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淘宝、刷微信,坐车用滴滴...但是从来不宣教吗?

进入21世纪,网络科技对普罗大众的生活产生了无远弗届的影响。新媒体时代,这个影响尤为明显。

 

本文旨在探讨电脑化、数位化的影响,新科技带给信仰的挑战,并且提醒教会,如何善加利用科技产品带来的传福音契机,让宣教在新媒体世代掀起辉煌的一页。

 

视频版

↓↓↓WiFi环境下,点击以下地址,可在线播放作者在IMF上的演讲视频

https://v.qq.com/x/page/n0327wzxbqn.html

 

 
 

经济带动文化走势

 

2016 年的G20 峰会为何在杭州举行?理由之一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总部座落在此,它象征中国网路科技步上世界舞台,牵动人类生计的命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挂帅”成为时代价值理念。经济对政治的影响也愈来愈大,对政权的分配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世界各地每逢民主选举,经济因素常是决定性的关键。

 

由于高科技带动经济的活力,最具创新的商业常与高科技有关,所以互联网盛行之后,数位化的产品成为企业家竞相研发的项目。科技带动经济,而经济影响文化的趋势,在今天智能产业风行电掣的时代尤为显著。

 

新媒体便是智能产品的一环。谈到传播,我们必须了解,媒体工具本身不会是“中性”的,有其哲学预设。在我们使用新媒体时,这些哲学预设会侵蚀我们的头脑。所以,在谈论有效使用新媒体之前,我们必须对“现代性”或“科技本身”有所认识。

 

现代化对信仰的挑战

 

这一百年来,现代化的成果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它背后所蕴含的世界观也不断渗透人们的思想,且瓦解了原先的信仰体系。现代化是促成产业革命重要的因素,也对基督徒带来巨大的挑战。

 

葛尼斯(Os Guinness)在2016 年撰述的新书《不可能的百姓》(Impossible People)中宣称,“现代性”(modernity)或“现代化”(modernization)是目前基督信仰最大的“对手”。他提出三方面的挑战,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在现代化的推波助澜之下,大量生产与多样选择成为市场的特色。因此,在多元化的潮流之下,“权威”的概念就被摒除了。无论面对商品、兴趣、职业、运动、甚至宗教,只能说是个人的选择与偏好,无所谓“对错”,更谈不上与“真理”有何瓜葛。

 

尼采在《超越善恶》(Beyond Good and Evil)一书中曾说:“只爱一样东西乃是一种兽性,因为这样作便是摒弃了其他东西。(Love to one is only abarbarity, for it is exercised at the expense of all others.)”他认为,“爱神”也是如此。因此,在标榜多元、尊重自由选择的世俗潮流文化中,基督徒强调“绝对真理”时,就很难赢得大众的青睐与赞许。

 

现代化带来第二方面的扭曲,即是把人们的生活从整合(integration)变为割裂(fragmentation)。宗教信仰是让人整合,就如耶稣基督对跟随者的要求,是祂成为我们生活每一方面的主宰。然而,现代社会却大力将生活割裂。

 

例如,居住在大都会的人,住家、教堂、工作地点、娱乐场等相隔遥远,生活和时间都被分割裂,只靠开车连系。又例如,性革命加上各种药丸,把两性关系与需要委身的真爱割裂。

 

第三,“现代主义”崇尚理性,讲求人本,迷信科学,把超自然的因素抛弃在外。讲求现代化的知识分子认为看得见的才是真实的,看不见的则不可信。

 

这种完全否定神或灵性世界的真实,更是今天新无神论者的信条。然而,圣经要我们同时肯定物质世界与灵性世界。

 

智能科技高度的发展,让原本的劳力市场被“机器人”所取代。科学的突飞猛进,使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相对之下,人对于上帝的依赖必然愈来愈少。若是科学能帮助患病的人、残障者、天生有缺陷的人,为何还需要求助于灵界的力量呢?现代化一定会带来“世俗化”,使原有的“彼岸信仰”被剥夺。

新媒体对世界全面影响

 

新媒体的产生,是电子工业高度发展的结果。互联网、谷歌、亚玛逊、脸书、微信等工具闯入现代人的生活,我们的社交活动、购物习惯、娱乐、财务管理、甚至研究的方法及政治的运作,都发生革命性的改变。过去五年,商业无人机的发展神速,不但可以拍照、送货,还可以帮助建筑业和房地产业搜集资料,更可作安全警卫。

 

以前要查资料,就必须上图书馆,找权威的百科全书或辞典,去搜寻一切与此有关的著作。但是,现在第一个步骤则是上谷歌找资讯。甚至生活方方面面,诸如健康、烹饪、健身方法、房屋维修、上饭馆,都可以从网上寻求协

助。

 

2016 9 3 日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认为,目前创全界最高市值的,是叫车软体“优步”(Uber),因为自驾服务具有庞大商机,不但侵入计程车市场,还可涉足共乘、外送、长途货运,甚至引领第二波客运革命。7 15 日土耳其发生震惊全球的军人政变,原本叛军指挥官以为,按传统方式掌控运输中枢与电视台,就可以照计划推翻政府;没想到总统埃尔多安运用新媒体社群力量,发动群众上街抗议,阻挡了叛军的行动。

