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经验】如何向文化人传福音?

《使徒行传》是一卷记录使徒早期传道的书,使徒保罗在雅典的亚略巴古,向学识丰富的外邦人讲福音(使徒行传 17:16-34 )。

当代中国公共媒体的读者与那时的希腊听众类似,具有一定文化素质,多数受过高等教育,信仰上通常持无神论或不可知论。他们深受科学主义、理性主义、怀疑主义等人本思潮影响,也被解构主义等后现代思潮牵引,通常非常排斥直接传福音的方式。亚略巴古讲章所采用福音预工的话语策略,可以作为当代中国媒体语境的借镜。

▲使徒保罗向雅典人传福音

别忘了,你在对谁说话

保罗在雅典看见满城都是偶像,“就心里着急”。其实,保罗所到的雅典已经不再具古希腊的风采,但这座城市仍是罗马帝国的学术和艺术中心。雅典高度文明的背后,是偶像崇拜和肉欲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保罗跟旧约先知大不相同。在旧约里,先知看到偶像,也像保罗“愤慨激动”(吕振中译本),但他们会向敬拜假神的人大发雷霆。因为先知所面对的,是悖逆的犹太人,他们领受了神特别的启示,知道敬拜偶像是错误的,却明知故犯。雅典人却并无相关的信仰和知识背景;中国人也相仿,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基督之名,即使稍有所知,也常是被曲解的基督教。我们在公共媒体的平台上发言,必须既有激情也有自制。

保罗在雅典每天与人“辩论”。他的辩论不同于今天媒体上常见的笔战,或网络上的拍砖。在古希腊哲学语境里,“辩论”是指问答式的辨证教学法,原意为选择、分辨,也指沉思及交换思想的对谈。可见,保罗始终注意受众的反应,并期待受众与他充分互动,讨论、发问甚至反驳。

在公共媒体上开展福音预工,与在主内媒体上发表文章不同。最大的区别是:华文基督教媒体多为传者导向,而非受众导向──读者大致想法相同,反馈可以预期;公共媒体的读者则极其多样,反馈绝不会只是赞扬。如果全是赞,表明文章根本没有触动未信群体的价值观;如果全是骂,表明作者未能充分俯就未信群体的接受度。透过读者的反馈,作者可以了解受众如何理解所传的信息。

对于各种反馈,在总结得失时,作者一方面应当再思想写作技巧如何改进,一方面又当明白,动笔是为主,个人的荣辱要放下。

在技巧上,我们应当根据目标读者的不同,而采取差异化的写作方式。保罗面对犹太人和虔敬的人,选择在会堂里与他们辩论,但面对雅典人,则在他们习惯的市内公共广场上展开对话。保罗因应他所面对的不同群体,以恰当的方式对待他们。他展示了对文化脉动的敏感触觉:活在雅典就活像雅典人,处境化地完成福音工作。

当时与保罗争论的,还有以彼古罗和斯多亚两个希腊学派的学者。以彼古罗哲学主张: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今生的快乐与幸福;该学说通常被概括为强调机缘、逃避及享乐,后来演变为纵欲主义。

斯多亚哲学主张:注重理性、节制与自律;以少量的衣食为满足,有苦修倾向;人必须使自己及他人为每一项行为负起道德责任;崇尚世界公民,希望用大社会代替国家、阶级之分;相信泛神论,不认为有创造主的存在。

令人惊讶的是:今天中国文化人的一切特征,包括许多闪光点,几乎都可以在上述两种哲学里找到!保罗清楚了解希腊人的文化,在雅典与他们的这场辩论,可以作为我们对当代华人知识分子传福音的模板。

其实,在保罗的传道经历中,此次在雅典的行程最为困难。听众中有好奇者,但更直接的是讽刺保罗“胡言乱语”,道听途说,还有危险的指控。今天在中国用媒体传福音,同样面临在智力和理性上被贬低、又被视为危险分子的可能。

然而,对思维缜密的知识分子传讲福音,只在教堂里或上街头布道都不适合;他们需要无所不谈、没有约束的气氛,又要有扎实的内容,才能产生共鸣。当年在雅典的这类群体,不论事情真假,只要新鲜都愿意听听。通常这种人自认有学问和求知欲,“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新颖的事物要先经过的理性判断,理性不认可的,只算是解闷的笑话;对有关上帝的事也不例外。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喜欢阅读新闻,依赖媒体报导,心态与雅典人实在是很相似。巴特( Karl Barth )曾说,传道人应该一手拿圣经,一手拿报纸。为了得着知识群体,我们岂不应当如此?

