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教会长大——读《爱的教会论》
如果有人惊觉现今的教会已经快要脱离教会应有的面貌了,或者对教会所处的世代几乎没有影响力,想要改变现况,首先不是寻找让教会成长、更新的策略或模式,而是静下心来仔细检视教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如何对症下药?当然,每个教会的问题不尽相同,但对于建立教会并让教会健康地长大,有心的人总是能找到一些符合最大公约数的参考架构,由韩国籍吴正贤牧师所撰写的《爱的教会论》就是希望提供这么一个参考架构。
吴正贤牧师现为韩国“爱的教会”主任牧师,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在釜山的贫民区传福音。之后继承父志成为牧师,在美国加州开拓爱的教会;回国之后仍积极投入牧会工作,为韩国教会的复兴而努力。
虽然近年来国内有不少教会热衷向韩国“取经”,寻找教会成长策略。但是吴牧师在本书却无意提供另一套可以模仿的教会成长策略。固然书中亦谈到他个人牧养教会的心得与方式,但是这本书着眼点却不是以某个教会的成长模式,提供做为其他教会的“教战守则”,而是以更宏观的角度协助读者找到牧会的动力,并且从圣经教导重新找出教会的本质,以及面对现今世代的问题,教会可以采取的对应态度。
诚如本书在导言中所言:“我们基督徒看历史的角度,要和世人有所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是,基督徒应该从“教会是历史的中心”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历史。回到前面提出的那两个问题,只要对教会有基本认识的人都会同意,教会是一个蒙召的群体。《爱的教会论》中也明白揭示此点:教会无庸置疑是“从世上被呼召出来,分别为圣的团体。”因为教会是“分别为圣”的,所以教会的本质和作为理应与世俗有所不同。但是吴正贤牧师以他多年的牧会经验,却在书中提醒:“若一味强调自身是蒙召的团体,就会停留在特权意识中。……如今的教会若安于现状,停留于此,就看不到使命,也无法怀着盼望到世界去。”
如果用心读完这本书,或许一些人会惊觉,原来教会已经遗忘“大使命”多年了。耶稣在马太福音二十八章交付门徒的“大使命”,不是要门徒们“去”吗?耶稣并没有要门徒们等待,而是要门徒们带着福音的盼望走向世界。这个概念是吴正贤牧师在书中所说的“教会的神学意义”,就是“道成肉身第二”。
为使教会真正“道成肉身”,本书首先向牧者提出挑战。在书中的第一章就提出“仆人领导”的概念,诚如作者所言,这样的领导模式在近年来成为“领导力”的显学,世俗观点认为这是一个很生疏的领导力概念,但是许多基督徒却觉得很熟悉。然而,觉得熟悉和付诸实践却不必然可以画上等号。正如作者指出的当今一些教会问题:“牧者滥用权力,使教会面临困难和指责,这种情形并非一日之寒。大部分教会发生悲剧,难道不是由于缺乏做好准备的领导力吗?”
如果读者认同吴正贤牧师的观察,那么所有的牧者就必须问自己一个切身问题:“外来的策略与模式真的可以让我的教会健康成长吗?”吴牧师在书中也提出一些他自己的牧会经验和教会的运作模式,但是他显然无意让他的读者依样画葫芦地照抄“爱的教会”的模式。
反之,读者可以从书中清楚看到作者对牧者个人的提醒,其中经常被牧者们忽略的几点包括:想要成为有领导力的牧者,自己先要有顺服神带领的经历;一名牧者必须兼具责任感与热心;牧者要有均衡的领导力,要注意责任和依存,要勇于承担责任,也要学会依靠神;要能够分辨事工的轻重缓急;要妥善分配自己独处及与团体共处的时间。
诚然,教会的牧者应该展现不同于世俗的领导力和领袖气度,但这往往是牧者最容易忽略的部分。多数的牧者每天忙碌与专注的范围都绕着教会的事工打转,甚少有时间静下来检视自己的状况。这就是作者在本书第二部分谈论的重点—“健康的牧者造就健康的教会”,而一名健康的牧者至少在几个方面呈现他的健康状态,包括对教会事工的感动;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可以警觉面对灵性危机;并可以在教会中推动充满活力的敬拜。
若真实面对教会现今的状况,或许有许多牧者对教会漫无目的的忙碌及有气无力的敬拜感到忧心忡忡。当然,教会陷入软弱无力的困境有很多原因。作者认为:“事工要长久,秘诀就是牧者的品格。其中决定的因素是牧者的品格是否反映在事工上,及事工是否令人感动。”
这样的观察可能触及许多牧者的伤痛之处,因为教会常见的情况是,牧者满怀热情地往前冲,蓦然回首却发现跟随者寥寥无几。这种“后不见来者”的心境,确实可能让一个积极努力的牧者“独怆然而涕下”。
如果读者本身正面临这种困境,吴牧师的建议是:“要感动会友,首先要降卑自己。彼此分享感动,自然会形成在恩典中互动的同工关系。‘要以谦卑束腰’(彼得前书五章5节),是给人感动的重要指南针。”
本书的前两部分用了许多篇幅谈论教会的问题和牧者的自我检视,虽然有些内容是以韩国教会的例子作为探讨,但其中许多情况也在我们的教会屡见不鲜,那么书中指出的韩国教会的问题,难道不应成为我们众教会的警惕吗?每个有心让台湾的教会健康成长的牧者和教会领袖都应细读,并深思之。
本书后面两个部份多着墨于经营教会的策略应用,包括借着门徒训练培育同工;透过小组事工连结关系;推动祷告复兴教会等。这些策略对台湾许多教会来说并不陌生,但是作者的提醒可以让一些追逐策略的牧者有些省思。
作者指出:“耶稣所行的教会三大使命,就是牧养、布道和医病,……教会若只强调牧养,牧养也不会进行得很好;……只是强调传道或医病,传道和医病也不会进行得很好。”;“布道是要在会友们的生活中,以感动达到内化。以外在形式为主所进行的布道,会缺乏内化。……布道的活动中,就是要劝勉人们渴慕从神而来的属灵复兴,也可以一直衔接到个人信仰的成熟。”
作者最后还提出一些数字时代的牧养观念与策略,但万变不离其宗,一个教会想要健康成长,终究要回应教会的本质,找出这个蒙召团体最初“爱”的呼召,并且检视牧者个人对基督之爱的委身。牧者们,教会领袖们,我们找到那个呼召了吗?我们还有动力持续委身吗?
来源:基督教论坛报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