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经好好吃》,毕德生鼓励我们“属灵”地阅读圣经,他要我们像“吃”圣经一般地享受其中,细嚼慢咽,一次又一次地反覆思量,如同享用一顿满汉全席。
作者:
机构:
约伯在极度痛苦中这样呼求神。像其他在苦难中神的儿女一样,他所渴望的,是见到父神的面。虽然经过极度痛苦的煎熬,但他在开始祷告的时候,并没有求神治好他一身的恶疾,使他的儿女从坟墓里复活过来,或希望从那破坏者的手中得回他的产业,他最先,又是最迫切的呼求是——“惟愿我能知道在那里可以寻见我的神,能到他的台前!”
有些人或者不想成为教会的成员,或者对加入某个教会有顾虑,认为这种概念不合圣经,「圣经哪里教导基督徒必须成为一间教会的成员?」最近,我就收到这样一封来信,以下是我的回复。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惑,希望这封回信也能对你有帮助。
教养是什么?不在公共场合炫耀,不刻意吸引关注;会记住初见的人的名字;即使是对亲近的人,也始终和颜悦色……
如何判定一个女人成熟?就看她是否能够放下自我,来成全神的心意。
在美国对许多人来说,现今是个憧憬幻灭的时代,对青年人尤然。公家机关的信用逐年降低。对此有人生气,有人怨恨,有人忧心;更有人对政府厌恶,与公司企业为敌,对教育机构冷漠,对任何“制度”不信任。大教会的运作若给人“企业”的感觉,自也难逃怀疑的眼神。从某方面说,教会已成了众矢之的;人们对教会有很高的期望,若教会让人失望,这失望也会很深很痛。往往就是在失望之余,人会抱怨说“教会中人个个都是假冒为善”。
我原以为自己的经验很独特,但是,当我去到世界各地几百间教会服侍时,发现很不幸的,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当然,细节方面各人都不一样,但是许多牧者都有同样的现象:公开的牧者形象与私下本人的真貌并不相符。我听到许多牧者都承认他们有类似的问题,令我对当今世代的牧者文化感到忧心和关切。正是基于这种负担,以及从神那里领受的知识和更新的恩典,促使我写了这本书。
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清楚知道神的引导和安排。倾听心底圣灵的声音和神给的感动对于灵性弱的人是很难的事,基甸羊毛的方法是否可效仿?还有人说,神看顾引导在忙碌中的人,你做的是符合圣经原则的事时,你错了偏了,神会拦阻。就像羊在草场上走错了牧羊人会过来拦,前提是你要起来走,而不是躺卧着不动。陈老师,这样说对吗?望给予指导!
祷告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几乎都在针对自己的缺失跟有限。如果您一面坚持自己的个性,一面祷告神改变你,那真是没有诚意,请人代祷其实说穿了也只是变相诉苦,寻求认同,根本不会彻底解决问题。祷告是让一个人面对问题,不是逃避问题。
亲爱弟兄姊妹,你现在是否心里很难过?因为所爱人的离开,你现在是否很痛苦?因着所想、所望不得实现而苦恼...那样的话,你要重新审视自己了,因为这并不是神的心意,祂的心意乃是要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参约三2)。
亚洲: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香港郵政總局信箱12058
电话:
中国: 130-6848-6840 香港: 852-6888-6840
电邮:chinese@crcna.org