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圣约翰大学:要改变中国,必须先从语言开始

 
 

众所周知,上海圣约翰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也是在华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教会学校。圣约翰大学为中国乃至世界,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该校的校友影响甚至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的无数领域。

 

如今,圣约翰大学虽然已经淡出历史的舞台,但它的成长背后,有赖于一位传教士的殷勤贡献。他,就是美国传教士卜舫济。

 
 

 

历史转折处的悲情英雄

圣约翰大学消失,已有半个世纪之久。尽管知道它的人已经不多,但只要稍稍接近中国现代文明序列,它就如一座高大的界碑,背对着古老的中国,指向你所在的当下,以它独特的气质,进入你的记忆,从此难以忘怀。

 

首先带给人强烈印象的,是圣约翰大学的学子。外交界有施肇基、顾维钧,实业界有刘鸿生、刘吉生,教育界有陶行知、陈鹤琴,新闻界有邹韬奋,医学界有颜福庆,经济学有潘序伦,文学界有林语堂、张爱玲,建筑界有贝津铭,政界有宋子文。都是精英泰斗式的人物。

 

圣约翰曾被誉为“东方哈佛”、“东方剑桥”,在其存在的7318791952)年里,它不断地为正在发生剧烈古今之变的中国社会,输送拥有现代知识素养的人才,注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以其自身的发展,参与其中。

 

正值鼎盛时,圣约翰有着当时最健全的大学体制,最先进的管理与教育理念,优良的师资与优秀的毕业生,更是让它声名洋溢,不仅是国内大学教育改革发展的领潮者,而且在全世界也引人瞩目。

 

生于清末,盛于民国,随着中国国立大学与新式私立大学的崛起,逐渐边缘化,在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中被裁撤。这是圣约翰在中国教育发展中,留下的轨迹。如果,没有圣约翰大学,中国在取消科举制之后,可能会步入一条更为艰辛的改革路。“圣约翰模式”,正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样板。

 

因此有如此一说:中国大学始于教会大学,教会大学始于圣约翰。而圣约翰则与卜舫济这个名字紧密相连,没有卜舫济,就没有圣约翰。1888年起到1941年转任名誉校长,卜舫济主持圣约翰校政长达53年之久。

 

昔日辉煌,久蒙尘埃

在中国办学的传教士,对中国现代文明的发展贡献颇多。但毕竟他们来自西方,异域的身份必然与中国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想冲突,在热情追求民族国家独立的过程中,集体的“排外情绪”,把他们推到了历史的暗角。

 

卜舫济这个名字,和司徒雷登一样,久蒙尘埃,在历史教科书上,他们曾被定义为外国文化侵略者,随着毛泽东的一句“别了,司徒雷登”,被放逐;在中国教育史上,一般书写者小心翼翼书写他们的贡献,唯恐与民族意识发生冲突。

 

卜舫济是美国著名的传教士,1864年他出生在美国纽约,22岁的时候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上海,在圣约翰书院教授英文。两年后,他接替施约瑟当上了圣约翰书院的院长。年轻的卜舫济对书院的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大力推行英语教育,使得圣约翰书院成了“全中国最适宜学英语的地方”。同时,书院还开设了化学、物理、算术、几何、写作、英文语法、会计、科学史、生理学、世界史等课程,把先进的大学理念引入了中国。

 

1904年,圣约翰书院改名为圣约翰大学,卜舫济被任命为校长,此后的35年间,他一直担任该校校长,再加上此前担任书院院长的时间,卜舫济主持圣约翰的时间超过了半个世纪。在卜舫济的主持和推动下,西方的大学制度被引入圣约翰大学,使得圣约翰大学成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学。这种中西方文化互相交融的特色,在圣约翰大学的校训中便可见一斑:“光与真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前半句极具西方传统,后半句则是原汁原味的孔子名言。

 

去东方,播撒光与真理

无论是自述,还是私人信件,卜舫济的写作风格是,与自己有关的生平叙述,只和自己的思考、公共参与结合起来。他是一个公共意识强烈的人,穿透卜舫济精心构筑的思想外壳,去洞悉藏身其中的他本人,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其思想的外壳,已足够精彩。

 

