

华人教会习惯守成,喜欢牧养而不喜欢出击,当球丢来时惯于躲避,而非正面敏锐回应,长期不做功课,以致越来越没有自信对外,但是对内,却非常勇于争取资源,争做教会领袖。

结果是,在最主要的宣教传播战场上,我们越来越后退,如今仅有的福音传媒普遍都有如下问题。

第一,欠缺人才。教会与神学院不培养传播人才;能牧养教会的多,能在社会上作先知、哲学家的少,连能在社会上崭露头角的基督徒传播人也付之阙如。

第二,欠缺资源。虽有少数教会愿意投资硬件,但却不肯花钱培养人、雇用专家、投资内容生产、鼓励创意……

第三,欠缺推广。鲜少研究方法,不懂借力使力,印了书、做了节目,却不善包装,以致束之高阁。

第四,欠缺创意。越不接触就越外行,越害怕,在专家眼中,成了现代原始人。

七、急起直追、反败为胜

在信息发达的社会,我们再也没有借口,说福音无法传到世界、直到地极,从因特网到社群媒体,当今世界,每一位基督徒都应该是策展人、传教师、报社社长,因为我们拥有各种便利而无远弗届的工具,只要一部智能手机,极少的通讯资费,就可以与全世界沟通。

问题是,我们每天发出的短讯、脸书图文中,有多少能与非基督徒分享信仰真理的呢?我们是否愿意受专业的写作训练、文字布道训练、慕道友心理学、圣经与系统神学,好让我们可以时时刻刻见证基督的慈爱、全能与赦罪之恩呢?

如今媒体传播的速度之快、影响之大、涵盖之广,以至于我们若不努力传扬,就要被“反传播”了呢?

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曾著述《传媒、信息、人》一书,提到传播三要素:媒体(媒介渠道)、信息(内容)与人(受众),在传播行为中都是相等重要。

但近几十年来,我们常常说:“内容是王道”,认为有好的内容比什么都重要,话是没错,但在讯息迅速发展,移动载体与社群网站蓬勃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强调渠道(传媒)的重要,因为媒介越来越强势,甚至以点阅率主导讯息的内容,让内容不得不妥协而以煽情血腥与八卦耸听为主。

此外,不可忽略的是“人”的重要,人包括了传播者与阅听人。

圣经上对传播者的呼召是:“人未曾信祂,怎能求祂呢?未曾听见祂,怎能信祂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罗10:14~15)可见,传播者的委身,是传播的前提,传播者有能力提供扎实、动人的内容更是必要的因素。

基督徒活在世界上,我们的生命与生活就是讯息,但是这讯息如何传播,才能带出馨香之气,让周遭(包括我们的社群:LINE、Wechat、脸书、WhatsApp……)都可以阅读到呢?

圣经上所说的:“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林前4:9)要成功地做“微传播”(个人传播,对应于大众传播),仍须受过技巧训练,包括:跟熟人说什么、怎么说、频率……总之,必须循序渐进,不求一次到位。

事实上,大众传播在非基督教的文化下,更是困难,除了福音讯息必须寻求“情绪的交集” “需求的交集”之外,对社会氛围的研究、受众的了解、讯息的着重点、传播的方式与载体(如适合影音、网络,还是文字出版?),都是待处理的问题。

特别是对实时新闻的回应,常有地雷或争议(如同性恋、性别平等、异教)。能站在神的话语上,发出先知的声音,需要平时操练反应能力、议题的掌握性、发言的准确性,如此方可掌握先机、立于不败之地。

除了传播者,公共传播另一方面的人,指的是阅听人(受众),他们的心有如土壤,福音要撒种在好土地上,才能有好的收成。因为耶稣说:“你们当听这撒种的比喻。凡听见天国道理不明白的,那恶者就来,把所撒在他心里的夺了去,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只因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道挤住了,不能结实;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明白了,后来结实,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18~23)足见福音预工(松土)的重要。

所谓的好土,就是人心已经预备好,从永恒、真爱、无力感、空虚、犯罪等讯息的洗礼下,渐渐觉悟到自己需要上帝的救赎,他们的心灵有”喝水”的需要,才会主动去寻找生命之道,当他们发现:“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 (约4:14)才会来找耶稣。

不过,福音朋友也今非昔比,人人在劣质媒体的洗脑之下,心地刚硬,远离真神行恶,他们厌烦纯净的道理,不容易受感动,面对五花八门的讯息,目不暇给,心神纷乱,这块硬土非要有生命力强大的传播者,在圣灵动工之下,才能栽种。

当前正是基督徒传播工作者急起直追的时候,因为在传播媒体的蓬勃发展下,基督徒自己都受到劣质媒体与恶者绑架,被反传播了,难怪圣经上提醒信徒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箴4:23)

