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致辞】除了利玛窦、司徒雷登,你还应该知道他们……(2)
“为宋氏三姐妹引荐留学”
步惠廉 ( Bu Huilian , William B. Burke)
1864 ~ 1947
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美以美会)宣教士,在上海松江地区从事宣教、赈济和慈善事业达56年之久。他是“宋氏三姐妹”之父宋嘉澍的密友,促成并陪伴宋霭龄赴美留学;也是黄炎培的救命恩人。
1887年,步惠廉作为美国监理会宣教士,奉派前来中国宣教,被派往当时颇为敏感和危险的上海松江,因为当时那的宣教士长白。步惠廉这一去就是50多年。直到1937年松江被日军轰炸占领。然而1938年他又回到松江,坚持在那里从事宣教、办学和救济工作。
步惠廉在中国五十多年间,一直都和宋氏家族保持着亲密的关系。1903年,宋嘉澍有意送自己14岁的长女宋霭龄去美国读书,于是来找步惠廉帮忙。若没有步惠廉,宋氏三姐妹的人生轨迹恐怕会易辙,那么中国现代史的许多事情恐怕也要改写了。因此可以说,步惠廉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历史的人。
“马礼逊学堂创始人、开近代教育先河”
布朗 (Bu Lang, Samual Robbins Brown)
1810 ~ 1880
19世纪美国宣教士、教育家;马礼逊学堂创始人和校长。1838年,布朗接受了马礼逊教育会的邀请,偕新婚妻子启程去中国,从而成为第一位以教师身份来华的美国人。马礼逊学堂于1839年11月建立,布朗由此成了马礼逊学堂的首任校长,也开了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
马礼逊学堂培养了最早一批放眼西方世界,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这批毕业生对晚清时期西方文化在澳、港、粤乃至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一些人后来还成为晚清社会改革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知名人物,如中国近代改良思想家容闳、近代首位西医黄宽、近代中文报业的先驱黄胜,以及洋务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唐廷枢等人。
“中国内地会创始人、世代贡献于中国”
戴德生 ( Dai Desheng , Hudson Taylor)
1832 ~ 1905
著名英国宣教士。十九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宣教士之一。“中国内地会”创始人、会长,带领内地会在中国宣教达52年之久,抢救灵魂无数,直到力尽方休。死于湖南长沙,葬于江苏镇江。
戴德生不仅呼吁了更多的宣教士来中国,为中国的许许多多方面做出贡献,在鸦片盛行时代,他还勇敢站出来督促英国政府禁止鸦片贸易。1888年6月,在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宣教大会”上,戴德生提出抵制鸦片贸易的动议。戴德生的妹夫海班明,多年从事反鸦片活动,不遗余力。他在内地会任职期间,担任“反鸦片协会”干事一职,编辑《全国正义》杂志。在教会、宣教士和其他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促使英国政府终于在1917年全面禁止对中国输出鸦片。
不仅戴德生,戴家每一代都有人献身于中国宣教。戴德生之子戴存仁在华宣教时间长达64年之久;他的儿子戴永冕(James II)也终身奉献给中国教会,先后在河南、陝西、台湾等地,拓荒布道,建立教会,开办圣经学校,为教会培训人才;他的儿子戴绍曾(James III)于1929年出生在开封,珍珠港事变后,曾被关入山东潍县集中营。他的儿子戴继宗(James IV)于1959年出生在台湾,现在已成为台湾人的女婿。如今华人的血已融入戴家,他们的第六代正在成长。
“创办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德本康 (De Benkang, Mrs. Lawrence Thurston)
1875 ~ 1958
北美长老会宣教士;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创始人之一,首任校长。
1913年9月20日,德本康夫人到达南京后,参加女子大学的筹划工作,后被任命为校长。当时中国许多高校崇尚西学,但"金女大"非但不贬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相反,其办学理想是国学科目一定要有高水准。"金女大"的建筑风格正反映了这一努力。
1921年9月-1922年3月,德本康夫人参加中国基督教大学联合会(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Colleges in China)对整个中国基督教高等教育状况的调查,为后来国民政府教育部制定教育规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最早介绍西方生理学、解剖学到中国”
邓玉函 ( Yuhan Deng , Johannes Schreck)
1576 ~ 1630
明末天主教耶稣会德国籍来华宣教士,科学家、医生、药物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1621年,邓玉函先到嘉定学习汉语,邓玉函是最早学习汉语的德国人。邓玉函后来到杭州传教,期间曾住在李之藻家,撰译成《泰西人身说概》两卷,这是在我国最早介绍西方生理学、解剖学知识的书籍。全书论述了人体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感觉系统等的构造、生理与功能。
1626年冬,由邓玉函口授、中国学者王徵笔述,他们合作译成《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三卷,次年在北京刊行。该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力学和机械工程知识的著作。
在医学方面,邓玉函对中国药草作过化学蒸馏提取实验。他原想将这方面的研究编撰成书,只是因后来的修历重任而搁置,未能实现。
由于邓玉函在解剖学、机械制造、植物学、数学和天文学等方面的贡献,他在中国获得了著名的医生和科学家的荣誉。由于长期过度劳累,积劳成疾,邓玉函在中国尽心尽力工作、服务了九年后,于1630年在北京病故,年仅55岁。
“最早在中国开设心理学、逻辑学、经济学”
狄考文 ( Di Kaowen , Calvin Wilson Mateer)
1836 ~ 1908