卜舫济(1864222日——194737日)生于富贵之家,父亲是教会高级管理人员,著名书商,母亲乃名门之后。

 

1883年,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立愿做一名传教士,在圣公会纽约总神学院研习三年后,如愿获得神学学士学位。

 

据卜舫济晚年写的自述,他与中国结缘,极为偶然。在纽约研习神学期间,一位华人夫人请卜舫济到其所办的主日学校(星期学校),教中国洗衣工英语。他勉强答应,却在教学过程中,对神秘的东方大国产生浓厚兴趣,一番研究后,他决定去中国传教。

 

1886年,22岁的卜舫济怀揣“播撒基督教火种”的传教理想,来到中国。轮船抵达黄浦江码头,公共租界的现代楼房、沿江伸展的漂亮外滩、整齐的街道、头裹彩巾的高大巡捕,让他很是惊喜。

 

然而他马上意识到,这只是外国人的绿洲。

 

1887年,他只身前往嘉定学习当地语言和习俗。晚上忽隐忽现的菜油灯,漆黑的街道,提着空心竹梆和铜锣的打更人,垃圾堆里寻食的野狗,他感觉时光倒退了500年,被放逐到了中世纪。

 

这正是清末中国,繁荣与衰败相接,现代化的生机与古旧气息交融。虔诚而年轻的传教士卜舫济,见得此情此景,责任感油然而生,觉得古老的中国要恢复文明的生机,需要注入西方文明精华,即基督教,而他将身体力行。

 

中国的乡村私塾,先生坐镇于喧闹声中,用戒尺敲打桌子,让学生鹦鹉学舌似地背诵一段他所学过但不知其意的古文。在卜舫济看来,私塾先生是实行铁腕统治的独裁者,严格记忆训练,是驯化人,而不是培养人。

 

卜舫济在对中国的观察中,确立了在中国践行教育的价值,之后,他把责任感具体化为:为中国培养无私的爱国者与改革者。

 

危难之时,力挽狂澜

卜舫济的妻子黄素娥,是圣公会圣玛利亚女校首任校长,美国圣公会在华第一位受洗华人和华籍牧师黄光彩之女。当时所有政策都反对传教士和当地人结婚,卜舫济则于1888823日同黄结秦晋之好,顶风作案,成为中国人的女婿。

 

在给圣公会差会部w·s兰德福信里,卜舫济这样写道:“您当然已经获知我幸福的婚事,以及我如何违反所有这些规定,从快乐的单身生活转入更加幸福的家庭生活。”

 

关于黄素娥的研究,现在也几乎空白。很多人是通过张爱玲知道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那是忧郁少女张爱玲安静凝望世界的所在。

 

本来卜、黄之异国婚姻,可敷衍成小说留世。但是两位主人公都是严谨之人,把自己的婚姻,推向公共生活的一面,当时报纸也只限于在中西文化联姻上发挥,并无风流情韵流转。卜舫济多次写文章,感谢自己的中国妻子,让自己得以与中国文化亲密接触。

 

也是1888年,卜舫济被委任为上海圣约翰书院监院。当时,圣约翰书院只是一个简陋的小书院,其创立近十年中,人们只知道这里有个书院,而不知道它叫圣约翰。它的创始人施约瑟,长于学术,短于行政,卜舫济被委任之时,正是圣约翰难以为继之时。

 

受命于危难之中,力缆狂澜,卜舫济执掌圣约翰书院后,全力改造,扩充校舍、强化英语教学,1892年添设正馆,教授大学课程。1905年,圣约翰依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条例改组为完全大学,1906年,在华盛顿注册。

 

在卜舫济的努力下,美国的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密歇根大学、南方大学都承认圣约翰毕业生的学历,他们无需经过考试就可以进入这些学校继续深造。

 

这样,在西方看来,当时的圣约翰大学是中国最重要的大学,而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追求西学成为一时风气,圣约翰蜚声中土,名门之后,皆以进入圣约翰为荣。

 

圣约翰从书院发展为大学,这是一个奇迹。奇迹创造者卜舫济,竟没有流露多少艰辛之语,更是奇迹上的奇迹。他留下的,是大量理性而激昂文章,论述在中国办一所大学的重要性,说服中国以及美国的教会高层,获得人员以及资金上的支持。

