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为何有那么多宗派?为何不“大一统”?

 

为什么基督教有那么多教会、宗派与运动?所有的宗派何不统一?

 

基督教会最被常问到的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教会、宗派与运动?在此问题的背后有一个假设,就是真正的基督教应该是统一的。他们认为,统一,对社会、文明、政治、或宗教的存在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有些基督教会在教导中,只强调属灵合一的教会(编注∶合一非统一,合一具备包容性,能接纳不同),并不认同教会历史中一直存在的教会多元性。有些华人教会,甚至对于教会制度和组织特别敏感,认为宗派不符合圣经,亦非正统。有些教会领袖甚至不鼓励人加入有宗派背景的教会。 

 

然而,基督教从一开始,就是丰富、多元而非大一统的。从初代教会的雅各、彼得、保罗等开始,基督教一直都有各种形式,从未是统一的,只有一种形态的。基督教会内部这种多元性,展现了基督信仰里的丰富与活力。 

 

宗派、小派、异端、运动

 

要了解基督教会的多元而非一统,就必须从某些基本的定义开始。 

 

宗派(denomination),是有著同样信念,或信条的教会,所集合成的组织或团契,一同合作,致力於实践、发展并维持共同的目标。 

 

“小派”(sects),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它本是连结於体制化宗教组织的少数宗教团体。小派离开原本的宗派体系,并不是要形成一个新的信仰,或重建原来的宗派,乃是拒绝原来宗派的活动型态。小派的阶层制比较激进,同时大都强调,他们是与整个社会有分别和区隔的。 

 

小派的特色是忠於群体及其教导,并有反圣职的倾向。随著时间的推移,一些小派族群也发展成宗派,并进行制度化的转变。 

 

“异端”(cult)这个字,更难定义。最初出现在Ernst Troelisch他的经典作品《基督教会的社会教导》(The Social Teaching of the Christian Churches)中。他将宗教族群以教会、宗派及异端等词来分类。 

 

对Troelisch来说,异端代表著迎合知识分子,与受教阶层之神秘或属灵的宗教形式。异端的核心是灵修,为要寻求正统的复兴。因此,对Troelisch这位早期的路德主义者而言,清教徒与敬虔主义者皆可视为异端。 

 

异端通常与非传统的族群有关,且是新兴的宗教革新。 

 

“异端”和“小派”的意义有些重叠,都是新创的宗教革新。更进一步来说,“异端”具有其他文化的背景,或是涵括了许多群体,这些群体是藉由融合的方式,吸纳了其他宗教的传统的元素形成的。 

 

正统、保守或基要主义基督徒对异端的理解,就是将一些非主流的宗教群体,都划归在“异端”之内,包括那些使用非标准圣经翻译(可能是独门的)、将其他启示视为与圣经同等或更高的,以及相信或操练非主流基督教之信念的。 

 

异端这个字有着极端负面的涵义,在基督教会中常用来贴标签,甚至用来将对方妖魔化。 “新兴宗教运动”,原是社会学的中立术语,但基督徒常用以反对在神学上是“异端者”或“属灵骗子”。“小派”和“异端”这两个语词都有著负面的意涵,因此,我们通常会冠以“新兴宗教运动”这个比较中性的称号。 

 

自由主义(现代主义)运动 

 

另一个较令基督徒警觉的运动,是“自由主义(现代主义)运动。 

 

什么是自由主义(现代主义)运动呢?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透过调整传统基督教以符合现代文化的发展,来寻求保存基督信仰的运动。自由主义,一般来说,就是渴望从传统中得到自由的运动。这是基督教历史中一再出现的冲动。 

 

自由主义在本质上相当多元,因此不容易定义,但还是有显著的原则和主题,可以清楚地诠释这个运动。这股自由冲动的核心,乃在于对上帝内蕴于自然与历史的强调。 

 

现代主义者认为,上帝存在并透过历史发展和文化演进来启示自己。上帝是藉自然律,而非神迹,在世界中工作。现代主义者拒绝超自然与自然、教会与世界的传统区别,强调神圣与世俗的整合,强调上帝并非从世界抽离,而是充满在所有生命中。 

 