在他人最出色之处与他们相会

保罗获得机会,被带到亚略巴古议会前作解释,以获得自由演说的许可。他所作出的开场白,可以为媒体福音预工提供宝贵的原则。虽然保罗的情绪因雅典人拜偶像而激动,他讲论的语调却是冷静、严谨和合理的。

保罗首先找到与雅典人沟通的接触点:他们敬畏超自然事物的态度,成了让福音可以着陆的跑道。我们必须引发受众的同感,才能引导他们进入真理。保罗充分尊重媒体的游戏规则,在亚略巴古演说时,未用赞美之辞赢得好感,而是用模棱两可的话,让听众自行解释,尽量避免与听众直接冲突。

一篇有果效的福音预工文章,必须先找出非基督徒的渴求,然后设法暗示或证明基督能够满足这些渴求。保罗的处理方式显示,他十分尊重受众的信仰,不去批评,心存怜悯,能理解不认识基督者的心理。雅典的偶像让保罗很反感,但他以此为契机,向他们传讲信仰,同时避免让听众感觉他所介绍的是一位陌生的神。曾有严厉的基督徒哲学家苛责说,保罗如此讲说,无异承认了雅典人的错误宗教。然而笔者认为,保罗是有智慧地以高超的沟通技巧在与雅典哲学对话。

在讲章的正文中,保罗多处讲到旧约的真义,却没有使用直接引语。这一点值得在中国环境下的媒体福音预工借鉴。总括而言,整篇讲章先论说神为万有的创造者,继而表明神为万族的维持者,最后指出神为万人的审判者。从神开始,讲及耶稣和祂的复活,然后讲论悔改和审判。内容是整全的福音信息,但传讲方式却切合雅典人的信念和习惯,满有哲学风格,甚至引用雅典诗人的名句 —— “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我们也是他所生的”,分别出自希腊诗人伊比门尼德( Epimenides )和范诺门纳( Phaenomena )。保罗的听众熟悉并认可这些名家,而保罗从中看到部分真理,他虽然引用,但并非接纳其整套思想,只是用它们来建立谈论福音的论据。

保罗肯定希腊文化中的优胜之处,并表现出一个重要原则:启发基督徒如何面对其它信仰——即在他人最出色之处与他们相会,而不是拿自己信仰中最优越的地方与他人的缺点比较。保罗尊重他们,留意他们的文化,但绝不会停留于认同的阶段,必然进一步介绍福音,切切敦促听众离开旧的生活方式,并勇敢指出:其他信仰不会带来救恩。

▲使徒保罗写信给众教会

孤独的写作与并不孤独的作者

有学者认为,保罗的受众对福音产生了积极与负面两种态度:有人 “讥诮",有人说“我们再听你讲这个吧"。笔者认为,这两种态度其实骨子里都是拒绝基督,只是一种直接,一种则较含蓄有礼。当今社会充满道德相对主义者以及怀疑主义者,这些人随时准备讥诮任何事,“有趣”永远是他们对媒体的期待。

当时保罗的听众只是简单地出去了,他既没有被逼问,也没有受逼迫,人们对他的信息似乎不痛不痒。今日的人对罪也没有感觉。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许多人只对表达自己有兴趣,对别人的见解和自己观点可能影响到的人,都持冷漠的态度,这是媒体福音预工面临的考验。

面对硬土,必须先松土,而不是先撒种。在知识分子当中宣讲福音,常与保罗在雅典的情形相似,不会出现群体皈信、建立教会的结果,只能为个别接触者创造相信的条件,“几个人贴近他,信了主”。他们显然对保罗这位宣教士独特的生命气质所吸引。生命的影响对知识群体的皈信格外重要。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重要原则。

保罗并非不知道雅典人是不容易在辩论中被劝化的,但他大发热心独自一人进入一个不舒服的文化,舌战群儒。有人认为保罗到哥林多后,决定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是他对雅典传教策略失败后的反思,笔者认为这一诠释并不可取。我们不应从中得出反智主义的结论,以致不愿也不能对公共问题做出深刻的思考和响应,给不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无法影响社会走向与文化潮流。

服事不是单方向的灌输,有时细心倾听比口若悬河更为重要。有一种聆听方式,是去阅读非基督教作家的文章。了解他人的想法和需要,才能知道如何帮助。倘若只是一味阅读护教数据,就无法像保罗一样随口引用希腊作家的诗句。

我们必须透彻认识世界,以世界现状作为宣讲福音的背景。写作时,要不断对读者的渴求、信念和习惯有所呼应。所以,有果效的福音作者必是通晓圣经和世情的人。

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福音预工先行松土的必要性和长期性。福音的核心不能变更,必须坚守,但在表达方式上可以充分迎合读者的需要,“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我们必须根据读者的需要精心设计福音信息。

写作是一项孤独的活动,但作者的生命并不孤独,而是处于积极的关系当中。因此,为主而写的人,不是厌倦人群、躲进文字,而是以文字为路标,使读者能找到自己,与我们建立个人的联系。生命的连接会使福预工变成直接的传讲和分享。如果文字事奉者在实际生活中从未直接带领人信主,那么我们也不必期待他通过文章可以进行真正有果效的事奉。

今天的文字事奉者面对一个陷阱,是保罗所不曾面对的,那就是:自己的生命有问题,但不愿先去对付,却急着要发挥自己所以为有的“恩赐”去写,结果往往更多看到别人的问题,而更看不见自己的问题。我们实在需要常在主面前自省与悔改。神允许有问题的生命通过文字服事祂,是神彻头彻尾的恩典。

原文标题:《从亚略巴古讲章谈媒体预工》

如需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支持各大应用平台APP下载
新浪微博:普世佳音
授权微信号:耶稣基督圣经福音,wxbible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Tuesday, 2015, December 8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Friday, 2010, April 2

录入日期: 

Saturday, 2015, December 5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