▲1899年,卜舫济校长与圣约翰书院合唱团的成员

 

尽瘁教育,春风广披

卜舫济很早就注意到了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是1872开始由晚清政府选派的赴美留学者,古老中国的开明之子,在尚未开明的祖国,孤独而无所适从,因过于西化而受排挤受冷遇。卜舫济在这些年轻人郁郁不得志的时候,设立了一个团体,为他们提供社交与知识交流的场所,在聚叙欢颜中惺惺相惜。

 

民国建立之后,曾赴美留学的年轻人,几乎都受政府重用,圣约翰大学新近培养的西式知识分子,也受到重用,这对于卜舫济办学助益极大。他特地在自述中叙上一笔,既证明自己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判断,是正确的,也为自己得到的眼光与远见而自豪。而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卜舫济出色的交际能力。

 

一所大学校长出色的交际能力,为学校带来的,是资金、政策上的支持、社会影响力。卜舫济与当时中国的政府高层、社会名流皆有通信,与美国著名大学的校长,也联系紧密,互通教育资讯与理念,共享教育经验。

 

传教士每七年可以回国度假,而卜舫济每一次回国,都会作大量的演讲,宣传圣约翰大学,筹集资金,播撒影响力。

 

英语教学是圣约翰大学的最大特色,卜舫济在圣约翰书院时期,就雄辩论证,中国文明以及极盛转衰,要改变中国,必须先从语言开始,欧洲文艺复兴,正是因为古希腊文的输入,所以英语也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工具。十几年以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胡适,也从类似的逻辑出发,来论证中国需要白话文改革。

 

熟知中国文化传统与心理,注重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衔接,为卜舫济推行新式理念,扫除不少障碍。比如,卜舫济在圣约翰大学推行体育教育,被认为是激进的改革。对于崇尚文质彬彬的中国师生而言,要他们脱下长跑去腾跳,实在为难。卜舫济发现中国古代青年也参加骑射掷头等竞技,以此证明圣约翰的体育活动是古老习俗的恢复,问题就得以解决。

 

关于教育的本质、目的等,卜舫济有很多精彩的论述,“教育是人性完善的殿堂”,“教育最大的任务是生命之丰富,品格之培养,有知识的人,如果没有品格,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危险。”甚至对教学环境,如光线、温度、设备颜色等,他也有论述。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民族主义风起云涌,教会学校的合法性受到质疑,政府强硬要求教会学校立案备查,并不得教授宗教课。卜舫济则以政治不能干涉教育为由,坚持政教分离,一直拒绝圣约翰大学立案。19473月,83岁的卜舫济身老中国,魂安上海。

 

圣约翰立案时,已经是194710月,当时中国国立大学和新式私立大学已经发展起来,圣约翰大学黯然失神。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圣约翰大学被裁撤,从此消失在中国的土地上,空留昔日楼阁花木,在上海闹市之中自成风景。

 

征稿 | 为基督写作
 
 
来稿要求
1. 真实可感、荣耀神的见证。
2. 记叙文体,字数2000-5000
3. 请在文末附常用邮箱、电话号码及作者简介。
4. 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
5. 欢迎附上和故事相关的照片(非作者本人照片需征得当事人同意)。
【审核】经编辑筛选入围的稿件,我们都将派专人审核故事之真实性。
 
评奖·作家培训计划
1. 本次征稿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0名,鼓励奖20名。入围者经评选最高可获得5000元人民币作家基金以及不同奖品。
2. 获奖作品将由普世佳音、报佳音及yesHEis发布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部分优秀作品可以刊入《游子新歌见证集》且有机会被拍摄成短剧用于福音传播。相关入选作品普世佳音有可能进行补充采访和后期编辑。
 
愿这些可以鼓励你,用你的笔服事神!
来稿请发至邮箱:pushijiayin@qq.com
活动截止日期:2016年9月30日
普世佳音对此次征稿活动保留最终解释权。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Saturday, 2016, June 25

繁體版: 

0

Line?: 

1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Thursday, 2010, March 4

录入日期: 

Thursday, 2016, June 23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