自由派主张经验和感受,而非以信条或教义做为基督教的基础。信仰的终极权威,是信徒个人心中自明的见证。自由派坚持,基督教是一种生命的成长与改变,而非静态的信条、仪式和组织。尤有甚者,现代主义者以伦理取代教义为神学的中心,认为宗教的价值与真理,是透过对个人与社会的伦理影响展现。现代主义一向坚持∶基督教神学将与其他宗教和文化对话或产生联结,是无可避免的。 

 

灵恩运动 

 

灵恩运动是20世纪另一个主要的运动,它是全球性的,必须予以正视。 

 

我们先来看看五旬节运动(Pentecostal movement)。该运动源自1901年除夕夜,格妮斯.欧兹曼(Agnes Ozman)在美国堪萨斯州托皮卡市(Topeka)的Charles Parham’s Bethel圣经学校,第一次说方言。其接下来的许多运动被人嘲笑,认为那是社会下层人、精神不正常,以及神学上有偏差之人的宗教。 

 

然而到了60年代,许多社会学、精神学和神学家发现,五旬节运动已经得到中产阶级与知识分子的接受。同时,灵恩运动的教导,也逐渐得到主流的更正教基督徒的接受。 

 

如今,灵恩运动内部已经产生各种不同的教义型态,但它们在神学上并未有清楚的架构,而且其中有许多易於被改变。五旬节派与灵恩运动有一些共同的特徵,但五旬节派与灵恩运动在某些宗教重点与实践上,却有不同的历史∶ 

 

当五旬节派在1900年代早期,开始使用“属灵恩赐”时,他们被“主流”教会拒於门外。结果,他们立了自己的教会及教派。而灵恩运动者却通常留在自己原本的教会中,不会被驱离。 

 

五旬节派说灵洗必须伴随说方言。灵恩运动者则认为,说方言是重要的恩赐,但并不是圣灵唯一的恩赐(注6)。 

 

一般来说,主流更正教教会内的灵恩派,仍保留了许多主要的传统。 

 

一般而言,亚米念主义(Arminianism)对灵恩团体有很大的影响;前千禧年派的末世论者中,也有许多灵恩运动的支持者。此运动的基督论者大部分是合乎传统的,崇拜形式以敬拜赞美做为中心。女性在灵恩运动中是出色的,但被赋予高权柄的较少。 

 

整体说来,政治与社会运动主义,并不是灵恩运动的特色。典型的灵恩运动者,是中产阶级与更上层的人。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但缺少神学上的造诣。他们是“内在医治”的热切拥护者,并认为,预言、启示经常发生是天经地义的。他们的教义中心,是圣灵的洗礼。 

 

大部分的教会领袖容易将自己的经验等同于传统五旬节的型态,就是所谓恩典的二或三重工作,而说方言就是接受圣灵洗礼的主要证据。故此,灵恩派的追随者有一种压力,就是灵性必须不断提升,直到会说方言为止。 

 

基要主义 

 

基要主义是20世纪初期有组织的运动,与主流的福音派新教的信仰复兴主义传统紧密结合,以捍卫正统的新教基督教,对抗自由神学主义、圣经高等批判学、进化论和其他对传统信仰有害的现代主义的挑战。 

 

Geroge Marsden 是卓越的基要主义史学家,他将基要主义定义为教会中与自由神学主义相反,或与文化价值或道德观之改变相反,如与“世俗人道主义”联合的激进福音派。 

 

与基要主义特徵相似的,有敬虔主义、信仰复兴主义、保守主义、认信主义、千禧年说、圣洁与五旬节运动,及福音派。福音派与基要派是同一渊源的,福音派在其运动的最初几年,常认为自己是“真正的”福音派,因为“福音”一词,意味著推崇福音、委身福音与传扬福音。基要主义严守为基督赢得迷失灵魂的命令,认为社会需求与学识的增进都为次要。大多数人都是坚持圣经绝对无误;以按照字面的六日创造论对抗所有的进化论;并且精确地计算出人类过去的历史以及未来。基要主义之前千禧年观的末世论不关心俗世的问题,只全心专注等候,相信耶稣就快再来。 

 

福音派 

 

