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恩拥抱当下痛苦的时刻

 
 
 
如果我们只对过去的某些特定的事情献上感恩,那么我们对未来所怀的希望也只能是片面的。如果我们仍然对某些事情耿耿于怀,希望它们从未发生过;如果我们仍然对某些关系充满怨恨,希望它们有不一样的结果;如果我们仍然对某些错误充满懊悔,希望从未犯过这样的错;那我们心灵的某些部分就仍然在抗拒真实的生活,无法结出果子。
 
 
离开中国之前,我们流着泪和中国的挚友告别。我明白,要想拥抱充满希望的未来,就必须拥抱当下痛苦的时刻。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们会和大洋彼岸的家人朋友团聚,再送别凯恩,开始我们的环球之旅。到时分离的痛苦就会被冲淡,我们会慢慢忘记此刻的悲伤。

但我不想等到那一刻再感恩。我带着喜乐与忧伤离开中国,这两者都值得我为之感恩。为千和我在聊天时都有这样的感悟:我们在奔走天路的旅程中必须正视那些伤心难过的时刻,以便重新积聚追逐希望与梦想的力量。
 
我希望我们的朋友也能为我们的离去而感恩,并将生活中的一切都视作恩典,正如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所说的:“分离是如此甜蜜的忧伤。”
 
我在中国经历的一切,无论好坏,我都为之充满感恩。我深深感激那些包容我、接纳我缺点的人,也同样感激那些欺骗过我、利用过我的人。他们让我更加了解中国。我感谢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我的老师。事实上,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两极,那些看似对立的情感,都是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因此,们要对生活中的一切心存感恩,这样才能拓宽心胸,在所经历的一切事情上看到美好。
 
不久前我的两位朋友离开了多伦多的“黎明之家”(一家专门服务残疾人的天主教慈善机构),要去“方舟社区”下属的另一个服务精神残障人士的机构担任领导职务。他们在“黎明之家”服务了十四年,有许多美好的经历,也曾面临失败、失望与极深的悲伤。他们和许多人建立了友情,也与一些人的关系濒临破碎。在离开前的几个月里,我的朋友说道:“我们对一切美妙的事物、美好的友谊以及实现的梦想要心存感恩,却要试着接受并遗忘那些痛苦的片段。”
 

这种态度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们总是倾向于把生活中的经历一分为二,存着感恩的心去铭记美好的事物,接受或遗忘痛苦的事情。基于这种思维方式,我们自然希望拥有更多美好的记忆,不喜欢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这就阻碍我们从过去所有的经历中汲取未来生活的力量。这恐怕不是上帝所要的感恩。
 
从根本上讲,感恩意味着将生命视作一件礼物,并心怀感激地接受这份礼物。这就意味着要接受生活的全部——好的与坏的、喜乐的与痛苦的。这些因素在这个社会中本来就无法截然分离。商业广告往往给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你购买这件商品或者做这件事情,你就会开心,忘记烦恼。在这种价值观中,消费是为了快乐,而快乐与悲伤、寂寞是对立的。我们能否与这样的价值观相抗衡呢?我们是心存感激地拥抱生命中的一切,还是仅仅记住那些我们认为美好的事情?
 
耶稣教导我们,欢乐与悲伤从不分离,所以我们要对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心存感激,并且认识到上帝在塑造我们的心灵,要让我们越来越像他。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又从死里复活。他向门徒启示,新的生命正是在苦难中孕育的。因此十字架成了我们信仰的标志,让我们在痛苦中发现希望,在死亡中看见复活。 
 
我们往往更容易将痛苦的记忆埋藏起来,只去想那些让我们快乐的事情。但这样做,我们就无法看见隐藏在悲伤背后的喜乐和隐藏在冲突背后的平安,以及隐藏在软弱背后的力量。
 
感恩并非一种自发的情感,而是一种艰难的操练,它要求我不停回顾走过的道路,思考上帝如何引领我走到这一步,他又要带我踏上何种新的征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得不面对过去痛苦的时刻,面对曾经的失败,面对被拒绝、被抛弃的经历,直到我逐渐发现上帝正用他的手雕琢我,净化我的心灵,好将更深刻的爱、更坚定的盼望和更宽广的信心放在我心里。
 
耶稣曾对门徒说,他是葡萄树,他们是枝子,需要常常被修剪,才能多结果子(约15:1-5)。修剪意味着要砍掉那些缺乏生机的枝叶。看到一棵刚被修剪过的葡萄树,我们很难相信它会结出果子来。但事实上,枝子只有经过修剪,养分才能集中到特定的地方,结出更多的果子。那些懂得感恩的人会欢庆生命中痛苦的时刻,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生命在丰收的季节会结出累累硕果,证明来自天父的修剪和雕琢不是惩罚,而是为了将他们的生命提炼得更加纯熟。
 
