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很多中国人对界限都非常模糊,我们习惯将自己的事情交给别人做,或者自己去干预别人的事,又或者吧一切糟糕的事的起因都推卸给别人……我们很少认识到,我们需要为自己负责。

 

很多人不愿意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比如说被车撞了不是我的错,是别人的错。但没意识到学习以后如何走路,这就是我的责任了,我必须为受伤的腿来负责去练习走路。

 

得自由来自于负责任,受捆绑来自于放弃责任。责怪别人,是无力感的缘由。

 

我记得有一位妇人,她的丈夫突然离开她,留下了四个儿女让她来照顾。丈夫的行为很糟糕,她完全有理由觉得被背叛、背弃、沮丧、招架不住。但如果她一直埋怨,事情就没有进展。所以我建议她不再埋怨而选择改变自己的态度。当然,当别人得罪我们,愤怒、抱怨是很自然的反应。但这态度应该慢慢转变,我们要去把握这个情形,并对因失去而产生的痛苦负责。可惜这位妇人不听建议,对丈夫离去的情形不采取任何行动来帮助自己。她对我的建议生气,她认为自己有选择权来抱怨。她只想做一件事,就是抱怨他造成这个情况。很长一段时间,她就是抱怨,不来治疗。很久以后,我听到她还在抱怨——还是过得很凄惨。

 

她和别人所遭遇的情形相似,但结果却不同。别人也经过抱怨,那是必须的。饶恕的过程之一,就是称罪为罪。我们必须承认自己被得罪,然后才能去饶恕。然而经过一段适当时间的抱怨,我们必须开始为别人得罪我们做造成的混乱负责。如混乱的情形是我们的一部分,即使我们并没有造成这种情况。但我们也必须为自己的感觉、态度和行为负责,如此才能走出这种混乱。

 

再看一个例子,芭比的丈夫离开她和秘书走了。她有三个幼儿却没有赡养费,也没有谋生的技能。他实质上从离婚中偷取了一切。她真正是受害者和被虐待者。她尽力挽回,却没有用。

 

当婚姻显然结束时,她完全被毁了。20年的婚姻,毁于一旦,芭比陷于贫困之中。她20年没进学校,大部分时间担任义工。她的沮丧很严重,经济情况更糟。

 

但当她认知事实后,她开始为自己负责。她走出抱怨的阶段,开始忙碌。她白天上班,晚上上课。她联络教会中其他单亲父母分担重担。她还做一些创意性的工作,并不影响和孩子的共处。

 

过了颇长一段时间,她完成学业,经济状况好转。她建立了新的友谊和与支持。她参加离婚研习会,处理痛苦的情绪。她学到自己为什么会选择她丈夫这一类型的人,以及她为何慢慢让丈夫孤立她,以至她有无力感。

 

简言之,虽然离婚被弃不是她的错,她却为自己的情况负责。她拥有自己界线内的事。她为自己的感觉、态度、行为负责并发展它们。她追求一些愿望,做负责的选择,带给她及儿女更大的快乐。感觉孤单的时候,她为自己建立支持和友谊,重新建立信任别人的能力。从这一切中,她发现上帝照着他的应许,信实地扶持了她。

 

越界

 

界限的实质在于知道我们拥有什么和不能拥有什么。它给我们责任和爱。然而,当我们不能够拥有该拥有的东西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当我们不能与人分离的时候,我们的界限不清楚,我们会让人越界,而我们本该说“不”。

 

身体

 

我们最基本的界线是自己的身体。《圣经》说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器皿,所以要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帖前4:4)。“守着”是一个美好的词,是拥有我们界线中的一切。当我们守着身体的时候,我们知道它是属于我们,可以感觉,可以用感官体会愉悦,可以接触它。

 

侵入别人的身体,越过界线,是最基本的虐待。被越界的人会觉得自己是东西而不是人。举例而言,违反一个女孩的意愿用暴力侵犯她的身体,就是无视于她拥有自己身体的基本感觉。这种情形有几种:

 

性侵扰是最明显的例子,因为有人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性本来是给我们与所选择的伴侣自由分享的,不是违反意愿偷来的。被侵扰的人会否认自己的身体。他们会觉得身体不属于自己,而属于侵扰者。任何被侵犯的人,界线都会严重受损。

 

性侵扰也可能在婚姻中发生,就是当配偶被视为东西而非人时。一方用另一方的身体满足自己,而不管对方的感觉。这是侵犯,不是尊重。

 

许多在青少年期失身的女孩,要费许多努力,才能重获对自己身体的确认和权柄。

 

身体侵犯也是同样的情形。一个丈夫推倒妻子或打妻子的耳光,是越界。一个父母不适当地责打孩子,是越界。一个身体被侵犯的人,会否认身体,无法感觉或体验有意义的身体功能。他们以为,别人对他们的身体可以为所欲为。

 

比较不严重的越界,是父母把孩子的身体看为自己的延伸,不让孩子以一个独立的个体表达意见,不让孩子做决定吃什么穿什么。当然,父母要给孩子范围,但孩子需要有一些选择。

 