福音派是另一个需要定义的20世纪教会运动。事实上,福音派学者所面对最大的挑战,就是给福音派下定义。 

 

福音派是多元的。世界各大洲的更正教基督徒,不论男女贫富,大多认为自己是福音派。福音主义在实质上是运动,而不是宗派。福音派包括了数百个不同的宗派,其中甚至有彼此立场对立的教会。福音派中有路德宗、改革宗、重洗派、英国国教、卫理宗、圣洁会与五旬节派,还有数百万没有归类的“独立”教会。 

 

没有一个宗派,可以包容所有的福音派教会。福音派没有建立过正式的机构──虽然福音派有许多知名的教会领袖和机构,但他们并无权柄去管理整个运动。 

 

尝试定义福音派的最有名的神学家,是牛津大学的麦格拉斯(Alister McGrath)。在其著作《论福音派与基督教的未来》中,麦格拉斯提出∶“福音派立基在6个主要信念上,每一个信念都被视为真理,依据圣经,同等重要。”这6个基要信念是∶ 

 

1. 圣经是认识上帝的来源,并且是指引基督徒生活的最高权威。 

 

2. 耶稣基督的尊荣在於, 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与主,也是罪人的救主。 

 

3. 圣灵的主权。 

 

4. 个人悔改的必要。 

 

5. 对基督徒个人,以及教会整体而言,传福音是优先要务。 

 

6. 强调基督徒社群对灵性滋养、团契与成长具重要性。

 

但历史学家David Bebbington的定义,最为知名,也最有助益。他那被广泛引用的著作《福音派与当代英国》中,写道∶“福音派宗教有4个特质∶归正(conversionism)──生命需要被改变的信念;行动主义(activism) ──致力於传福音;圣经主义(biblicism)──对圣经特别的尊敬;及或许可被称为十架中心主义(crucicentrism)──对基督在十架上牺牲的强调。这些组成了福音派基本且首要的4个边。”

 

灵恩运动将自己从福音派区分出来。福音派运动影响了大部分的更正教教会。灵恩运动则显然不只在更正教里,也在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会中发生。 

 

神学上,福音派强调圣经为上帝的启示与权威的唯一根据。灵恩运动也相信上帝藉著圣经,权威地对信徒说话,然而,灵恩运动者还强调圣灵个人的内住,因此而强调持续性的个人启示。福音派倾向告白式的信仰,灵恩运动则较喜欢强调属灵经验。 

 

在核心部分,福音主义强调个人的重生得救、高举圣经,和上述的十架中心主义。另一方面,灵恩运动是基于共同的灵洗,主观上与上帝相交,情绪化的相交的灵恩经验。 

 

我们或许可以总结地说,宗派、小派与运动将继续存在。因为它们在教会历史中早已多元地呈现,我们不需要对此感到惊讶。让我们依其原貌接纳他们,但也需知其有限,避免自己沦为宗派主义或是小派主义。为了福音,基督徒必须一起努力,超越宗派、小派的限制,彼此团契。 

张懋 译 ,原刊于《举目》2012年57期 

 

征稿  | 见证征集

 

来稿要求

1. 真实可感、荣耀神的见证。

2. 记叙文体,字数2000-5000

3. 请在文末附常用邮箱、电话号码及作者简介。

4. 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5. 欢迎附上和故事相关的照片(非作者本人照片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审核】经编辑筛选入围的稿件,我们都将派专人审核故事之真实性。

 

评奖·作家培训计划

1、本次征稿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入围者经评选最高可获得5000元人民币作家基金以及不同奖品。

 

2、获奖作品将由普世佳音、报佳音及yesHEis发布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部分优秀作品可以刊入《游子新歌见证集》且有机会被拍摄成短剧用于福音传播。相关入选作品普世佳音有可能进行补充采访和后期编辑。

 

愿这些可以鼓励你,用你的笔服事神!

 

来稿请发至邮箱:pushijiayin@qq.com

 

活动截止日期:2016年9月30日

 

普世佳音对此次征稿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Friday, 2016, September 2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Sunday, 2012, January 1

录入日期: 

Tuesday, 2016, August 30

录入者: 

jialilou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