我逐渐明白,上帝呼召我们献上感恩,是要我们认识到“一切都是恩典”。
 
如果我们只对过去的某些特定的事情献上感恩,那么我们对未来所怀的希望也只能是片面的。如果我们仍然对某些事情耿耿于怀,希望它们从未发生过;如果我们仍然对某些关系充满怨恨,希望它们有不一样的结果;如果我们仍然对某些错误充满懊悔,希望从未犯过这样的错;那我们心灵的某些部分就仍然在抗拒真实的生活,无法结出果子。
 
完全接纳过去意味着我们不再将其一分为二,只纪念美好的时光而忘却不愉快的时光,而是将所经历的一切都视作心灵更新的机会。如果我们真的乐于完成上帝交给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心灵就会被更新,会变得更加宽广,能够包容过去那些看似不愉快的事情,并怀着感恩的心去回想,过去的经历也将成为我们未来动力的源泉。 
 
因此,我们在与朋友离别的时候,会回顾我们共同经历的一切,并为之献上感恩,因为这是上帝陪伴我们走过的路程,这些经历也将让我们更坚定地行走在上帝的心意中。
 
在朋友离开“黎明之家”之前,我们举行了圣餐仪式。圣餐是耶稣即将离开门徒之际与门徒共享的宴席。耶稣说,圣餐所吃的饼是他的身体,所喝的葡萄酒是他的血;因此,享用圣餐意味着分享耶稣生命中的一切,包括他的喜乐与忧伤,他的痛苦与荣耀。

这一切都赋予门徒能力,让他们能在深深的感恩中活出使命。如今我们领受圣餐时,也是在欢庆上帝与我们同在,不管生活中是喜乐还是苦难。当“黎明之家”的成员一起围在餐桌旁擘饼、用满满的爱送别朋友时,我忽然意识到,真正的感恩来自这样一种深刻的认识:生活中的每一刻,无论是充满艰难,还是微不足道,上帝都在我们身上做工,要让我们有能力迎接新的使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经历更多的离别、更多的苦楚。但如果能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会从中发现更多值得纪念和回味的地方。这些经历引领我们走向新的使命,其中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圣经》所说的:“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约15:12)

佩蓉
 
 

 
内容简介
 
为千和佩蓉在他们事业处于高峰期、教会服侍也满有果效的阶段,却决定辞掉工作离开中国。他们坦诚,其实忙碌的服侍和长期的压力,早已让他们陷入“筋疲力尽”的忙碌、茫然、盲目状态!为了找回最初的爱与感动,他们毅然带着孩子踏上了安息年重新得力之旅。
以色列的朝圣之旅是他们旅程的转折点:住在耶路撒冷粪厂门旁边的老城中心,他们一面清理脏乱的厕所,一面清理心灵的垃圾;参加犹太人的安息日晚宴,他们好像连接上了希伯来的根;在大卫城解读圣经,不是“读经”,而是在生活中体验经文;八福山上,饥渴的心灵再次饱尝上帝赐的活水……他们实实在在地做了回21世纪的朝圣者。
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必得享安息。”为千和佩蓉以真理更新谎言,以恩典回击阴霾,心中再次涌出平安的活水。如今,他们虽回到职场和禾场,可却更懂得操练身体与敬虔的益处。他们更是敞开自己、勇敢分享自己的挣扎与得胜经验,帮助读者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在忙碌生活中学会休息,享受属天平安与喜乐!你不一定要辞职、外出旅行才能享受安息,找到属于你自己的方式,要知道那是一种更深的信靠、更深的仰望。也许你是该从疯狂的跑步机上跳下来的时候了!
 
作者简介
 
林为千,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是微软创投加速器创始人。自从2003年以来负责微软亚太研发集团的运营和战略,创办了微软在中国的创业孵化器,曾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组合了45家创业团队,其中80%的企业获得了新一轮的投资,林先生2013年离开中国前,时任微软创投大中华区总经理。
蒋佩蓉,婚姻、亲子和礼仪专家,曾任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集中美教育专家、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专家等诸多称谓于一身,然而最让她津津乐道的却是先生的好太太、三个孩子的好母亲、年轻女性的“妈妈导师”。蒋佩蓉的主要著作包括《丰盈心态养孩子》、《佩蓉的妈妈经》、《佩蓉谈商务礼仪和沟通》、《佩蓉教孩子学礼仪》和《下一代的竞争力》等书。
 
林为千、蒋佩蓉夫妇合著了《人生休止符》和《给孩子一个间隔年》。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Thursday, 2016, November 10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原创日期: 

Monday, 2011, April 4

录入日期: 

Monday, 2016, October 17

录入者: 

Jean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