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问题,教你有效介入孩子的问题
小编絮语
duersi
中国人教养孩子的格言就是,“子不教,父之过”。这给父母无形中一种压力: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其实不然。根据基督教信仰,所有的孩子都是带着罪性来到这个世界的,所谓“原罪”。基督徒知道,这个原罪的问题不是人的解决的,只有耶稣基督的宝血能根本除掉我们的罪。所以,父母教养的再好,也有可能出现逆子。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放下这个焦虑;我们不能完全掌管孩子的人生。另一个问题是,我们教养理念的核心就是:教导或者教训。其实,不然,教导始于倾听。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8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了几个问题,事情便得到解决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家长碰到状况时,会习惯性地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会冤枉孩子。而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孩子心里受到的冲击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孩子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一旦说出来,哭一哭,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等孩子冷静之后,问他第3个问题——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地接着问他,然后倾听他里面的想法。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是在不断“拥有”当中成长起来的,透过和别人的争吵、互动,他建立起他的安全感,因为他无意识的知道他拥有“想法”、“感觉”、“意志”、“角色”、“地位”。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感觉和想法被理解和接纳之后,问题就解决一大半了。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运动,想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孩子说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5个问题——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家长可能会很讶异地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家长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家长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就算他选择错误,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当然也需要有一个度。
并且表示支持。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果父母能够坚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先倾听和了解情况,再加以引导和归正,孩子就会真实的体会父母的爱,并能够卸下焦虑,信任父母,从而慢慢建立起他的内在安全感。有了内在的力量,他自然就比较能处理自己的问题或者和别的小孩的冲突了。
本文由小编根据网络资源,加工整理
编辑流程:
发布时间:
繁體版:
Line?:
栏目:
机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