 

新媒体在今天政治的运作上正发挥具大的影响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用社群网站,如脸书或推特,与百姓直接对话,这是十年前从未有的现象。

 

善用新媒体的契机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处境中,我们想要有效为基督作见证,必须充分掌握新媒体的资源与力量。如今大陆网民已达7.1 亿,上网的普及率高达51.7%以上,中国年青人每天耗费在浏览手机互联网、使用微信的时间相当可观。

 

我用手机订阅了十几种基督教微信平台,内容包括短文论证、生命见证、时事评论、精彩视频节目、查经资料,灵命进深等,可谓多样又丰富。我们恩福文化宣教使团也开始用微信平台来传播福音。通过微信,我们可以把福音短文、视频节目即时转发给不同群里的朋友,再由他们转发出去。这样一来,一篇生动具说服力的文章,不出几个小时就可让好几万人阅读。

 

若有人处于较偏远的地区,资源缺乏,但只要可以无线上网(Wifi),就能透过网路的“远距教学”来装备圣经和神学的知识。此外,借助网上视频,可以举行崇拜、查经,并且彼此分享。

 

宣教范式的转移

 

科学哲学家孔恩(Thomas Kuhn1962 年出版了《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说明从古典物理到量子物理,科学家们对于衡量物体运动所用“范式”的转变。不久之后,“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的概念就被用在许多不同的学术领域,包括非科学性的研究。今天,它也可以用在宣教的发展上。

 

笔者分析传统宣教和网路宣教的鲜明对比,简单列出以下十二点:

 

1. 从高成本到低成本

 

传统的跨文化宣教需要付上昂贵的代价,不仅在金钱上,更是在身体上、精神上和心灵上。网路宣教的成本相对非常低。

 

2. 从少数参与到多数参与

 

一百年前,能够真正参与宣教者只是“少数”;今天,情况大为不同,透过网路,许多信徒都能参与宣教。

 

3. 从长期效应到短期效应

 

以前,跨文化宣教士必须长期耕耘才会有效果;如今由于全球化的影响,不同区域之间文化的距离缩短,因此,短期间就能看到果效。

 

4. 从单数地区到多数地区

 

十九世纪的宣教士,绝大多数一辈子只在一个地区或国家工作。但是,网路宣教却可让“网路宣教士”同时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工作。

 

5. 从单一群体到多元群体

 

这一点和第四点类似,但是意义不同。比如,在台湾一个地区,若一位西方宣教士能力较强,他可以同时在两个以上的群体中工作。

 

6. 从时空受限到超越时空

 

十九世纪,戴德生从英国利物浦搭船出发,经过156 天才抵达上海。今天,网路则立即可将信息传到受众眼前。

 

7. 从受众居被动到受众可主动

 

互联网时代,成千上万、各式各样的信息在网路上流动。一个人只要上网,便能接受到他所想得到的信息。

 

8. 从信息的单一化到多样化

 

以前在宣教地区,百姓只能从一、两位宣教士得到福音信息;今天则可以从网上看到或听到许多人传讲福音,甚至包括全世界最好的讲员。

 

9. 从少数传播到多重网络

 

以北京的大学为例,传统上透过宣教机构差派的学生工作者,数目不可能很多。但今天,网上节目非常多,因此,一个北京大学生只要对基督教有兴趣,就可以接触到多重的福音信息网络。

 

10. 从质量导向到数量导向

 

十九世纪时,宣教士到第三世界,头几年只可能接触到几十个人,最多几百人;因此只能把绝大部分的力量放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但是,精良优质的网上节目一天可接触几十万人,甚至更多。

 

11. 从宗教语言到公共语言

 

透过社群网站分享福音,必须注意朋友群中的非基督徒,因此,所用的语言就要慎选,用浅近易懂的方式来表述,以发挥应有的效果。换言之,用语必须“接地气”。

 

12. 从排他性到包容性

 

基督救恩的独一性是不容否定的,但在分享真理时,我们必须强调神对万民的爱与关切,以及耶稣对所有人的呼唤,不分种族、阶级、贵贱。祂在十字架上的牺牲是为了全人类。

 

结论

 

由于电子科技快速变化,文化潮流也跟着急遽改变。神的儿女一方面要提防高科技对灵性的危害,一方面也要善用时代的资源,掌握各种媒体,广传福音。我们必须谨记保罗的劝勉:“我们传扬他,是用诸般的智慧,劝戒各人,教导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里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歌罗西书2:28

 
 

 

本文选自《教会如何使用新媒体》,由“普世佳音”出品。

 

《基督徒如何使用新媒体》电子版免费赠送,发邮件到pushijiayin@qq.com,邮件主题写3即可获得;邮件主题写2, 则得《教会如何使用新媒体》。一两个工作日即可收到。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Monday, 2016, November 14

繁體版: 

0

Line?: 

1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Wednesday, 2013, April 17

录入日期: 

Saturday, 2016, November 12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