有些人因为太严厉的教导,不能体验性的功能。他们对性的感觉有犯罪感,否定自己的身体。他们没有被教导喜欢性的感觉,反而被教导要压抑这种感觉。

 

有些人学到承认痛苦是不对的。他们被教导要咬紧牙关忍受痛苦。结果他们失去与身体感觉的接触。因此,欢愉与痛苦对他们没有太大的意义。

当人不拥有自己的身体时,问题就产生了。通常,人要完全恢复正常,需要努力收回所失去的。举例而言,对性功能否定的人,需要寻求性咨询,重新学习体会性的欢愉。他们必须重新拥有原属于他们的。

 

感觉

 

我们的感觉,不论好坏,都是属于我们的。它在我们的界线内。我们的感觉是我们的责任;别人的感觉是别人的责任。如果有人悲伤,那是他的悲伤。这不表示他不需要我们在一旁安慰他。但他要为自己的感觉负责。

 

珊蒂因为觉得要为母亲的感觉负责,以至界线混淆了。她觉得要使母亲由生气变为快乐,她必须改变行为,即回家度假。这就是让母亲的怒气控制了珊蒂的生命。但有一天珊蒂要为自己的生命交账。


上帝问:“你为什么没去我要你去的学校?”


珊蒂说:“那会使母亲生气。”


上帝说:“你丈夫虐待小孩,你为什么不站出来?”


她说:“那会使他生气。”


“你小孩说不要做功课时,你为什么不拒绝?”


“他们会生气。”


上帝也许会说:“我会面对面问你母亲为何生气,你丈夫为何生气,你孩子为何不负责任,但我要问你为何不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珊蒂只会说:“那会使他们生气。”


如果我们觉得要为别人的感觉负责,我们就不能根据是非来做决策;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感觉来做选择。耶稣说:“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路6:26 )如果我们老是想令每个人高兴,我们就不能做正确自由的选择。


我们的基督徒生活过得成功与否,不能以别人对我们是否高兴来做决定。如果我们要为别人的不快乐负责,我们就是受别人控制,而不是被上帝管理。这是基本的界线侵犯。


如果耶稣要让每一个人高兴,我们可能都迷失了。如果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对你生气,这表示你得学习说不。如果卑劣的人对你不满,这表示你正站在站起来抵抗虐待。如果法利赛人型的基督徒论断你,这表示你正在变得像你的救主。如果父母不同意你应顺服主而做的决定,这表示你长大了。“人为人子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你们就有福了。当那日,你们要欢喜跳跃,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他们的祖宗待先知也是这样。”(路6:22-23)


每次我向基督徒团体演讲时,从不同的反应我就可以知道自己讲得如何。如果受伤者觉得被人了解,而无怜悯的好批评者恨恶我,我就知道我成功了。如果受伤者恨恶我,我就知道自己没有达成上帝的心意,我必须重新评估。我可能没有用同理心体会别人的遭遇,没有给予恩典和真理。但如果每一次人恨我们,是因为我们的爱心和饶恕,我们就知道自己做对了。如果我们为他们的感觉负责,我们就站到恶者一边去了,因为上帝抵挡骄傲狂大无怜悯的人。


耶稣说,他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有人要跟随他,家里的人会与他为仇(参太10 :34-36 )。不是只有在人成为基督徒时,家人才会起纷争。但当我们跟随基督,照他的话去行事时,会让家人产生负面的感觉。下面是几个例子:
上帝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但父母对儿子的离开,长大成人,你有什么感觉?如果一个青年要为父母的空巢负责,他将不能长大成熟,跟随上帝的带领。


上帝说要讲诚实话,但一个酗酒者的妻子如何向他的上司据实以报,她感觉如何呢?如果妻子要为丈夫的感觉负责,她就不能遵行上帝的旨意了。


上帝说,如果有人不肯做工,就不可吃饭。父母如果对一个25岁游手好闲的儿子执行此原则,他觉得如何呢?如果父母为儿子的感觉负责,儿子就不能成长,这成长是经由他因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困苦而来。


许多有控制欲的人,以为用他们的生气或悲伤可以达到控制的目的,但他们往往半途就给卡住了。这种伎俩对没有界线的人最管用,而这反过来更加强了控制者的不成熟。当我们为自己的失望负责时,我们就在设定清楚的界线。当我们为别人的感觉负责时,我们就越界了。


你们可能认为这种做法太无情。请听我再次又大声又清楚地说,我们永远需要敏锐于别人的感觉,但我们不可为他们的感觉负责。如果对方够成熟。他会处理自己的不满,为此情绪负责。如果对方不够成熟,他会怪我们使他失望。但失望和怪罪都是他得负责解决的事。没有人能得到他所有想要的。

 

以上内容是否让你明白了界限的重要呢?其实生活中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把握好界限。希望我们都能学习设立界限,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选自《改变带来医治》 顾美芬(译者)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Tuesday, 2016, October 25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Friday, 2016, October 7

录入日期: 

Monday, 2016, October 10

录入者: 

jialilou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