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在外,不知你的爱有多深——伦勃朗《浪子回头》

福音书中耶稣所讲“浪子回头”的故事,被誉为世界经典短篇小说,这个故事描绘出远离上帝的浪子,最终归回上帝的喜悦,以及天父对每一个迷失之人深切的爱和怜悯。伦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根据这个故事创作的油画,淋漓尽致表现出为父的心和浪子回头。

伦勃朗肖像

画过浪子回头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人捕捉慈父的心情,能够像伦勃朗那样传神,那样能夺人心魄。我们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内在的叛逆和贫乏,像浪子般谦卑地来到上帝面前吗?

数年前,我从圣彼得堡市隐修园艺术博物馆,定了一幅伦勃朗《浪子回头》复制画。画面的重心是跪在地上的回家的浪子和拥抱着他的父亲,周围有着四位旁观者,包括站着的大儿子。伦勃朗善于运用光线明暗的强烈对比,柔和的色彩,和生动的表情来突出绘画的主题。

这幅画是根据《路加福音》15章画的。耶稣所讲的这个故事,与中国传统“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寓意不太相同,整个重心不在浪子,而是在父亲身上。

跪着的浪子,光着一只脚,将光头靠在父亲的胸膛上。故事中,他是个忤逆不孝的儿子,带着向活着的父亲要来的“遗产”闯荡江湖,纵情声色。但是,当生意失败、家当挥霍一空时,走投无路的浪子为求生存只好回家,请求父亲的饶恕。这个小儿子缺乏的不是聪明,也不是志向,而是人生智慧。

按着中国人的传统,他是个不肖的败家子。然而这位父亲,爱子心切,天天引颈而望。当他远远看到儿子回来,表现出让人吃惊的爱。在伦勃朗的画中,这位老绅士穿着华丽,与衣衫褴褛的儿子形成鲜明对比。他满脸慈祥,让孩子靠在胸膛上,毫无保留地接纳了这位灰头土脸的逆子。

这幅画是伦勃朗晚年的作品,画于他逝世的那年。这时他已失去了一切,非常潦倒。虽然他没有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但是,我们可以猜想,在他的心目中,那个跪在地上的浪子就是他自己,这位走投无路的伦勃朗,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上帝的抚爱。显然,画中央父亲的那双手是全幅画的焦点。借着这双手,伦勃朗要表明,上帝的爱既有父亲的坚定、紧握,也有母亲的爱抚、安慰。他的饶恕是全面的,他对悔愧的接纳是彻底的。

这里,是父亲首先选择接纳儿子,而不是因为儿子悔改,才赢得了父亲的同情。这位父亲的做法大大地违反了犹太人的规矩。在犹太社会,这样忤逆不肖的孩子如果回来,父亲要召集全体族人,当着不肖子的面,把一个装容器的盆子掷到地上,摔得粉碎,表明覆水难收,关系断绝。

所以,耶稣的故事对熟悉犹太规矩的听众而言,简直匪夷所思,是对他们那惯于自义的良心的挑战。但是,他不只是在刺激他们,耶稣是在传讲上帝的信息。这些人看见的是个罪有应得的不肖子,这位父亲看见的却是:“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你我想认识上帝吗?这就是上帝的心情,不是法官的心情。

但是,伦勃朗不像当年耶稣的听众,他深知自己更像那位浪子,而不像那些自以为义,比人懂得多的“正派人士”(法利赛人和文士)。他知道,因为在34年前,他画了一幅正在纵情声色的浪子——《在酒店的浪子》。看场景,所描绘的很可能是个妓院。用来做模特的就是他们夫妇俩,可见他用意之深了。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哥林多后书》5∶21)这显明上帝对无助人类的尊重,用悲悯的心,亲自设立了挽回人心的救赎。伦勃朗把耶稣讲的故事活画在我们眼前。

画过浪子回头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人捕捉慈父的心情,能够像伦勃朗那样传神,那样能夺人心魄。我也不时地望着墙上的这幅画,捉摸上帝的心情。在我有怀疑的时候,那个老父亲给了我希望,给了我把握,让我不必再惧怕被拒绝。

编辑流程: 

可发布

发布时间: 

Sunday, 2015, February 8

繁體版: 

0

Line?: 

0

栏目: 

机构: 

作者: 

原创日期: 

Saturday, 2013, February 2

录入日期: 

Friday, 2015, February 6

录入者: 

box
 
 

地址

美国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联系方式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