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来华宣教士、教育家、翻译家和慈善家、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驱。在山东从事宣教、教育长达45年之久,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育机构文会馆、广文大学(齐鲁大学之前身);开设博物馆,传播西方的科学与文化,被誉为“十九世纪后期最有影响的宣教士教育家”。在其人生最后十八年,担任圣经翻译委员会主席,主持翻译了流传至今的圣经中文译本“和合本”。
1863年狄考文创办了男校“蒙养学堂”,1872年在“蒙塾”的基础上扩大校舍,增加课程。1882年,决定增设高等学科,创立大学,是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
狄考文亲自或督率他人,在中国译员和学生协助之下,编写了一系列现代各级学校用教科书,供他所办的学校和清末民初大批教会学校及中国政府官办学校使用。
狄考文精于数学,在编写数学教材过程中,首次引进并采用了阿拉伯数字、+、-等国际通用符号,并将阿拉伯数码直接运用于算式,在近代中国数学界由中算向西算过渡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关史料证明,文会馆开设的其心灵学(心理学)、是非学(逻辑学)和富国策(经济学)以及世界地理、历史课程“是在中国教育系统中最早开设的课程”。
在办学思想上,狄考文主张向中国社会广泛传播西方的科学和文化,以促进中国的进步。他坚持用中文教学,坚信中国语言完全能够阐释和宣传西方的科学,费尽心力汇通中西,编订出版《官话类编》,成为当时外国人学习汉语必备之书。
“救死扶伤直至献出自己生命”
棣法‧ 乔治与法伊莎 ( Difa Diqiaozhi , George F. and Isabella French DeVol)
1871 ~ 1917
美国贵格会宣教士,在江苏六合设立和平医院,医病救人,帮助戒毒鸦片,传扬福音。一生服务于中国百姓,直至献上自己的生命。
1900年,棣法医生与法伊莎来到南京,一同携手为中国宣教而努力。夫妇俩除了专注于临床医疗诊治外,也注重当地医疗人才的培养和训练。对于病人,他们不仅是单纯的看诊,还注重建立民众正确的就医与用药观念。棣医生对中国医疗的投入,是许多中国人所不能及的。他们还在医院增设戒毒事工,帮助戒除鸦片。
“最早让中国人了解人权、民主、自由等观念”
丁韪良 (Ding Weiliang, 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
1827 ~ 1916
十九、二十世纪美国基督教长老会著名宣教士、教育家、翻译家和著作家;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中西文化的桥梁。在华66载,期间在宁波宣教10年,后50多年大都在北京。曾先后担任北京同文馆总教习和京师大学堂总教习;翻译《万国公法》,著作等身,有“基督教的利玛窦”之称,对中国近代政治、教育和外交等领域影响甚大。
丁韪良很有语言天赋,来中国之前,他已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到宁波后,他觉得当务之急是要先学习中文,但中文那些古怪的发音让他望而却步。1851年1月与人合作,用拉丁字母编纂出一种用于书写“宁波话”的拼音系统;他还通过拼音法,编写出一些圣歌,教当地人传唱。因此可以说,中文拼音是丁韪良最早想出来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一个贡献。
丁韪良后来移居北京,并翻译了《万国公法》。该书对近现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影响非常重要,它让中国人首次看到“权利、主权、人权、自由、民主”等观念,为中国开启了走向世界的大门。
“西学东渐巨擘、创办盲童学校”
傅兰雅 ( Fu Lanya , John Fryer)
1839 ~ 1928
十九世纪来华的英国圣公会宣教士、翻译家、报人、教育家和慈善家;近代西学东渐的巨擘,有“西学传播大师”之誉。在华35年中,有28年在江南制造局从事译书工作,翻译了大量的自然与社会科学着作;他还创刊了科学期刊《格致汇编》,并参与创办了“格致书院”,为向中国引进、传播和普及近代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清政府授予他“进士”和三品官衔,颁赐他“三等一级双龙宝星。”他还在中国创办了盲童学校和盲女学校。
"改变傈僳族命运的使徒"
富能仁 (Fu Nengren, James Outram Fraser)
1886 ~ 1938
中华内地会英国宣教士,"傈僳人使徒";老傈僳文字创造者;在中国云南边陲傈僳族人中间生活、宣教、服务近30年之久,最后将自己的生命献给傈僳族人民。
到1990年代,中国的傈僳族有90% 是基督徒。在195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有14,800名基督徒。到1995年,基督徒数字上升到超过10万,其中大部分是傈僳族信徒。福音使得原本落后的傈僳族地区走向现代文明,也让百姓从贫穷、犯罪中走出来。1995年,云南省基督教协会已经出版了45,000册傈僳文圣经,以及65,000册傈僳文赞美诗。所采用的文字仍然是当年富能仁所发明的傈僳文字。虽然富能仁去世已经70年之久,但云南各地傈僳族教会和信徒仍以各种方式和活动来纪念他。
资料来源:“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经整理
征稿 | 见证征集
来稿要求
1. 真实可感、荣耀神的见证。
2. 记叙文体,字数2000-5000。
3. 请在文末附常用邮箱、电话号码及作者简介。
4. 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5. 欢迎附上和故事相关的照片(非作者本人照片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审核】经编辑筛选入围的稿件,我们都将派专人审核故事之真实性。
评奖·作家培训计划
1、本次征稿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入围者经评选最高可获得5000元人民币作家基金以及不同奖品。
2、获奖作品将由普世佳音、报佳音及yesHEis发布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部分优秀作品可以刊入《游子新歌见证集》且有机会被拍摄成短剧用于福音传播。相关入选作品普世佳音有可能进行补充采访和后期编辑。
愿这些可以鼓励你,用你的笔服事神!
来稿请发至邮箱:pushijiayin@qq.com
活动截止日期:2016年9月30日
普世佳音对此次征稿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