世界上的讯息总是叫人烦乱、沉溺、忧虑、无出路、有头无尾、沮丧失志……若能读到切中需要、生活实用、令人鼓舞、有深度、有生命的新闻,自可教人振奋、得安慰、感窝心,进而羡慕主道,寻见真神。

八、什么内容(content matters)

第一,新闻传播洞察时代的病症与趋向,为人们提供拯救与超越的出路。(凯勒:“在文化中呈现普遍的恩典。”)在报道中流露上帝运行中的旨意。

第二,跟上推陈出新的工具、技巧(新媒体、大众传播,受众因素)与语言(language)的快速改变,善做神学福音的转码工作。亦即懂得转换跟非基督徒与社会对话的语言符码(code),创造友善与吸引力十足的氛围,与认识真理的土壤环境。

第三,建构充满真理意涵的词汇格言。如“爱的真谛” “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美好的仗,他已经打过了。” “人若是赚得全世界,却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把你的灯笼提高一点,好照亮更多人。” “爱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见自己的责任。”

第四,重新诠释基督教的仪典。让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等这些仪典活动化、形象化、生活化,与在地文化紧密结合。最适合以见证或故事包装,提出圣诞重生、生命复活、天地感恩的范例,融入华人意识思维之中。

九、一位资深媒体传播者的心路历程

40年来,我在福音传播路上踽踽独行,拼尽所有、费财费力,回馈主的恩典,持定主的呼召,面对与转化社会,站在与恶者势力争战第一线,随时应变、回应、对话,领导团队及时作战,攻城掠地。非常需要传播先进的扶持、代祷、鼓励。

我所欠缺的,第一是人才,我求主呼召更多有专业、有使命感、愿献身的媒体工作者,一同来打这场美好的仗。我很愿意全心训练“提摩太”,也非常希望能交棒,愿主成全这微小的心意。

第二,我需要许多的代祷勇士。新闻媒体工作每分每秒面对挑战与响应,常常是发出祷告信时,已经缓不济急,同仁需要天天活在圣灵的更新之中,我们也需要日以继夜地作属灵遮盖、争战祷告,在仇敌的各样攻击下,可以靠主保守、全身而退。祷告就是“金钟罩”,让我穿戴属灵军装、手执兵器时,可以奋勇抗敌。

第三,我需要的是固定、稳定的经济支持。如此才能让同仁没有后顾之忧,也才能往业务上的损益平衡发展。毕竟我虽然有信心,打死不退,但是会计与记者不一定也有信心,过去多年来,因为工作压力极大,工作的环境与待遇不佳,我已经损失了数百位训练好的同工离开《醒报》而去,未来若是无法止住破口,依然要继续“推着石头上山”这样进三步、退两步的无效工作,自然也无人敢接棒经营。

第四,我需要各行各业的办报顾问(义工),一同来经营这份每天、每分、每秒都必须推陈出新的产品。任何一个经营者人脉再广(我有6000位以上各行各位专家人脉),都不足以支撑这份高度消耗、也是高度有成就感的即时事工,与世俗媒体抗衡,每日争战。

简言之,即针对每日全球与华人世界发生的议题,《醒报》可以快速找到专家采访,提供解答,特别是上帝的心意为何,使基督徒的信仰核心价值,潜移默化地融入现代情境,透过《醒报》所经营的各种媒体管道,传扬全球,感动人心,幡然悔悟。

第五,我需要许多的读者与推广者。好餐厅需要好顾客光临,更需要好口碑,我的祷告是,每一位基督徒、每间教会、每个职场都订一份《醒报》(如此我们就早已损益平衡了),不但让自己全家大小在有益、优质、属主的媒体熏陶之下,能荣神益人,保守你心;也让职场、学校、教会、公共场所都能开卷有益,福音预工注入人心,当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两性观被翻转,布道、宣教岂不变得水到渠成而顺理成章?


[1]本文为作者在第四届话语论坛上的发言稿,略有删节。

[2] 林意玲,《台湾醒报》社长。曾任《联合报》记者/召集人、《中央日报》采访组副主任、《天下》杂志主编、《基督教论坛报》社长等。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新闻硕士、政大商学院EMBA硕士。领受呼召致力新闻宣教40年,强调以福音预工形式影响社会大众的福音文化生根的策略。2007年创办清新超然、积极鼓舞的《台湾醒报》,以五媒合一的创新模式经营。

摘自《教会如何使用新媒体》,普世佳音出版。

《基督徒如何使用新媒体》电子版免费赠送,发邮件到pushijiayin@qq.com,邮件主题写3 即可获得。邮件主题写2, 则得《教会如何使用新媒体》。一两个工作日即可收到。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Sunday, 2016, December 11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Sunday, 2009, March 1

录入日期: 

Monday, 2016, December 5

录入者: 

Jean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